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精神·經(jīng)典意識·多元視野
阿 ? 步
阿步,本名李民,河北滄縣人。著有詩集《夜里的馬達》《我愛這不刺眼的光芒》。曾獲第三屆萬松浦文學新人獎,入選2021年、2024年河北文學排行榜·詩歌榜。
最 ?初(組詩)
怎么說呢
好像不會快樂了
也不會悲傷了
也不是平靜
是快樂的不對
悲傷的也不對
最近,我的呼吸
總是卡在—— 哪里
也不知道是哪里
能留住什么
剛剛從外面撿回來
兩枚提前黃透的銀杏葉
想把它們夾到書里
我是要留住什么嗎
打開那本已經(jīng)泛黃的詩集
依舊是原來的氣息。算了
我已越發(fā)懶散。合上書
打開窗,放了它倆吧
樹的位置
在風里
樹歪著身子
綠色的歪著身子
黃色的歪著身子
黃綠相間的也歪著身子
它們一會兒歪向東
一會兒歪向西
它們搖擺不定
它們魂不守舍
它們只是沒有忘干凈
自己原本的位置
作為一棵樹的位置
中年的嘆息
中年帶來了失眠
健忘,遲鈍
莫名疼痛的隱隱發(fā)作
夜里樓下遛彎
碰到乖順的流浪貓
已經(jīng)不敢有收留的妄想
怕什么?到底怕的是什么?
突如其來?突如其來的塌陷?
那些言不由衷的話
一句也不想再說
雨 ? ?后
白色夜霧
如海圍攏過來
如茫茫塵世
身處其中,不見真經(jīng)
數(shù)日前,曾在高樓下
感慨人類如此渺小
不可多說
靜默如啞
不可多想
早睡早起
不可悲嘆
明早云消霧散
到此為止
你要停止——
糟糕的才不會
繼續(xù)糟糕下去
好的也將被停止
你早有預感
一滴雨撞擊在廣場
堅硬的地面上
綻開的水花
懸停在空中
演示著規(guī)則的完美
—— 就停在這一刻吧
總要在某一刻停止
口袋里還有兩朵忍冬花
它們正香得厲害
就不用拿出來了
夏日偶遇
他們老了,坐在涼亭里
擇菜,等天黑
一件事就可以說很久
說起昨天的雨
何時下
何時雨勢漸大
又何時雨聲漸歇
若不是天真的黑下來
他們定會繼續(xù)說下去
說到另一場雨
說到一個過路人
放慢腳步一再回首
薔 ? ?薇
對面院子開滿了薔薇
它們開得那么完美
那么熱烈
起風時,它們搖晃起來
搖晃得也那么完美
那么熱烈
而你并不知道
站在對面的那個人
卻藏著一個又一個
無法示人的缺口
回 ? ?去
該怎么回去
趁夜深人靜
趁路上空無一人
趁天地進入同一個夢境
太久了,我離開太久了
回去的路
早已不再是回去的路
這讓我羞恥
讓我抬不起頭
每一步都走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
我需要一條密道
沿著它往前走
出口就是我的家
我不關(guān)心
這是不是一個夢
請不要告訴我
天馬上就要亮了
柔 ? ?軟
在堅硬的路上走
身體也漸漸變硬
時不時地疼
世界也在變硬
需要不停地制造
更柔軟的鞋子
我總是不知不覺
就繞過堅硬整潔的路面
回到雜草叢生的土地上
現(xiàn)在草還沒有長起來
而土地已經(jīng)那么柔軟
禮 ? ?物
你遞給我一個禮物
就立即消失了
那是一個透明的盒子
里面裝了很多紙條
疊成的星星
我知道上面寫的
都是你當時的苦衷
我一個也沒有打開
過去那么多年了
我早已不再需要一個回答
當時的狂熱
也早已冷成夜晚的星群
遙遠,閃爍,就像這個夢
燃燒的篝火
我知道今天要干什么
明天要干什么
后天干什么
我也知道
我已經(jīng)開始打盹
在不停向前的列車上
每個人都知道要去干什么
