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本名吳永強,1985年4月出生,山東臨沂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出版詩集《自白書》、長篇小說《后大學時代》《半城湖》和小說集《沸騰的狐貍》等。
代表作
少年游之縣城
天空落了下來,停在伸手可及的彼岸
雪定居在路邊;一條狗
從這個村里逃出來,竄進那個村
我們四個人,在后半夜要去縣城
走著走著,夜晚把路封住了
月亮把我們封住了。走著走著
就不知到了哪里。那是十五年前
至今我仍記得那片野地;我們走了一夜
縣城遙不可及,縣城從未出現(xiàn)
好似多少年后的我們
走著走著就散了,而縣城
在最開始的時候就已將我們拋棄
新 ?作
一個人出去走走
在同一個地方呆久了,我就
一個人出去走走,從這間房
踱步到另一間房,從小區(qū)的東邊
去西邊操場約會蟋蟀
我常一個人去黃河邊,在草地上
坐一會兒,數(shù)一數(shù)那些流水
哪一滴來自青藏高原,哪一滴
是中途加入的水軍,它們就要
入海了,但也有可能在最后關(guān)頭
成為某些植物和動物的糧食
我常一個人出去走走
向南,扎進泰山的某個峽谷
這時候,我的眼睛會變小
小到只有一棵樹那么大,只有
一片天空能將視線喂飽
我常一個人出去走走
去更多的山,蒙山、嵩山、衡山
這些點綴在地圖上的水果糖
一會兒就能甜蜜我的眼睛
我常一個人去探尋
河流的終點,渤海、黃海、東海
一個人站在海邊,向天空
索取一些波浪。在長島
一個人守著大海,另一次是在惠安
那些騷動的液體,讓我想起
人類幽深的前途,命運和不可捉摸
我常一個人,在不同的地圖上
描畫身體的血液流動
一個人,一個行走的可能
再大的國土,只要離開自己就能
把它擁在懷里,扛在肩上
比如此刻,我坐在書房里
呆久了,就有一個沖動
去客廳看看,地球儀上該有我的故鄉(xiāng)
去陽臺看看,外面的天空掛滿塵世的哀愁
去臥室看看,我睡覺的那張床此刻
正準備了巨大的夢,要把我搖醒
另一首詩
過完這一天后必然還有
另一個早晨在迎接今天
開車從濟南至沂南三小時
必然有另一個我在客廳里從未出門
黃河與沂河邊的大城和小城必然
是彼此的參照物
我們聊到蘭波
蘭波必然聽到了在時間深處
一群人走過竹泉村的水邊
水邊站了另一群人
竹子往地里鉆,水在倒流
寫詩的人聚集在詩的內(nèi)部
必然有另一首詩還未開始
羊之記
血從脖子逃出,投奔鐵盆
身體陷入一場雪白
兩個小時后,烤制好的肉串
鉆進我的嘴里,還有
一碗湯,是肉的另一種形態(tài)
再之前,我登上高原
和它并行于大湖之畔
音樂會上,王洛賓高歌一曲
天空落下幾片云朵
一場又一場草的盛宴
帶我回到小時候,最初的夢想
一只羊,一個人
一條汶河,一席青草
我的生命萌芽于羊倌
童年孤獨的河岸,一個婦人
端著一盆羊頭,去河邊清洗
那個經(jīng)久不息的畫面
帶給我十只羊的青春期
更早,我的童年聯(lián)通孔子
土里復活的精靈
子曰:“土之怪曰羵羊?!?/p>
在蒙山之陽,我們喝酒
以羵羊為肴,以天地為席
那只奔跑的山羊,它曾是
我的一個佐證,也是
延續(xù)至今的一種味道
它不曾離去,在我心里制造
溫順的容顏,它來了
帶著子曰的口若懸河
它走了,皮毛散落在原野
大地之上,那些持續(xù)移動的大枕頭
那些飄搖的白云朵朵
澆地的一個上午
他站在西紅柿和茄子之間
看一本黃土高原上
去世多年的小說家的書
流水從腳旁經(jīng)過
沿著地壟去往西紅柿盡頭的森林
隔兩分鐘,他放下書
拾起一把小锨
把流水截斷,讓升起的堰塞湖
有更多水鉆進地下
去和西紅柿的根須匯合
他有時逆著水流
趕往一口深不見底的井
就有一個父親在井邊
用壓水井抽水
父親的身體在空中游蕩
一升一降,每降下一朵云
就有一股水來到人間
他喊一聲“大”
又順水漂到西紅柿的大本營
所有西紅柿喝飽了水
茄子繼續(xù)喝
所有韭菜喝飽了水
黃瓜還在一旁口渴
所有蔬菜睡著了
從地底冒出來的水又
回到泥土中
他在中午蹬上自行車回家
書遺落在菜園里
還有一個父親
遺落在二十多年前的水井邊
祝 ? 翁
那個在廚房里打雜的婦人
聊起她丈夫的哥哥
五十多歲病逝,葬禮上死而復生
對一旁的妻子說
我這一去,留下你一個老婆子
仰賴孩子們活著沒什么意思
跟我一起走吧
在他的不斷催促中
妻子假裝料理好家務(wù)
梳妝打扮后穿上裙子
和他躺在一起,兩眼閉合
肌膚冰涼,鼻息全無
婦人聊起那天的情景
人們站在一旁,被男人焦急的樣子逗笑
直到大哥大嫂雙雙故去
兩個世界截然分開
婦人在一個夏天的夜晚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
在一群人納涼時,在康熙二十一年
公元一六八二年的畢際友家
聊起她的老家,濟陽縣的祝翁
我走出房門,把這個故事
裝進心里,寫進后來
被你們看到的《聊齋志異》
“頭條詩人”總第1120期,“中國詩歌網(wǎng)”原創(chuàng)版第6期
AI點評
老四的詩深植山東地域肌理,有一種沉穩(wěn)的鄉(xiāng)愁與時間縱深。他擅長以行走和回望展開空間敘事,地理的位移常隱喻精神的流亡與歸鄉(xiāng)。 其語言平實而富于哲思,善于在微小事物中灌注歷史感與文化隱喻,形成“在地性”與“超驗性”的張力,構(gòu)筑了關(guān)于存在與缺席的抒情體系。詩中,日常場景里藏著時光重量。
《詩刊》第7期(電子版)
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中華辭賦》第7期(電子版)
掃描二維碼,立即訂閱
如何投稿 ?
每日好詩?
登錄中國詩歌網(wǎng)www.zgshige.cn,免費注冊,即可投稿!入選“每日好詩”,有機會登上《詩刊》!
編輯:梁書正,二審:曼曼,終審:金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