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S店力推低首付0利息貸款,買車背后有何貓膩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4S店的銷售顧問,總是微笑著勸你貸款?
明明全款買車,一錘定音。
可他們偏偏說:“貸款更劃算。”
“低首付,0利息,月供才幾千塊?!?/p>
聽起來像天上掉餡餅。
但天下真有免費的午餐嗎?
他們不賺你的利息,卻能賺你更多。
你以為的“0利息”,只是利息換了個馬甲。
金融服務費——這三個字,聽著就讓人心慌。
三千?五千?甚至上萬?
說好免息,怎么提車時還得交一筆“服務費”?
這不就是變相的利息嗎。
更狠的是——這筆錢,一次性收走。
不像利息,還能分攤到三十六個月。
它直接從你口袋里抽走,不留痕跡。
你說氣不氣。
我們算筆賬。
一輛20萬的車。
全款買?4S店利潤約4%,也就是8000塊。
看似不少。
可如果貸款呢?
首付三成,貸款14萬。
金融服務費3000。
GPS安裝費800。
上牌費翻三倍,收你1500。
保險必須店里買,第一年貴出4000。
三年捆綁,每年多花2000。
算下來,額外支出……超過1.5萬。
而這,才是開始。
銀行或金融機構,會給4S店返傭。
每做成一單貸款,返點3%-5%。
14萬貸款,返點就是4200到7000。
銷售個人也有提成。
你多花一萬,他可能多拿一千。
你說他能不熱情推薦貸款嗎。
所以你看。
全款買車,4S店賺8000。
貸款買車?
利潤直接翻倍,甚至三倍。
這還不算完。
貸款意味著車輛抵押。
你還清之前,車本在金融公司手里。
有些店,會趁機收“保證金”。
兩萬?說好還。
可三年后你去要,人家一句“保險沒按要求續(xù)”,就打發(fā)了。
你爭?耗時間。
不爭?認栽。
人性,就這么被拿捏。
還有出庫費、PDI檢測費、資料費……
名目繁多,防不勝防。
你嫌煩。
他們說:“交了就能提車?!?/p>
你一咬牙——交。
結果呢?這些本不該收的費,成了常態(tài)。
更諷刺的是什么?
車價越來越透明。
廠家指導價、終端優(yōu)惠,網(wǎng)上一搜全有。
4S店靠賣車本身,利潤薄如蟬翼。
可貸款——成了他們的“利潤奶?!?。
一頭牛,擠三年。
保險、金融、上牌、服務……
每一環(huán),都在割你。
你以為你在“超前消費”。
其實,你只是被精準計算的“現(xiàn)金流”。
每月還款,像呼吸一樣自然。
可每一次還款,都在給4S店和金融機構輸血。
年輕人最愛貸款買車。
工資剛過萬,就想開B級車。
“月供才三千,我能扛?!?/p>
可你有沒有算過,三年下來,多花的這些錢,夠再買輛五菱宏光?
低首付,鎖住的不只是車,還有你未來的自由。
一成首付,看似輕松。
可剩下的九成,像一座山,壓在你未來三十六個月的收入上。
失業(yè)了怎么辦?
生病了怎么辦?
車貸,可不會因為你困難就暫停。
有人會說:“我資金要投資,不能全砸在車上?!?/p>
這話沒錯。
但前提是——你真有投資能力。
否則,不過是為沖動找借口。
把省下的首付拿去理財,年化5%?
可你貸款的隱性成本,早超8%了。
虧,是注定的。
那全款買車就一定對?
也不盡然。
如果你手頭緊,貸款是唯一選擇。
但請記住——
談價格時,先問:能不能全款?
如果全款優(yōu)惠更大,說明貸款有貓膩。
再問:金融服務費能不能免?
上牌、保險,能不能自己辦?
合同里,有沒有“強制捆綁”?
違約金怎么算?保證金何時退?
每一個問題,都是防線。
你多問一句,他們就少賺一點。
你問得越細,越不容易被坑。
最后想說——
車,是工具,不是身份象征。
別讓一輛車,綁架了你的生活。
貸款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以為自己占了便宜。
而4S店……
他們不是在幫你。
他們只是在,完成KPI。
笑著,把你的錢包,慢慢掏空。
你愿意,當那個被算計的人嗎?
還是,從下一次看車開始,學會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