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33年,長安未央宮的偏殿里,宮女昭君正給窗臺上的薄荷澆水,外頭突然吵吵嚷嚷——說是匈奴的呼韓邪單于來求親,要找個漢朝公主去草原,可宮里的娘娘們沒一個愿意去。

昭君放下水壺就往正殿跑,剛到門口就聽見太監(jiān)尖著嗓子喊:“誰愿去匈奴和親?賞黃金百兩,封公主爵位!”滿殿的人都低著頭,有的還偷偷抹眼淚。昭君一咬牙,撥開人群就跪下:“我去!”
這話一出口,連皇帝都愣了——他壓根沒見過這姑娘。后來才知道,昭君進宮三年,因為沒給畫師毛延壽塞錢,畫像被畫得丑極了,一直待在冷宮里?,F(xiàn)在見她模樣周正、說話利落,皇帝悔得直拍大腿,可話已出口,只能認了。

出塞那天,昭君沒穿花里胡哨的公主服,就裹了件厚布袍,懷里抱了把琵琶。馬車剛出長安,就見毛延壽被士兵綁著路過,他盯著昭君,臉都白了,昭君沒理他,只輕輕撥了下弦,馬車轱轆轱轆就往北走。
走了一個多月,眼看快到匈奴地界,突然從草里竄出一群騎兵,舉著彎刀就喊:“把漢朝來的人留下!”隨行的衛(wèi)兵剛要拔刀,昭君掀開車簾喊:“等等!”她抱著琵琶站在土坡上,手指一彈,琴聲就飄了出去。

那琴聲不軟不硬,一會兒像草原上的風,一會兒像河邊的水。騎兵們聽著聽著,慢慢把刀放了。有個滿臉皺紋的老牧民突然喊:“這是天神的聲音!當年老單于在的時候,也聽過這樣的調子!”
沒過多久,呼韓邪單于騎著馬趕來,看見站在風沙里的昭君,眼睛一下子亮了——他原以為漢朝送來的是個嬌滴滴的小姐,沒想到是個有膽子的姑娘。

到了匈奴王庭,昭君沒閑著??匆娦倥哟┑呐圩佑殖劣植环奖?,就教她們改剪裁;見牧民種的麥子收成不好,就把漢朝的耕種法子說給他們聽。連單于的小兒子,都天天追著她要聽長安的故事。
每年秋天,大雁往南飛的時候,總會在王庭上空多盤旋幾圈——牧民們都說,是大雁聽見昭君的琵琶聲,舍不得走。就這么過了幾十年,漢人和匈奴人再也沒打過仗,來往的商隊走在路上,都能互相遞碗水喝。

后來昭君老了,去世前跟單于說:“把我埋在大黑河邊吧,我想看著兩邊的人好好過日子?!敝钡浆F(xiàn)在,草原上還流傳著她的故事,說每逢風沙大的日子,河邊總能聽見琵琶聲,那是昭君在護著這片土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