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南太行天界山“峽谷云海”。受訪者供圖
這里劍峰千仞與飛瀑鳴澗并存,紅崖絕壁與天湖云海交織,構(gòu)成罕見的山水長卷。
這里一曲《在太行山上》直沖霄漢,三條掛壁公路堪稱“奇跡”,譜寫人間正道的奮斗傳奇。
“太行山,把最美的一段給了河南?!痹贈_著《中國國家地理》的贊譽,不妨開啟河南新鄉(xiāng)的南太行秘境之旅。
水文章:飛湍瀑流爭喧豗
沿華北平原西緣,在高速路上狂奔,從新鄉(xiāng)一路向西。
驀然,前方天際出現(xiàn)一片山影,連綿不絕密不透風;及近,峰巒山勢峻峭,山頂云靄縈繞。車行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位于高速路邊的景區(qū)入口。換乘新能源擺渡車,一頭扎進茫茫大山。
從星空看向地球,在北緯34°48′至36°21′與東經(jīng)112°至115°之間,268平方公里的旅游度假區(qū)如綠緞鋪展,分布著包括八里溝、萬仙山、關(guān)山等十余個景區(qū)。
八里溝到了!這里被譽為太行山水精粹匯聚之地。域內(nèi)溝壑奇幽、飛瀑鳴澗,有獼猴嬉戲,亦可聞群鹿呦呦。自然與人文景觀薈萃,也被譽為“太行魂”。
八里溝景區(qū)位于新鄉(xiāng)市西北部輝縣市境內(nèi),地處太行山南麓、豫晉兩省接壤處,總面積109平方公里,系國家AAAAA級景區(qū)、全國首批旅游標準化示范單位、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qū)、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zhì)公園。
水是八里溝跳動的脈搏,景區(qū)以靈動的筆觸做起“水文章”。一路溪水泠泠淙淙,蟬鳴清亮悠揚。數(shù)個緣溪改造的水潭高下相接,已有游客換上涼鞋、救生衣一探清涼。
“從源頭到山腳,溪道長、落差大、環(huán)境豐富多樣,我們因地制宜改造出多個場景,游客可以駕摩托艇沖浪,也可以乘橡皮舟漂流,還能坐竹筏觀光。”八里溝景區(qū)副經(jīng)理朱艷廣介紹,“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水世界淺灘區(qū)玩水?!?/p>
潭瀑相連的景觀中,最震撼的當數(shù)天河瀑布群——落差180多米的瀑布從斷崖傾瀉而下,鏗鏘之聲在垂崖斷壁間生成混響,激起的水幕映射出一道彩虹,引得游人紛紛拍照留影。
更有極限運動愛好者穿起專業(yè)裝備,在教練指導下沿瀑布飛馳而下,感受速度與激情,體驗瀑流飛瀉與飛檐走壁的極限挑戰(zhàn)。
為提升游客體驗,景區(qū)特意布置一條兩百米長的“水簾洞”。幽長的隧道里,既可聆聽瀑流喧豗,又能欣賞錯落的鐘乳石雕塑。
從隧道出來可以沿著臺階繼續(xù)攀行至二層,在這里可以與瀑布親密接觸。由于落差較大,瀑布落到頭頂已散成水霧,幾乎遮蔽驕陽,也將暑氣阻隔在外。
同樣中意這片清涼水簾、穿行山林的,還有南太行的“精靈”——太行獼猴?!案浇簇S沛,食物相對豐富,夏天也比較涼快?!焙锶汗茏o員魏軟貴介紹,一到夏天獼猴就在這里頻頻露面。
記者跟隨魏軟貴來到八里溝羊洲地,幾聲清脆的口哨過后,密林深處一陣窸窣,數(shù)十只太行獼猴自崖壁騰躍而下,直奔撒在地上的玉米粒。
“這幾年南太行生態(tài)保護力度不斷加大,10年前大約五六十只,如今已形成兩大群,有兩百多只。”魏軟貴補食間隙不忘點點“猴頭”,看看誰沒來,“現(xiàn)在有的也不咋怕人了,個別還能和游客互動”。
秀美的景色,躍動的“精靈”,也吸引不少海外游客前來游賞度假。據(jù)介紹,2024年,八里溝接待游客超200萬人次,其中10多萬來自海外。
南太行的水,可賞亦可嘗。今年5月,CSCA(精品)咖啡學院在八里溝正式落地,通過一杯太行山泉沖泡的咖啡,款待遠道而來的游客。
“年輕人、海外游客越來越多,通過一杯咖啡連接全球,讓更多人品味太行山水?!表椖控撠熑藦埥ㄝx計劃把一些實用技巧分享給游客,同時為有學習意愿的年輕人提供學習方案和技能培訓。
千嶂里:一川紅浪淬洪荒
南太行山勢險峻,崖壁如刀劈斧鑿,十幾億年的光陰堆疊,加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嶂石巖地貌”,如峽谷中涌出滾滾“洪流”。
