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節(jié)海棠學名竹節(jié)秋海棠,是秋海棠科秋海棠屬半灌木,又名銀星海棠等,原產(chǎn)巴西,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我國廣東、海南等地有栽培。
它株高 0.5 - 1.5 米,莖干綠色粗壯,有明顯竹節(jié)狀,單葉互生,葉片表面綠色帶白班,背面紫紅色,邊緣波浪狀。聚傘花序腋生懸垂,花朵小但顏色豐富,花期在春夏間,觀賞性高。
竹節(jié)海棠是淺根系植物,性強健,喜溫暖濕潤、通風良好且有充足散射光的半陰環(huán)境,不耐暴曬、炎熱和水澇,較耐寒。適宜生長在排水保肥性好、富含有機質的酸性沙壤土,生長適溫 18℃ - 28℃ ,氣溫超 32℃進入半休眠,冬季適溫 15℃左右,越冬室溫不宜低于 5℃ ,室溫 2℃以上時,老熟莖翌年春季仍能萌芽抽梢。
扦插時間大揭秘
竹節(jié)海棠全年都能扦插,6 - 7 月中旬最為適宜。此時氣溫在 17℃ - 18℃,空氣濕度大,又正值生長旺盛期,植株生理活動活躍,細胞分裂快、再生能力強,枝條養(yǎng)分足,利于快速生根和新植株成長,能大幅提高扦插成活率。其他季節(jié)扦插會有困難,冬季氣溫低,枝條難生根、生長慢還易受凍害;夏季高溫高濕易引發(fā)病菌滋生致插穗腐爛。所以 6 - 7 月中旬是竹節(jié)海棠扦插的黃金時段。
扦插前的準備工作
扦插前的準備工作細致與否,直接關系到扦插的成功率。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選對枝條和準備優(yōu)質土壤是兩大關鍵要點。
選對枝條很關鍵
挑選扦插枝條時,要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長度 13 - 15 厘米左右。枝條上部分保留 2 - 3 片葉子和嫩芽,下端葉子全部摘掉。枝條竹節(jié)剪切處剪成斜面,以增大與土壤接觸面積,利于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比如從生長態(tài)勢良好的竹節(jié)海棠母株上,選表皮光滑、無黑斑和蟲害痕跡的枝條按要求處理,就能得到理想扦插枝條。
優(yōu)質土壤來助力
土壤對扦插枝條成活率和生長狀況影響重大。一般選新鮮干凈的蛭石作扦插基質,它能抑制細菌滋生,提供無菌環(huán)境,且保濕、透氣性能出色,利于枝條生根和根系呼吸。若沒有蛭石,質地粗糙的河砂也是好選擇,其透氣性和排水性良好,能防積水傷枝條。但使用河砂前需曬干消毒,以殺滅病菌和蟲卵。
扦插操作全流程
正式扦插時,將處理好的枝條切口蘸取生根粉,生根粉含吲哚乙酸等促進生根的活性成分,蘸取時確保枝條基部切口均勻沾上粉劑。蘸取后把枝條插入準備好的培養(yǎng)土,插入深度約 5 厘米。扦插前先用小木棍或手指在培養(yǎng)土戳 5 厘米深的洞,放入枝條后壓實周圍土壤,使其與土壤緊密接觸,利于吸收水分和養(yǎng)分促進生根,如在裝滿蛭石的花盆按此操作,可助枝條扎根生長。
扦插后精心呵護
扦插完成后,后續(xù)養(yǎng)護管理對竹節(jié)海棠至關重要。扦插后的竹節(jié)海棠要放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以防枝條失水干枯和病菌滋生。培植環(huán)境濕度要足夠,將氣溫保持在 20℃ - 24℃,每天 12 - 14 點噴水。生根前不要施肥。約半個月生根,生根一個月后可移栽。移栽時小心取出枝條,選合適花盆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營養(yǎng)土(如腐葉土、泥炭土和珍珠巖按 3:2:1 混合),移栽后澆透水,之后正常養(yǎng)護。
扦插小問題解答
在扦插竹節(jié)海棠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掌握相應的解決方法,能讓扦插工作更加順利。
扦插后不生根
扦插后長時間不生根,原因多樣。枝條選取不當,如選細弱、老化或有病蟲害的枝條,會致生根困難;扦插基質不合適,像透氣性差、保水性不好的土壤,影響枝條與土壤接觸及根系呼吸,阻礙生根;扦插環(huán)境不佳,溫度、光照、濕度不適宜,也不利于生根。針對這些,可重新挑選健康、生長旺盛的枝條,更換為蛭石、河沙等優(yōu)質基質,將扦插枝條置于溫度適宜、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處,比如控溫在 20℃ - 24℃,中午噴水保濕,促進生根。
扦插后爛根
扦插后爛根主要因澆水過多致土壤積水、根系缺氧,以及扦插基質未消毒含病菌感染根系。發(fā)現(xiàn)爛根需及時取出植株,洗凈根部,剪掉腐爛部分,用多菌靈溶液消毒 15 - 20 分鐘后放陰涼通風處晾干。重新栽種要換消毒新土,控制澆水頻率,遵循 “不干不澆,澆則澆透” 原則 ,如種到用多菌靈消毒過的蛭石中正確養(yǎng)護。
掌握了這些解決方法,相信你在扦插竹節(jié)海棠時會更加得心應手,順利培育出美麗的新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