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并非龍的棲息地,
而是大地的脊梁,
在四川松潘的高原上,
以鈣華為筆,寫下億萬年的史詩。
我沿著棧道攀登,
像沿著一條時光的脊椎前行。
腳下的鈣華灘流,
是大地緩緩生長的年輪。
五彩池是這條龍最璀璨的鱗片,
陽光灑下,池水折射出
青、藍、綠、黃的光譜,
仿佛女媧補天時遺落的五色石,
在人間鋪成了一面巨大的鏡子。
它照見了天空的遼闊,
也照見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寧靜。
金沙鋪地則是龍的金色血脈,
水流在淺黃色的鈣華體上奔騰,
激起細碎的浪花,
像無數(shù)金沙在陽光下閃耀。
我想起《千字文》中的“金生麗水”,
原來,古人的想象早已預(yù)見了此景。
黃龍古寺坐落在龍背之上,
晨鐘暮鼓,回蕩在山谷間。
寺旁的轉(zhuǎn)經(jīng)筒,
被虔誠的信徒一遍遍推動,
發(fā)出低沉而悠遠的聲響。
這讓我想起《金剛經(jīng)》的智慧: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br/>在這片由水與時間共同塑造的奇觀面前,
人類的存在顯得如此渺小而短暫。
我也無法忽視,
這片美景的脆弱與珍貴。
全球變暖正威脅著這里的生態(tài)平衡,
冰川消融,水源變化,
都可能讓這條大地之龍失去光彩。
這讓我更加理解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內(nèi)涵:
人類與自然,本就是命運共同體。
當(dāng)我終于登上山頂,
回望那一條蜿蜒的金色巨龍,
它靜靜地臥在群山之間,
守護著這片凈土,也守護著我們共同的家園。
我忽然明白,
黃龍的美,不僅在于它的色彩與形態(tài),
更在于它提醒我們:
在時間的長河中,
我們都是過客,
唯有珍惜,才能讓美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