用人是個大問題。
用對一個人,帶動一大片,讓群眾心服口服,自然同頻共振,干勁十足,氛圍和諧;錯用一個人,打擊一大片,告狀信多到攔不住,躺平多到扶不起,就耽誤了大家的事業(yè)。
用人需要正能量。
誰能干誰不能干,群眾心里有桿稱。把群眾公認的好干部選出來,而不是把自己心目中的人提起來就顯得特別重要。事業(yè)是大家共同的事業(yè),工作需要每個人都付出足夠的努力,把自己人提起來,而不是把公認的人提起來,就會影響整體作用的發(fā)揮。
用人不能搞“小圈子”。
圈子內的人,不行也行,圈子外的人,行也不行,就把一個團體和一個單位給耽誤了。只使用圈子內的人,就不是“五湖四?!?,就不會形成合力,也更不會有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還會造成“圈內”與“圈外”的對立;“圈內”、“圈外”一個樣,或者根本就不讓類似“圈子”的存在,才能形成合力,推動進步。
用人得把“民主”挺在頭里。
業(yè)績說話,說的是大家公認的業(yè)績,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群眾,讓大家都圍著自己的意見轉。每個人的思維模式、經(jīng)驗積累、知識體系都是不一樣的,從大家的意見里汲取營養(yǎng),才會有充分的力量來應對壓力。大部分群眾都不認可的人,無論如何不能放到領導崗位上;有的人有“偏才”、“怪才”,也許能一個人把事情做的很好,可以放到操作性崗位上,未必非要讓他當領導。不顧群眾反對的聲音,非要搞“我說了算”,用他來管理和協(xié)調,就會鬧的大家很不愉快,耽誤的還是共同的事業(yè)。
用人還要注意培養(yǎng)。
不是隨便一個人提起來都能當專家的,需要不斷的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用人“以德為先”,首先要重視的是群眾的評價,其實也就是一個人的“德行”。一個能夠在上級面前做得面子很“光”的人,卻未必能夠在群眾面前贏得民心、獲得支持。但是一個群眾都認可的人,放到特定崗位上,也不能就聽之任之、撒手不管,必須“扶上馬送一程”,幫著他“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能夠盡快適應環(huán)境、投入工作、取得進步。
總之,正確用人、用正確的人、把正確的人放到正確的崗位上,是一個單位和一個組織能夠穩(wěn)妥生存和快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把人選對用好,一個團隊就會有正能量,干部選不好用不好,就會直接破壞一個單位團結進步的“正能量”。在選人用人過程中,需要避免“小圈子”,才能把更多才干優(yōu)秀和適應工作的人選出來,讓團隊選出正氣,選出力量。
“小圈子”有故意和無意之別。有意為之就是團團伙伙,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培養(yǎng)自己個人的“勢力范圍”,必須謹慎防范;而一個人有自己的注意力范圍,只憑自己的主觀看問題,也容易犯“小圈子”的錯誤,只看自己注意到的,忘掉了和同志們的協(xié)作,這就是無意造成的卻也是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
多聽聽同事們的不同意見和不同看法,也許沒有“一言堂”感覺舒適,卻是避免犯“小圈子”之錯誤,在團隊樹立正能量導向的必經(jīng)之路。
更多“王縣長聊振興”之通過打造數(shù)字孿生,推動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和鄉(xiāng)村振興的經(jīng)驗與觀點,在頂端新聞搜索“王洪濤數(shù)字化視點”,共同打造民聯(lián)網(wǎng)的城鄉(xiāng)一體化數(shù)字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