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我的好朋友:杠桿游戲!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714篇原創(chuàng)
圖片來源|AI自動生成
本以為將告一段落的羅永浩西貝預制菜之爭,在今天凌晨又有升級趨勢。
9月15日凌晨,羅永浩的一條微博再次將西貝推向輿論風口,這一切都因為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的一份疑似帶有人身攻擊行為的“半截子道歉”,具體如下圖。
隨后,西貝的官方微博也發(fā)文致歉,如下圖,無意外又迎來包括羅永浩在內的諸多網友吐槽。
這場由一桌菜引發(fā)的“輿論戰(zhàn)爭”,影響早已超越了羅永浩與西貝之間的個人恩怨,激起的是餐飲工業(yè)化的敏感神經、消費者知情權的脆弱邊界,以及一家頭部餐飲企業(yè)在資本市場門前的徘徊與掙扎。
01
這事兒蜜友們應該也多少了解一些。
一切始于2025年9月10日,羅永浩發(fā)布微博,公開“吐槽”連鎖餐飲品牌西貝“幾乎全都是預制菜”,并直言其價格“太貴”。
本來這只是一位頗有知名度的消費者吐槽,在蜜妹看來,西貝只需要溫柔安撫,再說點會進行檢查改進等漂亮話搪塞,或許就能蒙混過關的。
但憑借西貝創(chuàng)始人賈國龍的一身蠻力,硬是將這場對抗升級到了輿論風暴的程度。可見賈總或許是懂怎么經營餐廳,但很明顯不懂如何公關,和輿情打交道的。
所以這場隔空對戰(zhàn)目前的局勢很明顯:西貝方完敗。一頓操作之后,不僅沒有挽回聲譽,反而把自己越洗越黑。
02
北方的蜜友可能對西貝畢竟熟悉一點,因為它是一家西北菜餐廳。
據西貝餐飲集團官網介紹:1988年,西貝誕生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截至2025年西貝全國擁有近400家門店,覆蓋全國62個城市,員工人數(shù)約17000人。
1988年那個時代的西貝規(guī)模沒這么大,也沒這么多科技與狠活。那會兒的西貝只是一家“黃土坡小吃店”,面積幾十平方米,主打西北家常菜。
三年后,賈國龍承包農機飯店更名“西貝火鍋城”,1993年正式注冊西貝餐飲公司,完成從個體戶到企業(yè)化的轉型。
彼時的西貝還帶著濃厚的地域印記,莜面、羊肉等西北食材的手工制作是其核心競爭力。
1999年是西貝發(fā)展的關鍵轉折點。賈國龍將首家門店開進北京。為適應一線城市消費需求,2002年門店更名為“西貝莜面村”,刻意強化莜面這一差異化品類。
真正的跨越式發(fā)展始于2014年,通過與《舌尖上的中國》IP 合作,簽約黃饃饃、空心掛面等非遺技藝傳承人,西貝成功塑造“手工現(xiàn)做”“傳統(tǒng)美食”的品牌形象,門店數(shù)量也從2012年的30余家激增至2017年的約200家。
此后,規(guī)?;瘮U張倒逼西貝進行供應鏈變革。
2017年前后,西貝在內蒙古武川建成有機莜麥基地;2020年賈國龍功夫菜豪擲10億元在天津建成中央廚房,希望通過中央廚房輻射京津冀地區(qū)。
這里的功夫菜就是賈國龍眼中的“預制菜”,和西貝門店的菜是不同的。在他認可的國家標準里,西貝門店的這套做法不叫預制菜。
但問題就在預制菜目前的標準不統(tǒng)一,各個陣營都可以找到對自己有利的依據來說。羅永浩也有依據:此前中國連鎖經營協(xié)會早就把西貝、真功夫、吉野家列為“預制菜使用率超80%”的品牌。
所以這場爭議的核心在于對“預制菜”的定義理解不同,而且很明顯消費者與商家對“預制”的理解存在明顯差異。
這個層面來講,西貝方面硬剛羅永浩,實際上就是在硬剛所有消費者,能不輸嗎?
03
講真,從西貝這邊來看,作為一家此前說過想上市的,國內也有較大知名度的餐飲企業(yè)而言,需要的是一個靠譜的公關團隊。
連一封道歉信都需要發(fā)幾遍,這種水平怎么和深諳互聯(lián)網傳播的羅永浩去辯論呢。即使真理掌握在你手里,互聯(lián)網都能把白的說成黑的,何況你手里掌握的真理含量并不多?
預制菜行業(yè)本身就處于一個“脆弱”的發(fā)展階段。一方面,它被資本和市場視為萬億級藍海,是餐飲工業(yè)化的未來方向;
另一方面,它在消費者心中卻與“不新鮮”“沒營養(yǎng)”“料理包”等負面標簽深度綁定。行業(yè)標準的缺失、信息的極度不透明,使其成為一個信任的“洼地”。
這場風暴過后,無論是被推上風口浪尖的預制菜行業(yè),還是深陷泥潭的西貝,都站在了一個決定未來的十字路口。
在蜜妹看來。此次事件最大的積極意義,在于推動了消費者知情權的普及。出臺國家標準,強制餐廳在菜單或顯著位置標明菜品是否為預制菜或主要使用預制食材,將是大勢所趨。
隨之而來的就是行業(yè)標準與分級加速落地。據第一財經報道,《預制菜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草案即將公開征求意見,餐飲門店使用預制菜將首次納入信息披露范疇。
之于西貝,這場輿論風暴的影響遠未結束,其需要以遠超公眾期待的姿態(tài),進行一場徹底的“透明度革命”。
在未來的牌局中,無論是西貝還是其他餐飲企業(yè),誰能率先亮出底牌,誰能真誠地與消費者站在一起,誰才能贏得最終的尊重與市場。
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本文未注明圖片均來自于公開披露,特此說明和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