每個人都昏昏欲睡
莫文蔚的那首《愛情》
慢悠悠地在車里播放
一層薄薄的霧
正趴在車窗上偷聽
我忽然想念某一個夜晚
想念一團紅色的篝火
它燃燒著
只有它燃燒著
停 ? ?電
夏夜,熱
下樓透氣
漫無目的地走
不知不覺又走回來
上樓,水還溫著
摸黑沏茶,倒茶,喝茶
喝出一些汗
想起一些事
有的清澈如水
有的還在暗處浮動
癸卯中秋
把一本斷斷續(xù)續(xù)
讀了很久的書讀完了
終于下定決心
把那盆碗蓮中的枯葉
悉數(shù)剪去了
吃了茶,也吃了月餅
一會兒再出去看看月亮
別無所求,但愿人長久
放 ? ?松
在路上遇見
心情好的時候打招呼
不想打招呼的時候
也可以毫無歉意地走過去
我們可以談一些過往
或未來的事
也可以保持沉默
都不會因此讓彼此感到冷漠
我們可以在彼此面前
像個孩子一樣哭泣
也可以像個普通大人那樣
隱忍,不讓淚水流下來
而這所有的一切
都不會成為負擔
也不會成為怨恨的種子
游戲或庸人自擾
從沒下過棋的人
心血來潮和電腦博弈
數(shù)次廝殺下來
毫無意外,皆輸?shù)没杼彀档?
他曾抱有幻想
如同金庸筆下的小和尚
隨手一揮便破了珍瓏棋局
—— 莫再提,莫再提
現(xiàn)在,他已卸載了APP關(guān)了屏幕
出門來到了晴川路
可心里還是躺滿了那些無辜的棋子
唉—— 那悲痛啊連綿不絕
傍 ? ?晚
像個瘋子一樣
把跑步機調(diào)到最高的速度
用全力跑
這是雨過天晴的傍晚
他頭暈目眩
不愿去看那干凈的月亮
沒什么好看的
他甚至不想去呼吸這干凈的
空氣。他想拋棄空氣
他喘著粗氣錄完了一期節(jié)目
讀一個陌生人的詩
但他覺得他寫得很好
他并不想讀誰的詩歌
他無法解構(gòu)另一個人的詩
他的喉嚨只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他此刻呆呆地坐下
點燃一根劣質(zhì)香煙
他想給某一個人打個電話
這個人應該讓他信任
讓他感到安全
他們應該同甘共苦過
此刻,那個人在做什么
—— 他又覺得沒有必要擅自闖入
任何一個人的生命
做一個令人厭惡的不速之客
他是孤獨的
和很多人一樣
他是需要孤獨的
就像黑夜即將也必將光臨這個世界
殊途同歸
園中的李子樹
一天生花苞
一天開花
迫不及待地證明
春天來了
人們因枯燥而生出耐心
因穩(wěn)定
因無可奈何
……
因這個欲望
因下一個欲望
因各種原因生出各種耐心
我們的確有的是耐心
又好像是我們不得不生出
這無窮無盡的耐心
去等待什么。什么呢
沸騰的是什么
一顆泡騰片
被投進水中
立即開始沸騰
哭著沸騰
笑著沸騰
著了火一樣沸騰
爆了炸一樣沸騰
沸騰累了就慢慢地沸騰
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沸騰
無知無覺地沸騰
終至風平
浪靜
像什么
都沒發(fā)生
就沒了
都沒了
風雪夜獨坐
風在門口旋轉(zhuǎn)
窗臺的積雪已爬上玻璃
外甥來電問我印章刻兩公分
還是一點五公分,我選了小的
雪還在下,太安靜了
樓上的孩童今晚也很乖
如果此刻要聽一首歌
那就聽霜白兄珍藏的《北京之雪》
起身看去,真是漫天大雪
也真有人獨自走在深夜里
最 ? ?初
那是一間擁擠的小屋子
光線暗淡
墻上貼著舊報紙
父輩們坐在炕上凳子上
一根根抽著嗆人的旱煙
—— 那是我最初得到
溫暖的地方
我可以安靜地待在
任何一個結(jié)實的臂彎里
我不用聽懂他們的談話
我只需要做好一個小孩
此刻的你
