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電話來,說努力了三年的項目突然被叫停。他語氣平靜,沒有抱怨,只是在掛斷前輕聲說:“算了,可能注定就不是我的?!蔽椅罩謾C,忽然想起這些年我們經(jīng)歷過的許多個“算了”。
畢業(yè)時說“算了”的夢想,愛了很久最后說“算了”的人,拼命準備最終說“算了”的考試。我們的人生,竟是由這么多“事與愿違”堆砌而成的。
曾經(jīng)以為,成熟是不斷爭取、不斷得到。后來才懂,真正的成長,是學會如何與失去共存。
你看街上的每個人,都帶著看不見的“事與愿違”在行走。那個擠地鐵的年輕人,可能昨天剛被拒絕;那個笑著的咖啡師,可能剛收到家人的病危通知;那個在公園發(fā)呆的中年人,可能正在計算還能撐幾個月的房貸。
生活從來不容易,但不是你一個人不容易。
我們被教育要追求完美,卻沒人教我們?nèi)绾谓蛹{殘缺。我們學會了如何成功,卻沒人教我們?nèi)绾误w面地失敗。于是那么多人在深夜里自責,覺得一定是自己不夠好,才配不上想要的生活。
不是的。
事與愿違不是人生的意外,而是人生的常態(tài)。就像河流遇到巖石不會憤怒,它會繞道而行,積蓄力量,最終匯入大海。我們的生命也是如此,那些繞過的路,停滯的時刻,都不是失敗,而是生命必要的迂回。

我漸漸學會了不再與“事與愿違”對抗。項目失敗了,就好好告別;愛人離開了,就真誠祝福;夢想破滅了,就重新尋找。這不是放棄,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勇敢——承認局限的勇敢,接納無常的勇敢。
如今,當我再次事與愿違,我會給自己泡杯茶,靜靜地坐一會兒。然后對心里的那個自己說:“沒關系,我們都盡力了?!?br>
人生最大的智慧,或許就是在追求“如愿以償”的同時,也留一方天地給“事與愿違”。當我們不再視之為敵人,而是視為同行者,生命反而變得寬闊而從容。
那些沒有打倒我們的“事與愿違”,最終都成了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更溫柔,更包容,更懂得珍惜那些如約而至的美好。

#敢為新青年#
#記錄的力量#
#閱讀創(chuàng)作者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