順著山路,居然走進一處絕地:周圍三面都壁立千仞,形成像甕一樣的“Ω”形嶂谷。陽光照到崖壁上,整個山體都紅彤彤一片,極其壯觀。這里就是萬仙山國家攀巖公園。
“這種一層一層的巖石疊在一起,又形成棱角分明的塊狀結(jié)構(gòu),高達280多米的斷崖幾乎與地面垂直?!比f仙山景區(qū)副經(jīng)理聶繼東說。
嶂山巖壁四周環(huán)繞著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溪流,攀爬過程中可以俯瞰整個山谷的美景。尤其是在日出或日落時分,陽光灑在巖壁上,形成一幅令人驚嘆的畫面。這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體驗,是室內(nèi)攀巖場所無法比擬的。
“這個坡度陡、崖面平整的攀巖面屬成人競技專用,另一面坡度稍緩,崖面可著力的點位較多,一般用于青少年和一般游客體驗?!甭櫪^東介紹,幾乎每年都會有重大賽事在這里舉辦。
2020年以來,萬仙山國家攀巖公園舉辦了中韓青少年對抗賽等多項賽事,接待攀巖愛好者、運動員等5000多人次,已經(jīng)成為全球知名攀巖勝地。
萬仙山攀巖絕壁只是新鄉(xiāng)南太行的一隅,其與八里溝的碧水丹崖、關(guān)山的古海洋遺跡,共同構(gòu)成了一座立體地質(zhì)博物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家曾在此驚嘆:“18億年的地球年輪,在這里觸手可及?!?/p>
新鄉(xiāng)南太行以其獨特的地貌和四季流轉(zhuǎn)的奇幻景觀,常年吸引眾多藝術(shù)家執(zhí)筆寫生——春日翠綠草原百花爭艷,夏日清涼潭水潺潺流淌,秋日金黃稻穗與紅楓交織,冬日雪景如詩如畫。
在八里溝天界山游覽區(qū)老爺頂半山腰,還有一條全長6.8公里的畫廊式風光帶。行走在懸空棧道上,腳下是蜿蜒陡峭的紅巖步道,身旁是翻涌的云海與蒼翠群峰。山風為伴,云海為席,頗有云端穿梭之感。
南太行的地質(zhì)寶藏更暗藏綠色財富密鑰,山野溝壑也是千余種中藥材的富集地。
今年7月,河南牧業(yè)經(jīng)濟學院動物醫(yī)藥學院組織學生來到萬仙山實地學習。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學生們白天上山采藥,晚上總結(jié)梳理。“民宿門口就有好幾種藥材。”大二學生駱振闖說,“草藥取之于山野,用之于禽畜,這種貼近自然的學習很受同學們歡迎?!?/p>
破山障:懸繩鑿壁通天塹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曹操在翻越太行征討高干時,感慨地寫下《苦寒行》。
在亂世,對于居住在山里的百姓而言,太行山是阻隔戰(zhàn)火的屏障。而在和平年代,它是阻撓出行的巨大障礙。
是搬出大山,還是愚公移山?太行山民選擇了在崖壁上開鑿“掛壁公路”,而且一口氣開出三條!現(xiàn)已成為“網(wǎng)紅”的郭亮村,就是因為一條“掛壁公路”而聲名遠揚。
“高路入云端,望頂眼欲穿。一時不小心,腳錯歸黃泉?!边@首在郭亮村流傳百年的順口溜,道盡了懸崖村的生死之困。村民祖祖輩輩唯一的出路,是古人開鑿的720級“天梯”——最窄處僅0.4米的絕壁小道,曾吞噬無數(shù)鮮活生命。
為了擺脫貧窮逆天改命,1972年13名村民腰系麻繩絕壁懸空,用鋼釬鐵錘向大山宣戰(zhàn)。男女老少齊上陣,歷時五年在海拔1700米處鑿出1250米的“郭亮洞”掛壁公路。
30多個開于洞壁的“天窗”,如今成了觀景臺,將對面丹霞絕壁框成一幅幅天然畫卷。閉塞山村變身文旅熱土,60多部影視劇在此選景拍攝,還吸引國內(nèi)100多所美術(shù)藝術(shù)院校和30多個攝影家協(xié)會來此寫生采風。
天塹化通途,路通則財通。這個只有300多人口的懸崖村,幾乎家家戶戶從事餐飲旅游業(yè),人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
當郭亮洞的“絕壁長廊”已然成為藝術(shù)家鏡頭下的經(jīng)典,向南15公里外的回龍村,一條更年輕的“云端天路”也在續(xù)寫傳奇。