那些深夜里不斷浮現(xiàn)的人
那一團團燃燒著的火
讓一個人疼的、睡不著的
早已不是那些過去
讓火焰逐一熄滅的
也并非那呼嘯而來的北風
而是天,漸漸地亮了
總要有一個人去熄滅它們
這個人,應該是
也只能是——此刻的你
此 ? ?生
有很多個我
散落在人群中
我不知道
是哪一個我
落在了你的身邊
如果是不好的那一個
我道歉,請你原諒
如果是還不錯的那一個
也請你務必遺忘
(刊于《詩選刊》2025年09期)
創(chuàng)作談:總會有人繼續(xù)
◆◇ 阿 ?步
在一次會議的間隙,河北日報的崔立秋老師問我從什么時候開始寫詩的,怎么開始的,喜歡誰的詩。我之前沒怎么想過這個問題,但那次,我卻猛地想起了那首詩—— 張志民先生的《鹿回頭》。我甚至覺得,它一直潛伏在某個角落里,就為在那一刻再次闖進我的世界,喚醒我的記憶——“是美——/制止了/那即將發(fā)射的鋼箭/是美——/松弛了那/已經(jīng)繃緊的弓弦”—— 是那個感覺,依然是我最初讀到它時的那種感動。那是一種久違的美,一種于我而言不可抗拒的美。
彼時的我還是一名初中生,偶然在一本校園雜志上讀到它,一下子就怔住了。那干脆利落的語言,緊張過后又瞬間松弛的節(jié)奏,如同一股神秘的力量,讓詩中那支已然收回的箭不由分說地轉(zhuǎn)頭射向我。我向來是個不求甚解的人。平時,我很少去分析一首詩到底好在哪里,只要它能感染我,控制我的心跳,我就愿意為它停留。用當下流行的話說,這應該算是量子糾纏的一種。
也是從那時開始,我嘗試著把一些想法寫成分行,寫成一首詩的模樣。我很慶幸,我的初中語文老師臧香儀女士,非但沒有打擊我寫詩的熱情,反而給予了我諸多鼓勵。在我那些稚嫩的分行下面,她總是寫下一些溫暖且具有指引性的評語。那些分行是詩嗎,我不確定。但我又非常愿意相信,那就是詩,甚至是我現(xiàn)在再也無法寫出的詩。
那什么是詩?每個詩歌寫作者應該都這樣自問過。我也一樣,也曾試圖尋找答案,我看到過很多不同的說法,各有各的道理。可后來,我漸漸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一種理論可以完全指引一個人的寫作。但凡你按照某一種理論去寫,你總會遇到與之相背離的時刻。說句冒犯的話,我總覺得它們更多的是一種自圓其說。在我的認知里,寫詩沒有萬能鑰匙,也沒有非怎樣不可,就寫自己想寫的吧,哪怕那些字句不被認定為“詩”,又有什么關(guān)系?我的出發(fā)點就是有話想說,就是想表達,我要關(guān)注的就應該是我表達得準不準確,合不合邏輯,合不合自己的心意;再多一些,可能就是有沒有自己的特色與閱讀價值。別的,都是束縛。當然,這種想法,算不算另一種“自圓其說”?我覺得也算。
這些年,我就是這樣任性地自說自話般地寫著我那些自以為是的詩。我把它們發(fā)在了博客、論壇、微信公眾號上,直到現(xiàn)在熱火朝天的短視頻平臺。而最讓我留戀的還是最初的博客和論壇。那種素不相識只依憑文字氣息所生發(fā)的交流,讓我放松。在那種樸素而又略帶神秘的氛圍中,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的文字正在慢慢地生長。當時,我常去的是黑藍論壇,我喜歡把自己的新作發(fā)到上面??吹酱蠹业脑u論,好的壞的,我都很高興,因為我能感受到其中的真誠。記得有位朋友說我的詩就像小面包,解餓,但不管飽。這種說法非常有趣,每每想起,都讓我不禁一笑。我欣然接受,因為我寫的基本都是小詩。我不怕它小,只怕它不真誠。而且我對長詩也是有些排斥的,它固然能體現(xiàn)一個詩人處理文本的能力,但我總是固執(zhí)地認為,長篇的文字應該更適合用散文或小說去表達。
