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中原之旅(二十四)游潘安園
鄒照明
踏上中原之旅的第二十四站,我懷揣著對傳奇人物的向往,將目光投向了被譽為“中國古代第一美男”的潘安。他的故事,不僅藏在歷史典籍的字里行間,更深深烙印在他的故里——河南中牟的每一寸土地上。帶著滿心期待,我走進這座小城,試圖揭開潘安那跨越千年的神秘面紗。
抵達中牟后,我首先前往的是潘安園。這座園子位于大潘莊建設(shè)路,剛踏入園內(nèi),古樸雅致的氛圍便撲面而來。園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曲徑通幽處繁花點綴,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水墨畫卷。沿著蜿蜒的小徑前行,不遠處便是潘岳衣冠冢,墓冢四周草木蔥蘢,靜謐而莊重。站在墓前,想象著千年前那位風(fēng)華絕代的美男子,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感慨。歲月流轉(zhuǎn),他的容顏雖已消逝,但他的故事卻依然在這里代代相傳。
離開衣冠冢,我來到了潘安故里展覽館。一進展廳,豐富的圖文資料和珍貴的文物陳列瞬間吸引了我的目光。通過展覽,我深入了解到潘安不僅擁有傾世容顏,更是西晉時期才華橫溢的文學(xué)家。他的《西征賦》《秋興賦》等作品,以優(yōu)美的文辭、深刻的內(nèi)涵,展現(xiàn)了他卓越的文學(xué)造詣。展廳中還特別展示了他開創(chuàng)悼亡文學(xué)先河的《悼亡詩》,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亡妻的深情,令人動容。除了文學(xué)成就,潘安侍母至孝的故事也在這里被生動呈現(xiàn),《二十四孝圖》中“棄官奉親”的典故,讓我看到了他在才華與美貌之外,那顆至純至善的孝心。
漫步在展覽館中,“擲果盈車”的典故場景復(fù)原栩栩如生。想象著當(dāng)年潘安駕車出行,引得洛陽城中的女子們紛紛駐足,手捧鮮果相贈,車中果實堆積如山,那是怎樣一番轟動的景象!這一典故不僅讓我感受到潘安無與倫比的魅力,更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西晉時期的社會風(fēng)貌和人們對美的熱烈追求。
在潘安園的一角,還有一處以“潘楊之好”為主題的景觀。潘安與妻子楊氏青梅竹馬,婚后夫妻恩愛,楊氏早逝后,潘安深情不改,用一首首悼亡詩寄托思念。眼前的景觀將這份深情具象化,一池碧水倒映著岸邊的花草樹木,象征著他們純凈而長久的愛情。這在古代男子三妻四妾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也讓潘安的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離開潘安園時,夕陽的余暉灑在園中的飛檐斗拱上,為這座園子增添了一抹溫暖而神秘的色彩。此次探尋潘安之旅,讓我不再僅僅將他看作是一個傳說中的美男子,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才華橫溢、重情重義的歷史人物。他的故事,是中牟這片土地上最動人的文化瑰寶,也是中原文化長河中璀璨的一顆明珠。潘安雖已遠去,但他留下的傳奇,將永遠吸引著后人前來探尋、追憶,在歲月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作者:鄒照明,筆名泰康愚公,河南周口太康縣人,濟源詩詞楹聯(lián)學(xué)會理事,熱愛詩詞楹聯(lián)曲賦,喜交文朋詩友,作品偶有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