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一片凈土,那是一個神圣而又莊嚴(yán)的地方,天很藍,那種蔚藍的天空仿佛剛出浴一般,那種潔凈,完全不是文字所能夠形容得出來的。那個地方就是中國西南邊陲的一個省份——西藏。
出發(fā)點在南寧,因為我現(xiàn)在還在南寧求學(xué)。5月27日下午一點多鐘的時候,我從南寧出發(fā)的。從南寧到拉薩沒有高鐵,飛機票還是有點貴,因此便選擇了乘坐火車,綠皮火車。而且從平原地區(qū)去往高原地區(qū),高原反應(yīng)是避免不了的。相較于而言,火車的速度要慢一些,此去百里之遙,光是坐車就已經(jīng)花費了兩天的時間了,然而在這兩天時間里,卻也恰好可以適應(yīng)一下高原反應(yīng),途中還可以觀賞這一路走來的風(fēng)景,何樂而不為呢?
到了目的地,并沒有立馬動身前往各個景點,雖然高原反應(yīng)對作為一名警校生的我造成不了什么太大的威脅,但是坐了兩天的車,勞累也是避免不了的。我一直都不太喜歡坐長途車,以前在縣城上中學(xué)的時候,每次放假、收假坐車往返的時候,我都會提前養(yǎng)好精神,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緩解坐車的疲勞。但我如今覺得哪都不算是長途車,才22個公里,如今自己開車了才覺得那只是一瞬之間的事情而已。今年父母和我離百報備時,我開車往返30多個公里辦理材料也都覺得那只是一會兒的時間,主要是在辦理材料的地方停留了太久。此外更主要的還是我如今去了更遠(yuǎn)的地方,也坐了很多次更久的車。人總是要成長的,也總是要往外面的世界走一走,當(dāng)我們走了比原來走的更久的路程的時候,再去回首往事時便會發(fā)現(xiàn)以前的那些只能算得上是過家家罷了。
雖然已經(jīng)到了自己開車的年紀(jì)了,但是這次我并沒有選擇自駕,我仔細(xì)的算了一下,自駕的費用要比稱作別人的車的費用貴出許多,無論是油費,還是過路費。也曾經(jīng)有一個女孩跟我說我們可以自駕游,她也有駕駛證,當(dāng)我開車?yán)哿说臅r候就可以換上她。到了目的地,我先休息一個下午的時間,晚上才出去吃點東西,第二天我選擇的第一站是布達拉宮。這是太宗皇帝年間,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宮殿,為西藏政教合一的統(tǒng)治中心,然而如今我們所見到的布達拉宮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年的那座了,現(xiàn)在的這個布達拉宮是經(jīng)過不知道多少代人的翻修之后得到的。很多東西如果時間太過于久遠(yuǎn)的話,都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慢慢的退去,人也是不例外的,這是一個我們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站在布達拉宮前的廣場上,看到那鴿子在自由地飛翔,稍微站近一點的話,抬頭仰望,布達拉宮身后便是那一塵不染的藍天,蔚藍色的天空,看起來非常的潔凈,猶如一張白紙一般潔凈。布達拉宮前有一個升旗臺,鮮艷的五星紅旗隨風(fēng)飄動,獵獵作響。白色的墻壁上有一抹棕色的墻頭。在遠(yuǎn)處望過去,布達拉宮似乎也采用了故宮的排版方式,倘若不細(xì)看的話,確實會覺得其是一種軸對稱的排布方式,然而事實上也并非如此,一番細(xì)看便察覺端倪。布達拉宮的中心(我姑且稱之為中心)是暗紅色的建筑體,建筑體看起來也是左右對稱的,中間一抹橙色好像是中心線一般,但它完全無法將這個整體切割,也堅決不容許任何人將其分割,一分為二。片刻后我們進入了布達拉宮了。