我想我應該算是一個依靠直覺寫作的野生作者吧。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前提還得是我有話想說。有一次,一位編輯加我微信約稿,看到我發(fā)過去的稿子,便說我的詩中都是情緒,不能用。對于這樣的事,我并不意外,也沒什么抱怨。對于詩,我們都可以擁有并堅持自己的理解。有爭議,是一件好事。從我的角度來說,我更愿意自己的詩句中充滿著我的情緒。情緒,并不低級。我甚至認為,在這個AI盛行的時代,情緒是一個更加珍貴的東西。很多時候,在寫作中,我要處理的,恰恰就是我自己的情緒。我把它們表達出來,梳理它們,安撫它們,最終讓它們自我和解,歸于平靜。這是詩歌寫作之于我的一部分意義。
我不確定這樣的寫作能持續(xù)多久。在一首詩中,我曾寫道:“熱愛是有時限的?!笔沁@樣的,接受一件事物,既要接受它的到來,也要接受它的離去,哪怕是你熱愛的事物。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生活一直在繼續(xù),我想我總有想說的話吧。就像此時,正值盛夏,溽熱難耐,深夜我坐在窗前,看著外面的萬家燈火,恰有一絲微風從月亮的方向吹過來。那一刻,我忽然特別想念家鄉(xiāng)晴朗的夏夜:人們結(jié)束了一天的勞作,把草席鋪在地上,打上一桶沁涼的井水備用;有人拉起了二胡,有人低聲訴說著陳年舊事,有小孩兒在周圍奔跑,不覺炎熱,亦不知疲倦。那是我心底深處的記憶,它們?nèi)缯鋵氁话阍谶@個深夜熠熠生輝。我曾把這些場景寫進一首詩里。我幻想,當我們在現(xiàn)實的各種喧囂和荒誕中喘不過氣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在那些簡短的詩句里及時地找到一份慰藉。那是我的來處,應該也是很多人的來處;那是我本來的模樣,應該也是很多人本來的模樣。我們不能忘記。此時,詩歌就是一個完美的載體。這也是詩歌寫作之于我的一部分意義。
對于更多的人來說,詩歌,也許終究抵不了一日三餐。但我依然相信,總會有人,在某個時刻,也會被那支神奇的詩歌之箭選中。他們也會哭,會笑;會前程似錦,會窮困潦倒;會因詩結(jié)緣,或因詩反目……他們將繼續(xù)體驗世間種種。那些本該發(fā)生的,并不會因詩而遁形。但不管怎樣,總會有人繼續(xù)寫下去。
(刊于《詩選刊》2025年09期)
內(nèi)容責編|蘇娜
新媒體編輯|孫成瑋
核 ? ? ?發(fā)|桫欏
感謝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
歡迎訂閱《詩選刊》
投 稿 郵 箱
① 已在其他刊物發(fā)表的優(yōu)秀詩歌作品投稿:
dangdaishitan11@163.com
② 原創(chuàng)詩歌作品投稿:
shixuankan2024@126.com
③ “詩歌口述史”欄目投稿:
shixuankan@126.com
④ 發(fā)行、稿費咨詢和讀者意見建議反饋:
shixuankanfax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