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住所
從不是簡單的棲身之地
而是他們靈感的孵化場
從洛杉磯的海濱別墅
到巴黎的藝術公寓
從西班牙的超現(xiàn)實城堡
到墨西哥的藍色居所
每一棟建筑
都烙印著主人的審美與靈魂
成為解讀他們藝術人生的密鑰
大衛(wèi)·霍克尼
1978年,大衛(wèi)·霍克尼在洛杉磯購入一棟1643平方英尺的海濱別墅,這一住便是30年。
大廳入口
工作室
花園
《Garden With Blue Terrace》
他將自己獨特的視覺語言注入室內裝修與家居設計,讓陽光與色彩在空間里流動,如同他畫筆下那些明亮鮮活的場景,別墅也成了他捕捉加州生活氣息的“移動畫布”。
泳池
《Pool with Two Figures 》1972
《Pool and Steps》 1971
薩爾瓦多·達利
1949年西班牙卡達克斯,薩爾瓦多·達利則用數(shù)十年時間,將沿海的幾間漁民房屋改造成了一座壯觀的超現(xiàn)實主義城堡。那
陳設布置
些充滿奇思妙想的擴建與改造,每一處細節(jié)都透著他標志性的荒誕與浪漫,仿佛將他畫布上的奇幻世界搬進了現(xiàn)實,讓居所本身成為一件巨型的超現(xiàn)實藝術品。
外部景觀
克勞德·莫奈
從巴黎向西乘車30分鐘,塞納河畔的吉維尼小鎮(zhèn)因克勞德·莫奈而被稱作“莫奈小鎮(zhèn)”。
屋內
廚房
1883年,莫奈因火車窗外的寧靜氛圍駐足,此后便在此定居直至1926年逝世。這里的花園與睡蓮池,是他晚年創(chuàng)作《睡蓮》系列的直接靈感來源,居所與自然交融的景致,化作他筆下無數(shù)溫潤朦朧的色彩,成就了印象派的經(jīng)典。
花園
蓮花池
《Water Lilies and the Japanese bridge》1897–99
弗里達·卡羅
墨西哥城科約阿坎區(qū)的“藍房子”(Casa Azul),則承載了弗里達·卡羅的一生。
1904年,她的父母建造了這棟別墅,這里是她出生、成長、生活與離世的地方。
室內
1958年“藍房子”被改造為博物館,館內陳列的繪畫、私人物品與收藏品,如同一個個碎片,拼湊出她熾熱而堅韌的生命軌跡,藍色的外墻也成了她藝術中強烈情感的象征。
庭院
勒·柯布西耶
“24 N.C.”公寓是勒·柯布西耶為自己設計的作品。1931年設計、1934年完工的240㎡兩層建筑,承載了他與妻子近17年的生活,直至1965年他離世。
室內
公寓里對空間、光線與功能的極致考量,完美詮釋了他“建筑是居住的機器”的理念,成為現(xiàn)代主義建筑的鮮活樣本。
版權聲明:【除原創(chuàng)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于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注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并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wǎng)絡創(chuàng)作環(huán)境】
歡迎購買藝術與設計雜志
長按二維碼左側
跳轉購買鏈接
熱門文章
2025年國內高校畢業(yè)海報設計盤點
菜市場的“文藝復興”
Van Orton的幾何波普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