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半年,巴拿馬還不死心,想要將中國踢出局,邀請美日來投資港口,不曾想中方早有準備,多年前的布局為的就是現(xiàn)在這一刻。那么巴拿馬親近美日有做什么好處?中國又做了什么準備呢?

今年3月4日,李嘉誠旗下的長河集團突然宣布,要將手中23個國家43個港口的運營權,以228億美元的價格打包出售給美國貝萊德公司,其中就包括巴拿馬運河兩側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與此同時,特朗普還下令針對中國商船加征巨額的港口服務費,就巴拿馬港口的重要程度而言,這明擺著是要切斷中國貿(mào)易出口“大動脈”來的。
雖然巴拿馬運河也收到了特朗普政府的警告,并“義正言辭”的反駁了美方,但在該事件告一段落之后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巴拿馬政府攪渾水,試圖協(xié)助美國將中國擠出去。只不過港口簽署的合同本身就沒到期,雖然長河集團擁有港口運營權,但肆意出售已經(jīng)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在中國市場監(jiān)管局介入之后,貝萊德幫助美國政府的收購計劃宣布破產(chǎn)。

然而事情到這里還未結束,尤其是特朗普在中美關稅戰(zhàn)處于劣勢的背景下,他需要換一種方式來遏制中國在貿(mào)易和供應鏈領域的地位,于是親美立場的巴拿馬又有了新動作。
早在8月底,有美媒報道稱,巴拿馬政府宣布,將對打算對兩個待建港口的經(jīng)營權進行公開招標,旨在吸引更多運營商前來投資。但是明確限制任何單一集團投標,并明確點名日內瓦的地中海航運和中國的中遠集團。
此外,巴拿馬總統(tǒng)穆利諾還在上個月訪問日本,討論貿(mào)易和基礎設施合作,在中美博弈的敏感時刻,這一舉動明擺著是打算邀請西方陣營來參股港口建設了,招標名額甚至有內定的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分潤港口利益的人變多了,就算長河旗下的兩座港口無法賣給西方,但卻可能因為營收下滑導致入不敷出。等長河集團和巴拿馬政府的合同到期之后,這兩座港口之后就徹底沒中國什么事兒了,接下來就是西方國家來接管運營權。
不得不說,這種變相削弱中國港口影響力的手段確實是一步好棋,然而中國早就提防著最壞結果的出現(xiàn),多年前就在其他地區(qū)開始布局,現(xiàn)在也終于派上用場。

位于南美洲的秘魯一直想要擁有深海港口,但因為美國這個地區(qū)霸主存在,這些關鍵基建一直處于被打壓的狀態(tài)。早在2011年,中國就和秘魯簽署了開發(fā)錢凱港的協(xié)議,但項目剛動工就被美國阻撓并擱置了10年之久。
到了2021年6月,錢凱港的建設再次啟動,原本需要4年完工的項目在中國技術的加持下,只用了3年時間就正式開港。目前該港擁有4個碼頭泊位,年吞吐量達到了100萬標準箱、散雜貨600萬噸、汽車16萬輛。

目前錢凱港到中國的海運時間已經(jīng)縮短至23天,而巴拿馬運河到中國的海運時間卻是25天至30天,這意味著更低的物流和時間成本。最重要的是,中國對錢凱港擁有60%的股權和30年的獨家經(jīng)營權,完全不存在第三方介入爭奪和看第三方國家臉色的意思。
此外,中企還計劃在2027年擴建錢凱港港口和二期工程推進,屆時年吞吐量將達到150萬標箱,進一步削減對巴拿馬運河航線的依賴。屆時,20%的中國商船全部轉道,巴拿馬政府哭都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