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磚黛瓦間,麻石小路蜿蜒六百米,飄蕩著三百年未散的美食煙火。這不是一條普通的老街,而是一座城市用味道書寫的編年史。

“塵世間的幸福極多”——馬可·波羅筆下這句對泰州的贊譽,在老街的每一個角落得到了最生動的詮釋。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這里永遠飄蕩著令人垂涎的香氣,回蕩著清脆的歡笑。
年輕“老街”的古今對話
泰州老街著實很“老”——麻石鋪就的路面,青磚小瓦砌成的翹檐老屋,店幌、匾額、旌旗和燈籠交相輝映的各式店鋪,仿佛帶你走進了《清明上河圖》的繁華世界。

但泰州老街卻又的確不老:它始建于2007年,到2025年,才18歲。這條“年輕的老街”是在農(nóng)村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仿古旅游景點,設(shè)計年齡卻堪稱古老,匯聚了明清里下河建筑、徽派建筑的精華,濃縮了水、石、軒、亭、臺等古老街巷的精髓。

老街的誕生源于東城河風(fēng)景區(qū)的規(guī)劃和開發(fā),僅用兩年時間就成了泰州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聚集區(qū)。地級泰州市建成10周年時,將新城建設(shè)中需要拆遷的古亭軒、古屋宇,包括鋪路的麻石和廢棄的井欄等,都搬遷至此,依據(jù)史志典籍精心布局,形成了這條別具韻味的“老街”。
舌尖上的泰州記憶
當(dāng)每天第一縷陽光灑向老街,市井的生活便從早茶店的吆喝聲中蘇醒。600多米的窄道里漸漸熱鬧,人聲、車聲、鈴聲、叫賣聲不絕于耳。

必嘗美食推薦:
- 燙干絲:泰州特色小吃,澆上特制醬料超香
- 蟹黃湯包:皮薄餡足,一咬就爆汁,老街上有好幾家老字號
- 魚湯面:湯頭濃郁,早餐來一碗超滿足
- 黃橋燒餅:酥脆掉渣,甜咸口味都有,推薦梅干菜和芝麻餡
- 草爐燒餅:泰州人吃了幾代的傳統(tǒng)美食,用麥草現(xiàn)烤

《夢溪筆談》記載的“爐丈八十,人入爐中,左右貼之,味香全美,乃為人間上品”的大爐燒餅,正是泰州小吃的精華。老師傅貼燒餅時,不管冬夏,須赤裸上身,手上沾水,拿起燒餅坯子左右顛兩下,讓餅底濕潤,再往爐里貼。貼到爐膛頂部時,上半身幾乎鉆進爐里——這技藝凝聚了泰州人樸實、能吃苦的精神。

從晨光熹微到暮色降臨,絡(luò)繹不絕的人為那飄香的美食而駐足,選擇這份難得的悠閑與恬淡。
老行當(dāng)里的文化傳承
泰州老街不僅是著名的美食街,更是泰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聚集區(qū)。這里到處遍布著老祖宗留下的老行當(dāng),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鮮活展現(xiàn)。

走到老街深處,除了能夠嘗到堪稱地方一絕的非遺美味,還可以在“老行當(dāng)展示館”中,欣賞到布鞋、推車、碾米機等傳統(tǒng)工藝品,還有修鋼筆匠、鐘表匠、賣叉叉糖、炸爆米花等眾多泰州老行當(dāng)手藝人為你現(xiàn)場表演絕活。

展示館里有靜態(tài)類老行當(dāng)100多個,不定期展出動態(tài)類老行當(dāng)50個左右,如面塑、草編、虎頭鞋帽、抖空竹、釘秤、箍桶等,花樣繁多。這些手藝人們個個有技壓身,有的甚至在電視上展示過手藝。
夜色老街的詩意漫步
夜幕中的老街,散發(fā)著濃濃的文化氣息。穿過古牌坊,進入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兩側(cè)為古式店鋪,諸家店幌、匾額、旌旗映襯著老街的繁鬧。

老街拐彎處是街心小廣場,南端是座雕梁畫棟的古戲樓;西邊有一條彎彎的小溪擦廣場邊流過。溪中矗立一臺足有三層樓高的水輪車,水車轉(zhuǎn)動時水斗會將溪水揚到高空,形成煙雨蒙蒙的夢幻之感。每到夜晚,在燈光映照下,景色更是迷人。
穿過老街由北向南,走到最南端就是古鹽運河廣場,這里有不少別致的小茶吧、小酒吧、餐廳,店面雖不大,但很有情調(diào)。夜幕降臨,憑窗而坐,可以一邊喝茶,一邊閑聊,一邊眺望夜景。
周末晚上還有民間藝人表演,氛圍更熱鬧。

實用信息,收藏備用
地址: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qū)城中街道鳳城河風(fēng)景區(qū)老街22號
交通指南:
- 自駕:導(dǎo)航“泰州老街”有停車場,5元/小時
- 公交:可乘9路、16路到“老街”站下車
拍照攻略:
- 最佳拍照點在老街中段的拱橋,能拍到整條街的屋檐和燈籠
- 建議傍晚來,燈籠亮起時特別出片
? 特產(chǎn)推薦:想買特產(chǎn)的推薦“三和四美”醬菜和“黃橋”燒餅

紅燈籠為青石板路鋪上一層溫暖的柔光。我手里捧著剛出爐的草爐燒餅,耳邊回蕩著古戲樓的鏗鏘鼓點,突然明白了泰州老街的真正魅力——
它不只是一條美食街,更是一座城市用味道書寫的編年史,用煙火氣凝固的時光膠囊。
若你來泰州,不妨在一個傍晚,漫步泰州老街,從第一口燙干絲開始,嘗遍這座城市的千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