1997年至2002年,村支書張榮鎖帶領(lǐng)黨員突擊隊在幾乎垂直的崖壁上,開鑿出一條全長9公里的掛壁公路,使得輝縣17個自然村連通,走上美麗鄉(xiāng)村之路。
“公路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拓寬整修,已經(jīng)成為一條景觀大道,吸引各地游客來太行人家做客。”上八里鎮(zhèn)鎮(zhèn)長劉金濤說,回龍掛壁公路的修成,也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從回龍村的“云端天路”沿太行山脈向北眺望,另一條藏于王莽嶺腹地的掛壁公路正以“險中藏奇”的姿態(tài),訴說著太行山民與絕壁較勁的另一段史詩。
1992年,山西省陵川縣決定在王莽嶺北面給昆山村民開條南行出路。7個施工隊同時作業(yè),在山頂箍上纜繩,將工人吊到山腰開洞,分段施工,快速打通了約3公里長的昆山隧道。
當無人機航拍鏡頭掠過這些鑲嵌在絕壁上的曲線,可以看到掛壁公路不僅是懸在絕壁上的交通工程,更飽含永不屈服的生命張力。
正如當?shù)匾幻v村干部所說:“太行山給的出路,從來不在腳下,而在手中?!?/p>
彰精神:烽火太行鑄脊梁
巍巍太行,精神高地。
在八里溝紅色教育館展柜里,染血的軍裝、泛黃的立功證書、1000余張歷史照片、數(shù)百件斑駁實物串聯(lián)起一部百年紅色史詩……這些記憶不僅沒有被塵封,反而更加鮮活、強烈。
7月初,清晨的郭亮村,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千人共唱最生動的“紅色樂章”,《在太行山上》《祖國頌》《燈火里的中國》……一首首紅色歌曲把對勝利的禮贊、對山河的熱愛,揉進每一個音符。峽谷間織就的紅色聲浪,讓80年前的烽火記憶,借合唱重燃激情。
“紅日照遍了東方,自由之神在縱情歌唱!看吧!千山萬壑,銅壁鐵墻!抗日的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氣焰千萬丈!……”
這首《在太行山上》,就是桂濤聲目睹了太行山“千山萬壑”后,又親身感受到了抗日軍民才是真正的“銅壁鐵墻”,觸景生情隨手寫在香煙包裝紙上的詩篇,后被冼星海譜成曲子,隨即傳遍了全中國。
“看的是風景,悟的是精神,這才是真正的山河課堂。”帶著女兒參加研學的游客劉先生,在留言簿上鄭重寫下感受。
在萬仙山景區(qū),大型抗戰(zhàn)實景劇《太行山傳奇》正在上演,再現(xiàn)太行軍民可歌可泣的抗戰(zhàn)史。以太行山天然地貌作為舞臺背景,融入動態(tài)爆破、低空飛行、戰(zhàn)機轟炸等特效,炸點翻起的熱浪撲向觀眾席,一秒將觀眾拉回抗戰(zhàn)年代。戰(zhàn)士與敵寇殊死搏斗的場面,讓不少觀眾熱淚盈眶。
安徽省鳳臺縣推劇演員李順在劇中飾演游擊隊長李向陽,頂著40攝氏度的高溫,一場演出下來渾身都被汗水浸透?!奥犝f李向陽的原型就是當?shù)厝耍伊鞯氖呛梗谷沼⑿郛斈炅鞯目墒茄?,和他們相比我們的付出不算什么?!?/p>
巍巍太行精神,不斷發(fā)揚光大。在抗戰(zhàn)時期是不怕流血犧牲、不畏強敵的頑強抗爭,在建設(shè)新中國時期是改造惡劣環(huán)境、頑強奮斗的堅韌不拔,進入新時代則成為追求美好生活、守護壯美山河的生動寫照。
如果說抗戰(zhàn)時期的太行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那么今天的南太行正書寫著“一方水土萬客來”的新篇章:2024年新鄉(xiāng)市接待游客突破5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300億元,其中入境游客超12萬人次,綠水青山真正成為百姓的“幸??可健?。
“當前,新鄉(xiāng)南太行正在謀劃體旅、康旅、交旅、紅旅、研旅的五旅融合?!毙锣l(xiāng)南太行旅游集團相關(guān)負責人表示,將以創(chuàng)新思維進一步發(fā)揮南太行的資源優(yōu)勢,為游客提供高品質(zhì)的文旅體驗,讓南太行走向世界。(記者 盧剛 牛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