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河南面面觀##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淮陽故地,陳楚舊邦。這里曾是羲皇故都、華夏文明的曙光之地,更有龍湖萬畝,與古城相偎千年。春水初生,夏荷接天,秋蘆飛雪,冬霧凝霜——龍湖以四季分明的水韻之美,滋養(yǎng)著一方水土的人文厚度。而棹歌裊裊,正是這城湖交融的歷史中最動人的音符。

櫂歌,亦即棹歌,原指漁人劃船、撐棹時所唱之歌,后漸演化為吟詠水鄉(xiāng)風(fēng)物的詩詞體裁。陳州地區(qū)現(xiàn)存最早的櫂歌作品,為清末舉人吳清俊執(zhí)掌弦歌書院時所作《柳湖櫂歌十八首》。這些詩作宛若水墨長卷,既勾勒出淮陽湖城相依的地理格局,亦記錄民俗風(fēng)情、地名沿革與人文軼事,堪稱一部“以詩證史”的水上方志。

吳清俊,字禾生、和笙,號章民,河南正陽汝南埠人,清·同治時期舉人,曾任弦歌書院山長。
吳清俊之櫂歌,寫景亦載史。如“弦歌臺下網(wǎng)金鱗”暗合孔子陳蔡絕糧仍弦歌不輟之典;“萬樹新栽十里長”詠嘆古陳州柳湖之盛景;“舟車赴社市聲酣”則重現(xiàn)清代太昊陵廟會之盛況。其詩如時空針腳,將伏羲畫卦、孔子弦歌等歷史片段與龍湖之水波荷影細(xì)細(xì)縫合。

乾隆時期,淮寧縣令何登棅所作的《太昊陵廟會竹枝詞》,其詩如“陳州西望路迢遙,綠遍春風(fēng)柳萬條”、“云旗高卷擁黃埃,擊鼓鳴鑼拜玉臺”等句,生動繪寫陵廟盛會之景象,與吳氏櫂歌共同構(gòu)成清代陳州水鄉(xiāng)民俗之雙重見證。

茲將《柳湖櫂歌》整理呈現(xiàn),供諸君品鑒與研究:
柳湖櫂歌
吳清俊
舟車赴社市聲酣,
士女朝陵香例嚴(yán)。
赴社赴從二月二,
朝陵朝到三月三。
柳湖無柳不風(fēng)光,
萬樹新栽十里長。
枝囀黃鸝根系艇,
人來人往好乘涼。
阿儂人祖萬云孫,
曾受大姬養(yǎng)育恩。
上罷陵香閑吊古,
胡公鐵墓月黃昏。
東風(fēng)新綻碧桃花,
湖上拈香拜女媧。
黃土摶人神圣巧,
變成聰秀玉娃娃。
弦歌臺下網(wǎng)金鱗,
曾出大魚饗圣人。
莫向此間笑漁父,
一蓑風(fēng)雨杏壇春。
春日蒲芽勝蟹螯,
夏天蒲席賽蛟毫。
勸郎還制香蒲扇,
遇著謝公價便高。
一碧明湖鏡里游,
讀書臺在水西頭。
誰家女伴船幫坐,
也話當(dāng)年蘇子由。
蘇園荒后剩莓苔,
綠野堂新且去來。
知否此中邱壑好,
奇花嘉樹及時裁。
城北汪洋舊柳湖,
飛飛鷗鷺滿蒲蘆。
岸添花竹水添藕,
便是此邦好畫圖。
城東看菊暮歸遲,
貞子閣邊野飯時,
三寸醉蝦鳧茈片,
黑黃鴨蛋滴隃糜。
富貴名花最擅場,
東京全勝好春光。
項城小有揚(yáng)州美,
何似此間賽洛陽。
線香五彩結(jié)樓臺,
鼓吹如潮萬眾挨,
一片南無喧佛號,
人皇也做老如來。
沈邱時有四腮鱸,
不敵鯽魚出郡湖。
竊得一雙成個鲙,
汝南河水急須酤。
城隍三面富煙霞,
樹里居人半水涯。
浣石漁莊沽酒市,
夏天處處是荷花。

太昊陵廟會竹枝詞
清·何登棅
陳州西望路迢遙,
綠遍春風(fēng)柳萬條。
小艇蘇堤何處去?
燒香今夜聽吹簫。
一肩行李半腰泥,
策蹇驅(qū)車日漸西。
男女百千齊唱佛,
皇陵竟作古招提。
分衢列肆燦朝霞,
六觀真人醮事奢。
攢得香錢頻喚酒,
元都不用種桃花。
云旗高卷擁黃埃,
擊鼓鳴鑼拜玉臺。
桃李年年春二月,
更無人向孔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