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購相思鳥》是當代詩人孫幼明于1986年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為:“金胸赤嘴綠衣裝,撲翅騰挪意態(tài)狂。今日初臨新主宅,未諳秉性故提防。”這首詩以一只初入新籠的相思鳥為描寫對象,語言簡練,形象生動,寓意深遠。表面寫鳥,實則寫人,尤其是將個體進入陌生環(huán)境時的心理狀態(tài)刻畫得入木三分。若將其置于現(xiàn)代職場語境,特別是一個人調(diào)到新單位工作的經(jīng)歷中加以解讀,更能體味其深刻的人性洞察與文化意蘊。
首句“金胸赤嘴綠衣裝”,以濃麗的色彩描繪了相思鳥的外貌:金黃的胸脯,赤紅的嘴喙,翠綠的羽毛,宛如一位衣冠楚楚、才華橫溢的新人,懷揣理想步入新的工作單位。這“金、赤、綠”三色交織,不僅突出了鳥兒的美麗與生機,更象征著調(diào)任者所具備的專業(yè)能力、外在形象與內(nèi)在抱負。正如《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所描寫的“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古人常以華美外貌喻才德之士。此處的“金胸赤嘴”,亦可視為對人才華橫溢、儀表堂堂的贊美。然而,外在的光鮮并不能掩蓋內(nèi)心的不安,正如《莊子·山木》所言:“君子處于患難,其志不改,其容或變?!蓖庠诘膹娜?,未必代表內(nèi)心的安定。
第二句“撲翅騰挪意態(tài)狂”,筆鋒一轉(zhuǎn),由靜態(tài)描寫轉(zhuǎn)入動態(tài)刻畫。鳥兒初入新籠,撲騰翅膀,左右跳躍,看似“意態(tài)狂”,實則內(nèi)心惶恐。這種“狂”,不是張揚,而是焦慮的外化,是面對未知環(huán)境時的本能反應。這與一個人初到新單位時的心理何其相似。許多人在新崗位上,往往表現(xiàn)出過度的積極:搶著發(fā)言、主動攬活、頻繁請示,看似熱情高漲,實則內(nèi)心忐忑,生怕出錯,急于證明自己。這種“騰挪”之態(tài),恰如《論語·鄉(xiāng)黨》中孔子“入公門,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的謹慎,雖未明言恐懼,卻處處透露出對新環(huán)境的敬畏與不安。
第三、四句“今日初臨新主宅,未諳秉性故提防”,直抒胸臆,點明主旨。鳥兒之所以躁動不安,是因為它“未諳秉性”——不了解新主人的性格、脾氣與管理風格。這一句,道出了所有初入新單位者最真實的心理:戒備與觀望。在現(xiàn)實職場中,每一位新調(diào)入的員工,面對領導的風格、同事的關系、單位的文化,往往如履薄冰,不敢輕舉妄動。他們需要時間去觀察、去適應、去判斷。這種“提防”,并非心機深沉,而是一種生存智慧。正如《孟子·離婁上》所言:“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痹谌穗H互動尚未建立之前,保持適度的謹慎,是成熟的表現(xiàn)。
若追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類似主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以“鳥”喻“人”、以“物”寫“心”的傳統(tǒng)源遠流長。杜甫《旅夜書懷》中“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以孤鳥自比,抒寫漂泊無依之感;李白《獨坐敬亭山》中“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借鳥之飛盡,寫己之孤獨。這些詩句,皆以鳥的意象寄托士人仕途浮沉、宦海飄零的感慨。而孫幼明筆下的相思鳥,雖為“新購”,卻尚未馴化,仍保留著野性與警覺,這正象征著現(xiàn)代人在職場中的精神狀態(tài):既渴望被接納,又不愿完全妥協(xié);既希望施展才華,又害怕失去自我。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古代士人常以“入仕”為“入籠”,將官場視為一種束縛。陶淵明《歸園田居》中“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明確將為官比作“羈鳥”,表達對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孫幼明詩中的相思鳥,雖已入“新主宅”,卻仍在“撲翅騰挪”,尚未安定,這正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職場人內(nèi)心的矛盾:一方面,新單位意味著新的平臺、新的機遇;另一方面,環(huán)境的陌生、人際關系的復雜,又令人望而生畏。這種“既向往又恐懼”的心理,古今皆然。
從文化心理角度看,這首詩也深刻反映了中國人在人際交往中的“慎初”傳統(tǒng)。《禮記·曲禮》有言:“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睆娬{(diào)初入新環(huán)境時應持重自守?!墩撜Z·學而》亦云:“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碧嵝讶藗冊谛聧徫簧蠎攘⒏?,再圖發(fā)展。這種文化基因,使得中國人在調(diào)任新單位時,普遍傾向于“先觀察,后行動”,與詩中“未諳秉性故提防”正相契合。
然而,我們亦應看到,這種“提防”若過度,則可能演變?yōu)榉忾]與隔閡。相思鳥若始終“撲翅騰挪”,不肯安定,終難獲得主人的信任與關愛。同樣,人在新單位若一味自我保護,拒絕交流,亦難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施展抱負。因此,真正的智慧,在于在“提防”與“開放”之間找到平衡。正如蘇軾《晁錯論》所言:“天下之患,最不可為者,名為治平無事,而其實有不測之憂?!痹诔浞钟^察與了解之后,再逐步展現(xiàn)自我,方能水到渠成。
綜上所述,孫幼明的《新購相思鳥》雖為短制,卻意蘊深遠。它以鳥喻人,生動刻畫了個體在環(huán)境變遷中的心理歷程:從初臨的興奮,到面對未知的焦慮,再到因“未諳秉性”而產(chǎn)生的戒備。這一過程,與一個人調(diào)到新單位工作的心理軌跡高度契合。它不僅是一首詠物詩,更是一面映照現(xiàn)代職場人心態(tài)的明鏡。其藝術之精妙,思想之深邃,足以與古詩中的經(jīng)典詠物之作比肩。它提醒我們:面對新環(huán)境,既要有“撲翅騰挪”的勇氣,也要有“未諳秉性故提防”的智慧;既要保持自我,也要學會融入。唯有如此,方能在新的“主宅”中,真正安身立命,展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