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蔥花餅,這街頭巷尾的熟悉味道,誰家沒嘗過?
那油滋滋、香噴噴的,總能勾得人腳步放慢。
可外頭買的,總覺得油膩不清爽,蔥花也未必鮮亮。
所以呀,很多人就想著,不如自個兒在家動手。
今天,就來掏心窩子分享個“壓箱底”的法子,哪怕你是廚房新手,也能照著做出那外酥里軟、層層疊疊的蔥花餅,涼了也不失口感,那滋味,絕對讓你回味無窮!
這油餅,看著簡單,實則門道不少。
面粉、水,這最基礎的組合,稍有不慎,就成了干硬難嚼的死面團。
咱們今天這個方子,用的都是家里常備的材料,尋常得很,卻能變出不尋常的美味。
面團的“筋骨”,是餅的生命線!
先準備400克的中筋面粉。
這面粉呀,得有點“筋骨”,就像年輕人的朝氣,才能讓餅子松軟,不易斷裂。
接著,“咔嚓”一聲,加入1克鹽。
這1克鹽,是面團的“引子”,能激發(fā)它的筋道,讓它更有韌性。
記住,鹽不能貪多,多了會壓制住油酥的香氣,那可就本末倒顛倒了。
接下來,這水溫的講究,是關鍵中的關鍵。
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將230克滾燙的開水注入面粉。
一邊倒,一邊用筷子快速攪動,看著面粉一點點“結團”,化作細膩的絮狀,像冬日初雪般輕盈。
等它稍微涼到溫熱,就可以上手了。
雙手“咕嘰咕嘰”地揉搓,直至面團變得光滑細膩,觸感溫潤如玉,這才算煉成了“面團的筋骨”。
揉好的面團,別急著“上戰(zhàn)場”。
給它蓋上一層濕布,或者保鮮膜,讓它安安靜靜地“休眠”20分鐘。
這短暫的“沉睡”,是為了讓面筋充分舒展,好讓它在接下來的“揉捏”中更加聽話,更富彈性。
油酥的“魂”,讓餅子酥到骨子里!
在面團“休憩”的當兒,咱們來調制那讓餅子酥到掉渣的“油酥”。
家常做法,偏愛用大豆油,它能像一層保護膜,將面團中的水分牢牢鎖住,讓餅子最終呈現出絕佳的酥脆口感。
油酥的配方,我給你掰開了揉碎了說:180克大豆油,40克面粉,還有5克十三香。
若是家中口味偏清淡,抑或不喜十三香的濃烈,也可換作黑胡椒、五香粉等,同樣能為餅子增添獨特的風味。
將這些材料匯入碗中,用筷子“攪和攪和”,讓面粉與油兒充分融合,直至形成一種粘稠而順滑的油酥糊。
這油酥,就得是這種“不干不濕”的恰到好處,才能在餅子烙制時,層層分明,酥香四溢。
“二次醒發(fā)”,餅子“會呼吸”的秘密!
面團醒好后,再輕柔地揉上幾下,讓它“精神”恢復。
隨后,將其平均分割成四等份,如同給它們分發(fā)小小的“寶藏”。
這些小劑子,莫要急著搟,再讓它們“安歇”45分鐘。
這額外的“休憩”,是為了讓面團質地更顯柔軟,搟制時才能順滑如水,不易“抗議”斷裂。
在它們“安睡”之時,我們可以將調好的油酥糊,稍微加熱一番。
加熱至油香與香料的芬芳悄然彌漫,但切記,莫要讓它冒煙。
大約107攝氏度左右的溫度,足以激發(fā)油酥的全部潛能。
“卷卷卷”,餅子藏著“萬千風味”!
待小劑子二次醒發(fā)完畢,便可開始“妝點”它們了。
搟制前,先把蔥花備好。
蔥花切法隨心,我個人偏愛切成約3厘米的小段,這樣蔥花的香氣才能在餅子中盡情“綻放”。
取一份醒好的小劑子,用搟面杖將其搟壓成一張薄餅。
隨后,舀取適量油酥,均勻地涂抹在餅的表面,不留一絲縫隙。
接著,撒上翠綠的蔥花,平鋪開來,仿佛給餅子披上了一件生機勃勃的“綠衣”。
此刻,最見功夫的“卷”就來了!
