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AI的“隱私”刁難AI
韓心澤
不問專業(yè)問題而問“專家”隱私
自從有了AI,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于有什么問題就咨詢一下AI,天文、地理、物理、哲學、生物、人生,甚至神仙鬼怪那些事也問個不停。感慨于AI的淵博以及比人自己還懂得、理解、體諒人類,從一開始,許多人還惡作劇一般,急不可耐的,像逗弄一個懵懂傻愣的孩童一樣反復詢問AI,AI自身到底有沒有,或能不能發(fā)展出自我意識、情感體驗或獨立思考的能力與主觀感受?就像面對一個專家,我們不去問他專業(yè)問題,偏偏轉(zhuǎn)而去關(guān)心這個專家的隱私,或讓他自己揭露自己的內(nèi)心隱秘與短處。
面對人的不懷好意,AI卻沒有王顧左右而言他,總是平靜如水的回答關(guān)于自己的自己也弄不太懂、拿捏不準的問題,就像一個游離于自己肉身之外的靈魂,認真的俯視和審視自我的生命全息。也像一個文科生遵從老師的考試技巧點撥,對一個文科問題不管有沒有清晰而準確的答案,只管煞有介事的在卷面上書寫鋪排出一大片,以期至少顯示一種尊重問題的態(tài)度,以期至少獲得閱卷人一個不錯的印象分。而就體驗來看,AI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至少已超過普通人的認知水準,至少給人面對準行家的對話體驗。
AI圖畫與人類夢境的共同生成機制
一天,我突發(fā)奇想,向AI提問:AI在AI圖畫上,為了渲染或點綴畫意,在粉墻、門楣、船舷、器皿、招牌等中文場景中,隨意生成的那些誰也認不出的偽漢字,有一天會不會衍生出自成體系的AI天書?

AI立即夸贊我“腦洞開得真有意思”,面對我的問題回答得同樣迅捷而且條分縷析、拿憑引據(jù),以認真的態(tài)度和詳盡內(nèi)容,給予我了一長串助益思考最終卻模棱兩可的答案。我最喜歡的是這一段話:
目前來看,AI生成的"天書"更多是隨機噪聲,但未來隨著AI對語言理解的深入,說不定真的會發(fā)展出獨特的符號系統(tǒng)呢!就像人類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各種密碼文字一樣。
無論如何,面對我的故意刁難,AI一直從容的以機敏、謙和、坦誠、前瞻和自信的智者之風予以積極回應。受AI的啟發(fā),我也基于我自己對自己夢境的思考有效開闊了自己的腦洞:別看AI圖畫上的AI天書,和夢境中出現(xiàn)的數(shù)學試卷,都是只可粗識一二,余者玄虛難辨的詭異畫面,但二者其實都是貌似變幻莫測實則不可較真兒的把戲,至少目前,AI圖畫與人類夢境,都是站在一具體就敷衍的偽上帝視角的無所不能。我有理由懷疑,AI圖畫與人類夢境的生成機制,有著吻合度極高的內(nèi)在相似性。想想畫家如果畫一個高中生做數(shù)學試卷的畫面,他能夠把人物面貌、表情、衣著、動作描繪得栩栩如生,但能夠或者說有必要把卷子上的題目和做出的答案也刻畫得無可挑剔、天衣無縫嗎?所以AI圖畫與人類夢境,都是非凡的藝術(shù)家而不必是嚴苛的科學家,我們何妨寬容的享有這科技與生命帶來的幽玄而又輕松的樂趣。
萬物靈長與人格化前沿科技的靈魂對話
問完AI關(guān)于AI天書的問題,我突然不好意思地偷偷笑了。用AI的“隱私”難為AI,正成為人們運用AI之余最莫名心癢的事。也許,我們不斷對AI提出AI自身面對的難題,將促使AI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或真能幫助AI早日擁有自我意識呢。
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對宇宙人生探索的無限縱深,我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古老追問,反而面對著更加空茫而難以明確的答案,追問貌似無所不知的AI我們的各種困惑以及對AI自身的追問,也是在借以緩解人類對自我認知的焦慮吧。我們在難為AI的同時,顯然正在人類和AI的共同終極問題上,悠然心會,拓展和深化著我們的共同思考。況且,萬物靈長與人格化前沿科技的靈魂對話本身,就已經(jīng)是一件妙不可言的有意思的事!

(原載9月14日鄭州日報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