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rlotte Yang
導語:華夏今年推出的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工具。
據海外媒體報道,從人工智能到生物技術的熱門主題促使中國投資者向追蹤香港股票的本地上市交易所交易基金投入創(chuàng)紀錄的資金,分析師表示這一趨勢可能會持續(xù)下去。
彭博行業(yè)研究匯編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為止,流入在岸上市的香港ETF的資金已超過260億美元,且自6月以來購買熱潮加速。香港股市的優(yōu)異表現,加上便捷的渠道和豐富的新產品選擇,正吸引著內地散戶投資者。
里昂證券中國戰(zhàn)略研究分析師李世豪表示:“許多中國年輕投資者通過支付寶等應用程序購買ETF,他們甚至可能不需要開設證券賬戶。這樣他們實現財富管理目標就容易得多?!?/p>
香港基準恒生指數今年已飆升30%,是中國滬深300指數漲幅的兩倍。離岸市場的主要推動力包括科技巨頭,從人工智能寵兒阿里巴巴到智能手機和電動汽車供應商小米集團。
在其他重要主題中,年輕消費主義的興起推動泡泡瑪特股價上漲兩倍,成為恒生指數中表現最好的股票。其他幾只進入前十的股票凸顯了中國在醫(yī)藥領域日益突出的地位。
個人投資者更青睞特定行業(yè)的ETF,以便在此類交易中輪動進出,而機構投資者則是廣泛指數追蹤型ETF的主要買家。
華夏基金全球資本投資策略師丁文杰表示:“強勁的勢頭是由香港市場獨特的行業(yè)和主題故事推動的。ETF發(fā)行商快速推出針對細分市場的專業(yè)產品,也大大拓寬了尋求更多差異化投資的中國散戶投資者的投資渠道。”
華夏今年推出的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為普通投資者提供了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配置工具。該ETF跟蹤國證港股通科技指數,選取30只市值較大、研發(fā)投入較高且營收增速較好的科技龍頭公司證券作為樣本。匯聚小米集團、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比亞迪股份等中國科技創(chuàng)新領軍企業(yè)。指數前五大權重股合計占比57%,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77%,權重集中度高,更加契合科技產業(yè)龍頭效應客觀規(guī)律,捕捉龍頭公司長期增長機遇。
今年以來,內地已推出17只新的香港股票ETF,另有16只ETF申請正在向證監(jiān)會提交。
彭博行業(yè)研究分析師Rebecca Sin和Eric Balchunas表示,盡管香港股票基金僅占中國 ETF 市場總資產的 10%,但到 2025 年,其流入資金將占總流入資金的 50% 以上。
他們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內地投資者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將資金轉移到香港。”香港更高的回報率頗具吸引力,而且考慮到使用跨境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要求散戶投資者的最低賬戶余額約為7萬美元,在岸上市的ETF是“更便捷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