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散文)在云霧深處叩問時光
作者:常濤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避囆兄镰h(huán)山路時,王維的《終南山》突然從記憶深處浮起。抬眼望去,終南山如青黛色的屏風橫亙天際,山嵐在峰巒間翻涌,恍若仙人遺落的輕紗。鄰座白發(fā)老者撫須笑道:“小伙子,這山可不只是風景,它藏著半部中國哲學史呢!自《尚書·禹貢》記載‘終南惇物,至于鳥鼠’,這山便刻進了華夏文明的血脈,老子騎青牛過函谷后隱于此,莊周夢蝶的典故據(jù)說也與終南的云霧有關(guān)?!?br> 進山的石階上覆著青苔,踩上去發(fā)出濕潤的聲響。轉(zhuǎn)角處忽聞琴音錚錚,循聲望去,茅廬前一位道袍老者正撫弄七弦琴,琴身斑駁,刻著“太古遺音”四字?!按饲堕愿琛罚Х聦O登嘯傲山林之意?!彼^也不抬,指尖流淌出的旋律混著松濤,“終南自古多隱士,姜子牙在此垂釣遇文王,《詩經(jīng)·秦風》里‘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寫的就是這山。更別說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雖指廬山,可那份隱逸情懷,終南早開先河。漢魏時,‘終南捷徑’的典故就出自這里,盧藏用借隱居求仕,反倒讓這山成了出世與入世的永恒辯題?!?br> 行至古觀音禪寺,千年銀杏樹下圍滿游客。住持師父手持竹帚清掃落葉,金黃的葉片在他身前堆成小山:“這棵銀杏樹栽于唐貞觀年間,李世民親手所植。”他指向樹身纏繞的紅綢,“百姓來此祈福,有人求姻緣,有人求仕途,卻不知《道德經(jīng)》云‘致虛極,守靜篤’,真正的福緣,不在紅綢纏繞間?!闭f著撿起一片銀杏葉,葉脈間隱約透出古拙的篆書,竟是《心經(jīng)》片段。忽聽旁邊老嫗輕聲哼唱:“終南山,十八盤,一盤一個老神仙。金簪挑開云中霧,點化凡人上青天?!边@是流傳百年的民謠,唱的是終南仙山的傳說。
暮色漸濃時,誤入一條隱秘山道。忽見崖壁刻著“王重陽修道處”,字跡雖已風化,仍透出凌厲劍氣。正駐足間,忽聞山澗傳來唱經(jīng)聲:“道可道,非常道......”循聲望去,兩名年輕道士背著藥簍走來,腰間銅鈴叮咚作響。“我們在采終南五加皮,孫思邈曾在此著《千金方》。”其中一人笑道,“您看這山勢,恰似陰陽魚環(huán)抱,難怪鐘離權(quán)、呂洞賓都在此悟道。傳說呂洞賓在此遇漢鐘離,得授金丹大道,還有陳摶老祖在華山與趙匡胤對弈,棋盤就在終南余脈,一局定輸贏,從此華山歸道門。”
夜深宿于茅店,店主大娘端來熱氣騰騰的漿水魚魚:“這是終南老輩人的吃食,用芹菜發(fā)酵的漿水澆面魚兒,消暑敗火。”她指著墻上褪色的照片,“早些年,終南山隱士多,背著竹簍討口熱飯是常事。有人一住就是幾十年,再下山時,連親眷都認不得了。逢年過節(jié),山民們會辦‘山祭’,用野果、山糧供奉山神,唱著‘終南山,四季青,山神護佑五谷豐’的祝禱詞,這規(guī)矩從周朝一直傳到現(xiàn)在?!闭f著,窗外傳來山風呼嘯,恍若千萬人在耳邊低語。
次日破曉,獨自登上南五臺。云海翻涌間,忽然望見山坳處幾座茅草屋若隱若現(xiàn)。一位背著背簍的隱士正攀援而上,他的身影與云霧融為一體,只留下一串漸漸淡去的足印。此刻終于懂得,終南山為何能讓無數(shù)人魂牽夢繞——它不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山脈,更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圖騰。姜子牙在此參透天命,王維在此寫下禪意,王重陽在此開創(chuàng)全真,每個時代都有人在此尋找生命的答案。正如《抱樸子》所言“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為道者必入山林”,這里承載著文人墨客的詩魂、道家修士的丹火、佛門僧眾的禪心。
下山途中,又遇那位撫琴的老者。他正在石上刻字,新鑿的痕跡里還帶著石屑:“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币娢荫v足,他笑道:“小伙子,終南山不是終點,而是面鏡子。照見的不是山,是人心。從老子的‘道法自然’到張載的‘為天地立心’,終南見證了無數(shù)思想的碰撞。你聽——”他忽然閉口,山風掠過松林,似有鐘磬和鳴,“這便是終南給世人的答案:大隱,隱于萬物共鳴處?!毕﹃枮樗牡琅坼兩辖疬?,恍惚間,竟分不清他是現(xiàn)世之人,還是千年前的隱者。
當城市的霓虹再次亮起,我終于明白,終南山的魅力,在于它始終守護著中國人內(nèi)心深處對寧靜與智慧的向往。它像一部無字天書,每道山梁都是一行哲學,每片云霧都藏著禪機。在這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或許不必真的歸隱山林,但至少要在心中留一座“終南山”,讓靈魂有處可棲,讓浮躁歸于沉靜。正如《道德經(jīng)》所言:“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質(zhì)樸的山水之間,等待有緣人去發(fā)現(xiàn),去領(lǐng)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