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州的黃河岸邊,有一種穿越千年的“水上交通工具”仍在續(xù)寫傳奇——羊皮筏子。它以羊皮為囊、木架為骨,在奔騰的黃河上載著游人緩緩前行,既是黃河文化的活化石,更是讓人體會“與母親河零距離對話”的獨特體驗。
羊皮筏子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古老又精巧的制作工藝。選用整張羊皮,經(jīng)過特殊處理后充氣扎緊,十幾只鼓脹的羊皮囊并排綁在木架上,便成了這“黃河上的輕舟”??此坪喡姆ぷ?,卻凝聚著古人的智慧——羊皮防水且浮力十足,木架輕巧又穩(wěn)固,即便在湍急的河水中也能平穩(wěn)前行。如今,制作羊皮筏子的手藝已被列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每一只筏子都是匠人與黃河共生的見證。
乘坐羊皮筏子,是一場與黃河的“親密接觸”。當(dāng)你小心翼翼踏上筏子,坐穩(wěn)在木架上,筏工手持木槳輕輕一點,筏子便順著水流緩緩漂向河心。腳下是微涼的羊皮囊,耳邊是黃河水奔騰的聲響,伸手仿佛就能觸到渾濁的河水,那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震撼,是任何現(xiàn)代交通工具都無法替代的。筏工還會一邊撐槳,一邊講述羊皮筏子的歷史、黃河的傳說,沙啞的嗓音伴著水聲,仿佛在訴說千年的故事。
漂行途中,兩岸風(fēng)光隨筏而動,又是另一番景致。近處,黃河水裹挾著泥沙翻滾向前,展現(xiàn)著母親河的磅礴力量;遠(yuǎn)處,蘭州的城市天際線與白塔山、中山橋相映成趣,高空俯瞰不到的細(xì)節(jié),此刻都清晰地鋪在眼前。若是清晨或傍晚,陽光灑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水面與羊皮筏子的身影相映,隨手一拍都是充滿歲月感的畫面。
如今,羊皮筏子早已不再是主要的渡河工具,卻成了體驗黃河文化的“網(wǎng)紅項目”。它載著游人,也載著千年的黃河記憶,在蘭州的河段上緩緩前行。若你來到黃河岸邊,不妨鼓起勇氣,坐上這古老的羊皮筏子,在與黃河的近距離接觸中,感受那份獨屬于蘭州的粗獷與溫柔。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