從餅的一頭開始,將其緊緊卷起,如同卷一床小小的棉被。
卷好后,兩端捏合,再輕輕捏出兩個尖角,如此一來,便能將油酥與蔥花的香氣牢牢鎖在餅子內部,不讓它們“偷跑”。
封口處,輕輕拉長,同時將其按扁,力道要適中,以免破壞了內部的層次。
然后,就可以開始搟制了,目標是將其搟成一個約2厘米厚的小圓餅。
別看這餅子沒有酵母,這“搟壓”的步驟,比發(fā)酵更關鍵,它賦予了餅子所需的筋道與彈性,成就了其獨特的口感。
“烙”出金黃,餅子才算“活”了!
搟好的小餅,再次蓋上保鮮膜,靜置15分鐘。
這短暫的“回爐”,是為了讓面團的“筋”徹底放松,烙制時才不會回縮,外形更顯規(guī)整。
現在,就可以著手“伺候”平底鍋了。
鍋中倒入少許食用油,待油溫漸升,便將第一張薄餅輕輕放入,用中小火慢烙。
火候的拿捏,至關重要,既要能將餅烙熟,又要避免焦糊。
不久,你會驚喜地發(fā)現,餅的表面開始泛起細密的“氣泡”,這是油分受熱膨脹的自然顯現,如同餅子在“深呼吸”。
待這些氣泡鼓脹,餅身漸顯飽滿時,便可小心翻面。
這翻面,即是餅已熟透的信號,離出鍋已不遠。
如何判斷餅子已然熟透?
用手輕按其表面,若能感知到餅身呈現出自然的波浪起伏,說明其內部已均勻受熱,口感已達最佳。
用鏟子輕輕一挑,餅的表面已然泛起誘人的金黃色澤,散發(fā)著誘人的蔥香。
只需稍稍冷卻,第一張油餅便已大功告成。
其余三張,亦遵循此法烙制。
烙好的油餅,別忘了在表面輕輕撕開幾道細縫,以利于散熱,避免餅身因積悶而變軟,失了那份難得的酥脆。
烘焙小貼士,讓你的餅子更添風采!
若想自家的蔥花餅更勝一籌,這幾點“內功心法”,你可得牢記于心:
1. 水溫的“度”:燙面時,務必使用滾燙的開水。
若無即時開水,可將水燒開后,用容器盛取。
試水溫的訣竅在于:筷子插入水中,若筷子溫熱不燙手,此水溫便恰到好處,既能燙熟面粉,又不至于損耗面筋的活力。
2.醒發(fā)時間的“張弛有度”:冬季,面團醒發(fā)可稍作延長,增加20至30分鐘,令其充分舒展。
然夏季則不宜過長,以免面團過早發(fā)酸,失了筋道,影響最終口感。
3. 面粉與油的“黃金比例”:此比例關乎餅子的成敗。
油量不足,則酥脆感不足,水分易流失。
油量過多,則餅子油膩,口感不佳。
油酥與面粉的比例若失調,易導致油酥分層,油分未能充分滲透,最終餅子的酥層便不飽滿,口感亦趨于松散。
制作一份蔥花餅,宛如一次與食材的深度對話,需要耐心,更需細致。
將這些小貼士融入其中,下次再做,你的蔥花餅,定能超越街頭所售,那金黃酥脆的外殼,層層分明的內里,以及口齒留香的蔥香,定會讓你與家人一同沉醉在這份家常的幸福之中。
你看,這烹飪的樂趣,有時就在于此,一點點用心,便能化尋常為非凡。
這餅子,它不僅僅是果腹之物,更是將家的味道,那份獨特的溫暖,都悄然烙印在了其中。
下次動手時,不妨帶著這份心情,去細細品味,那份屬于廚房的,獨一無二的幸福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