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現(xiàn)在編程多火!我家孩子才 5 歲,我就報了少兒編程啟蒙班,現(xiàn)在能獨立完成簡單的積木編程游戲,以后肯定比別的孩子更有競爭力,低齡學編程太重要了!” 在少兒教育機構(gòu)門口,提著編程教具的劉女士,興奮地向其他家長展示孩子的編程作品?!皠e瞎折騰了!低齡孩子連加減法都沒學明白,學編程就是浪費錢!我鄰居家孩子 3 歲學編程,學了半年連基本邏輯都搞不懂,反而對電子產(chǎn)品更癡迷,這根本沒必要!” 旁邊的張先生立刻反駁,兩人聲音越來越大,引來了不少等待接孩子的家長圍觀,現(xiàn)場瞬間變成了討論 “低齡編程教育” 的熱門場所。如今,編程教育熱潮席卷各個年齡段,可對低齡孩子(3-8 歲)來說,編程教育真的同樣重要嗎?
不可否認,科學、適齡的編程教育,能為低齡孩子的思維發(fā)展和能力培養(yǎng)打下基礎(chǔ),甚至在成長過程中展現(xiàn)出長遠價值。5 歲的女孩蘇雨桐,在家長的引導下,開始接觸圖形化編程啟蒙課程。課程通過積木拼接、動畫制作等游戲化方式,讓她學習簡單的邏輯判斷、順序執(zhí)行等編程思維。比如在制作 “小兔子回家” 的動畫時,她需要思考 “小兔子先向左走 3 步,再向上跳 2 步,遇到障礙物要繞路”,這個過程中,她逐漸學會了梳理步驟、解決問題。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雨桐不僅能獨立設(shè)計簡單的編程小游戲,還在生活中變得更有條理 —— 整理玩具時會按 “先分類、再擺放” 的順序進行,遇到困難也會主動思考解決辦法。雨桐的幼兒園老師說:“編程啟蒙培養(yǎng)的邏輯思維,讓雨桐在數(shù)學認知和問題解決能力上,比同齡孩子更突出,這種思維能力對她未來的學習很有幫助。”
還有 6 歲的男孩王梓軒,通過編程啟蒙課程接觸到 “數(shù)學與編程結(jié)合” 的內(nèi)容。在學習 “數(shù)字積木” 編程時,他需要用數(shù)字控制積木的數(shù)量和排列方式,不知不覺中理解了 “數(shù)量對應(yīng)”“簡單加減法” 的概念;在設(shè)計 “時鐘動畫” 時,他學會了認識時間、區(qū)分時針和分針。這種 “玩中學” 的方式,讓梓軒對數(shù)學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上小學后,他的數(shù)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能主動用編程思維解決數(shù)學題中的 “步驟問題”。梓軒的媽媽說:“低齡編程教育不是讓孩子成為程序員,而是通過有趣的方式培養(yǎng)思維,這種能力的提升,比單純學會某個知識點更重要。”
然而,并非所有低齡孩子都適合學習編程,盲目跟風、超出孩子認知水平的編程教育,反而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違背編程教育的初衷。3 歲的女孩李浩然,家長為了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強行報了高強度的編程班。課程中,老師要求孩子理解 “循環(huán)語句”“條件判斷” 等抽象概念,還需要長時間盯著屏幕操作。浩然不僅無法理解課程內(nèi)容,還因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chǎn)品,出現(xiàn)了視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更嚴重的是,她對 “學習” 產(chǎn)生了抵觸情緒,一提到 “編程” 就哭鬧不止,連幼兒園的正?;顒佣疾辉敢鈪⑴c。浩然的爸爸后悔地說:“低齡孩子的認知水平還沒達到理解編程概念的程度,強行學習只會讓孩子害怕學習,真是得不償失?!?/div>
4 歲的男孩張雅琪,家長報的編程班以 “競賽獲獎” 為目標,課程內(nèi)容難度遠超孩子的接受能力。為了完成 “編程作品”,雅琪每天需要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練習 1 小時,還經(jīng)常因為達不到要求被批評。久而久之,雅琪變得越來越自卑,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甚至不敢主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心理醫(yī)生表示,雅琪的情況是由于過早承受超出能力范圍的學習壓力,導致自信心受挫,若不及時調(diào)整,可能會影響長期的心理健康。張雅琪的媽媽無奈地說:“原以為低齡學編程能提升競爭力,沒想到反而傷害了孩子的身心,這根本不是重要不重要的問題,而是根本不適合?!?/div>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長將 “低齡編程教育” 等同于 “提前學代碼”“練操作”,忽視了 “思維培養(yǎng)” 的核心,導致編程教育流于形式。5 歲的男孩陳諾,家長報的編程班只注重 “作品成果”,老師會直接告訴孩子 “點擊哪個按鈕、拖拽哪個積木”,孩子只需機械模仿就能完成 “編程作品”。學了半年,陳諾雖然能 “做出” 復(fù)雜的動畫,但根本不理解背后的邏輯,遇到稍微變化的任務(wù)就無從下手。這種 “虛假的學習” 不僅沒有培養(yǎng)思維,還讓陳諾養(yǎng)成了 “依賴他人、不愿思考” 的習慣,上小學后,他在遇到需要自主解決的問題時,總是等著老師或家長給出答案。陳諾的班主任說:“低齡編程教育的核心是思維,若只追求表面的‘作品’,反而會扼殺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這樣的編程教育根本不重要。”
其實,“編程教育對低齡孩子是否重要”,關(guān)鍵在于是否符合孩子的認知規(guī)律、是否以 “思維培養(yǎng)” 為核心、是否適度適量。家長在為低齡孩子選擇編程教育時,首先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認知水平:3-5 歲的孩子適合以 “游戲化、無屏幕” 為主的編程啟蒙,比如通過積木拼接、角色扮演等方式培養(yǎng)邏輯思維;6-8 歲的孩子可以接觸簡單的圖形化編程,但需控制使用屏幕的時間,注重 “玩中學” 而非 “高強度訓練”。其次要明確教育目標:低齡編程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 “邏輯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創(chuàng)造力”,而非 “學會代碼、拿競賽獎”,避免將成人的 “功利目標” 強加給孩子。最后要關(guān)注孩子的興趣:若孩子對編程游戲表現(xiàn)出興趣,可以適當引導;若孩子明顯抵觸,不應(yīng)強迫,以免破壞學習積極性。
此外,家庭中的 “生活化編程思維培養(yǎng)” 比報班更重要。比如在整理玩具時,和孩子一起梳理 “先分類、再擺放” 的步驟,培養(yǎng)邏輯順序;在玩拼圖時,引導孩子思考 “從哪塊開始拼、如何匹配形狀”,培養(yǎng)問題解決能力。這些日常互動中的思維培養(yǎng),更貼合低齡孩子的成長需求,也能讓孩子在無壓力的環(huán)境中提升能力。
總之,“編程教育” 大火的當下,不能簡單地說對低齡孩子 “同樣重要”??茖W、適齡、以思維培養(yǎng)為核心的編程教育,能為低齡孩子的成長助力;而盲目跟風、超出認知、功利化的編程教育,則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家長應(yīng)理性看待低齡編程教育,結(jié)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選擇,讓 “編程思維” 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 “助力”,而非 “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