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沿著盤山公路往上走,窗外的風景漸漸換了模樣——先是平原上的田野,接著是低矮的丘陵,最后,當一道巍峨的山脊突然撞入眼簾,青灰色的巖石像被巨斧劈開,云霧在山腰間纏纏繞繞,同行的人忍不住喊出聲:“萬仙山到了!”
剛踏進山門,就被一股清冽的風裹住,風里帶著草木的清香和山石的涼意,深吸一口,連肺里都像被洗過一樣清爽。沿著石階往下走,腳下是嵌在巖石里的石板路,旁邊是潺潺的溪流,溪水撞在石頭上,濺起細碎的水花,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在水面上跳著金色的光斑。偶爾能看見幾只灰色的小鳥,撲棱著翅膀從眼前飛過,停在對面的山崖上,歪著腦袋打量我們,像是在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
走了約莫半個鐘頭,就聽見前面?zhèn)鱽怼稗Z隆隆”的聲響,循聲望去,一道白色的瀑布從幾十米高的山崖上傾瀉而下,像一條銀色的綢帶掛在青山間,這就是萬仙山有名的“黑龍?zhí)镀俨肌?。瀑布底下是一汪碧綠的潭水,潭邊的石頭被水流沖刷得光滑圓潤,不少游客脫了鞋,把腳伸進水里,“哇,好涼!”的驚嘆聲此起彼伏。有個小姑娘拿著水槍,在潭邊追著哥哥跑,水花濺到身上,兩人笑得格外開心。旁邊的石亭里,幾位老人正圍著石桌喝茶,手里搖著蒲扇,看著眼前的瀑布,嘴里念叨著“這地方真好,比城里涼快多了”。
再往山里走,就到了郭亮村。這個藏在懸崖上的村子,家家戶戶的房子都是用太行山的石頭砌成的,青灰色的石墻、石板鋪的屋頂,連院子里的臺階都是石頭鑿的,透著一股古樸的厚重感。村子中間有一條窄窄的石板街,街邊的老槐樹下,幾位老奶奶坐在小馬扎上,手里納著鞋底,嘴里聊著家常,看見游客路過,會笑著遞上一碗自家晾的山楂水,“喝點解解渴,山里的水甜”。街邊的小店門口,掛著一串串紅辣椒、黃玉米,還有用山里的野核桃做的手工藝品,老板是個憨厚的大叔,游客問起價格,他總是撓撓頭說“隨便給點就行,都是自己做的”。
最讓人驚嘆的,還要數(shù)郭亮村的“掛壁公路”。這條公路鑿在懸崖峭壁上,每隔十幾米就有一個方形的“窗口”,從“窗口”往外看,能看見下面深不見底的峽谷,云霧在峽谷里慢慢流動,仿佛一不小心就會掉進仙境里。車子在公路上慢慢開,窗外的風景一幀幀往后退,一會兒是陡峭的巖壁,一會兒是遠處的青山,偶爾有幾只山鷹在天空盤旋,發(fā)出清脆的鳴叫。有游客停下車,趴在“窗口”邊拍照,風從峽谷里吹過來,把頭發(fā)吹得亂飛,卻沒人愿意躲,都想把這壯觀的景色牢牢記在心里。
到了傍晚,夕陽把萬仙山的山崖染成了溫暖的橘紅色,郭亮村的煙囪里冒出裊裊炊煙,空氣中飄來飯菜的香味——有燉山雞的濃郁,有炒野蘑菇的清香,還有玉米粥的甜糯。村民們把桌子搬到院子里,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偶爾和路過的游客打個招呼,臉上滿是淳樸的笑容。我在村里的農(nóng)家院住下,房東阿姨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玉米粥,“嘗嘗,這是用山里的泉水煮的,香著呢”。喝著甜絲絲的玉米粥,看著窗外漸漸暗下來的山景,聽著遠處傳來的蟲鳴,忽然覺得,這山里的日子,慢得讓人心里發(fā)暖。
第二天一早,天還沒亮,就被山里的鳥叫聲吵醒。推開窗戶,看見山腰間纏著一層薄薄的晨霧,像給太行山系上了一條白色的絲帶。沿著村里的小路往上走,到了山頂?shù)挠^景臺,剛好趕上日出——太陽從遠處的山尖慢慢爬上來,把金色的光芒灑在萬仙山的每一個角落,山崖、樹林、村莊,都被染成了金色,原本青灰色的巖石,此刻也透著溫暖的光。有位老爺爺拿著相機,不停地按快門,嘴里念叨著“太美了,下次還要來”。
離開萬仙山的時候,車子又沿著盤山公路往下走,回頭望,萬仙山漸漸藏進了云霧里,只有那道白色的瀑布,還隱約能看見。風里依舊帶著草木的清香,仿佛在說“下次再來”。我知道,我一定會再來的——再來看看黑龍?zhí)兜钠俨迹賮碜咭蛔邟毂诠?,再來喝一碗郭亮村的玉米粥,再來感受這太行深處的“人間仙境與煙火氣”。因為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人,都像一股溫柔的力量,讓人記在心里,久久不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