離開布達拉宮,我去了心心念念的羊湖——早聽人說羊湖能“混淆天與湖”,親見才知這份震撼遠(yuǎn)超傳聞。有人說水是藍色的,其實水是無色的,我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堅定自己的看法的,當(dāng)我到了西藏之后,我就更為堅定了。站在公路邊上一眼望過去,整個羊湖都是蔚藍色的,如果沒有這山丘的話,湖和天是完全分不出來的,但有了這些光禿禿、黃褐色的山丘夾在其間,那邊多了幾分安全感,倘若是那湖和天都分查不出來的景象的話,不敢輕易一腳踩下去啊!畢竟這一腳下去,也不知道踩到了“天”上,還是扎進了湖。白云朵朵,猶如棉花糖一般蓬松地漂浮在空中,竟有幾分想要摘下來嘗嘗鮮地沖動,嘗一嘗這“西藏的味道”究竟是什么樣的!有些事也都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對于這西藏的神圣與莊嚴(yán),或許也是如此??!瞬間覺得有幾分只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玩焉咯!烈陽照耀在蔚藍的湖面上,波光粼粼,這其中仿佛有珍寶在閃耀,確實也是真寶。身處這樣無暇的神圣之境,心中的包袱似乎都被風(fēng)吹散了。
站在路邊,我張開雙手去感受風(fēng)兒的洗禮,去感受烈日灼流的沐浴。西藏的高遠(yuǎn)也是大陸板塊運動的功勞,這海陸變遷是經(jīng)過幾億萬年才形成的,也許有一天舊的海洋會消失,舊的陸地也會消失,但我相信也必然會形成新的大陸,也會形成新的海洋。世間萬物,既有其生,必有其死,不管是什么,都是一座開往墳?zāi)沟牧熊嚕2幌聛?,也沒有誰能夠中途下車,但是這過程也是久遠(yuǎn)的,我們既然無法令其停下來,那便打開車窗去欣賞車廂之外的風(fēng)景吧!也許這就是生和死的意義所在吧!
到了西藏,如果不去一趟珠峰的話,那無疑是一大憾事。青藏高原是中國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第三極”之稱,南起喜馬拉雅山脈南緣,北至昆侖山、阿爾金山脈和祁連山北緣,西部為帕米爾高原和喀喇昆侖山脈,東及東北部那就不用詳說了,與我國南北分界線——秦嶺山脈西段和黃土高原相接。青藏高原地區(qū)在我國一直都被列為第一級階梯,而珠峰作為喜馬拉雅山脈中的主峰,其海拔高度是可想而知的。珠峰或許才是當(dāng)之無愧的神山,它的神圣與莊嚴(yán)不是任何一座山都能夠與之相比較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相信“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詩句必然是形容珠峰的,但這也必然無法準(zhǔn)確的形容珠峰。
雪白的山體更是給珠峰增添了幾分神秘感,那蓋在上面的神秘的面紗,多年來不知道曾有多少雙手欲要揭開。還是神秘的一些好,這樣才更能激發(fā)我們揭開神秘面紗的好奇心和決心,如果已經(jīng)沒有了那種神秘感的話,我們自然也是少了那份動力。我到了那不知道改稱為山腳,還是該稱為山腰更為準(zhǔn)確的地方,這里立著一塊珠峰高程測量紀(jì)念碑,石碑立在空曠的高原上,風(fēng)掠過的時候,碑上的英文、藏文與漢字格外清晰,連“8848.86”這個數(shù)字,都像帶著雪山的重量。遠(yuǎn)遠(yuǎn)望去,一撮潔白的雪山像藏區(qū)的氈房,那便是珠峰了。
傍晚時分,當(dāng)那一抹金光照射在雪山之上時,潔白的雪山瞬間變得金燦燦的,頗有幾分埃及金字塔的韻味,但那形和那神確實是珠峰無疑。此時,除了金光侵占的地方之外,其余的似乎都成了藍色的了,那蔚藍色的,似乎不只是天空,然而這卻好像是在鏡像的世界一般。記得有人跟我說過,去西藏不能抱著“享受”的心態(tài),去其他地方或許可以,可西藏的意義,本就不在于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