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民勤,烈日灼烤著騰格里沙漠的邊緣,一片片今年春季剛栽的梭梭苗,正在人工拉水澆灌后迎風挺立。黃沙漸退,綠意初萌,一個身著迷彩服、腳蹬黃膠鞋的身影正彎腰查看根系生長情況,風沙吹得她瞇起眼睛,卻掩不住眼底的光亮。
她,就是姜莉玲——扎根甘肅民勤26年的基層林業(yè)人,甘肅民勤縣林草局副局長。
在兩大沙漠夾擊的“綠色孤島”上,姜莉玲如一棵頑強的梭梭苗,默默扎根,無畏風沙,用無悔的青春和灼熱的忠誠,讓這片“沙進人退”的荒地,迎來“綠進沙退”的奇跡。
“身后就是家園,我們無路可退”
“我不想讓孩子們長大后,只能在課本里看到樹?!边@是姜莉玲20歲那年,站在漫天黃沙中許下的誓言。
民勤縣位于甘肅河西走廊東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東西北三面被巴丹吉林和騰格里兩大沙漠包圍,地理位置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
姜莉玲就出生在民勤縣東壩鎮(zhèn)連豐村。20世紀末,石羊河來水銳減,地下水位持續(xù)下降,風沙一天天吞噬農(nóng)田。她記得,一場大風過后,沙堆上了房頂,驢子踩著沙丘跳進了院墻……
“再這樣下去,家就沒了?!?998年從甘肅省林業(yè)學校畢業(yè),本可留在城市,姜莉玲卻主動申請回到家鄉(xiāng)民勤,分配到東壩林業(yè)區(qū)站,成了親戚口中的“傻姑娘”——“放著好日子不過,偏要去荒漠里吃沙土?”
可她卻有自己的堅持。剛上崗,姜莉玲就投身育苗一線,一年四季守著沙窩窩,翻地、扦插、施肥、澆水。長期接觸農(nóng)藥,她全身過敏,浮腫、紅斑,奇癢難忍,住院治療后仍落下習慣性過敏的病根。父親和丈夫想讓她調(diào)崗,她卻說:“我回來,就是為了讓家鄉(xiāng)告別黃沙漫天的?!?/p>
2003年,姜莉玲光榮入黨。從那一刻起,她把“黨員”二字刻進了骨頭里。每年壓沙造林季,她帶頭扎進沙窩,一住就是月余。白天徒步20多公里巡查,晚上睡在隨時可能被大風掀翻的帳篷里。
風沙天,干饃就涼水是家常便飯,一口咬進嘴里,能咀嚼出沙沙的聲響。
幾年下來,常年在沙漠中工程壓沙、植樹造林,原本白皙的臉龐變得黝黑粗糙,剛畢業(yè)的小姑娘變成了“沙漠大姐”。她笑著說:“臉黑了,心更亮了。身后就是家園,我們無路可退。”
風沙里的“數(shù)據(jù)守望者”
“治沙不能光靠蠻力,得講科學?!痹谶@片年降水量不足110毫米、年均8級以上大風50多天的沙漠中,姜莉玲深知,面對極端環(huán)境,必須科學治沙。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啟動,退耕還林成為“重頭戲”。姜莉玲主動挑起技術(shù)重擔,摞起來1米多高的可行性報告、實施方案、作業(yè)設計等,幾乎都出自她的手。
更難的,是做通群眾工作。
“退地?那我們吃啥?”在西渠鎮(zhèn),一位老大爺摔碗拒絕。姜莉玲不惱,默默幫老人搭日光溫室。不料棚頂磚頭掉落,砸中她頭部,鮮血直流。第二天,她頭上纏著繃帶又出現(xiàn)在工地。看到這情景,老人眼睛潮濕了,態(tài)度緩和了不少。
最難的是技術(shù)攻堅。為破解“苗木自繁自足”難題,她把苗圃當實驗室,試種沙生植物,研究抗旱品種。2010年,她和團隊在沙漠腹地建起500畝治沙新技術(shù)示范基地,試驗草網(wǎng)格狀雙眉式沙障、稻草集束直立式沙障、尼龍網(wǎng)沙障等13種模式。
為獲取真實數(shù)據(jù),她常“蹲守”基地等沙塵暴。一次傍晚,“黑風墻”席卷而來,天地混沌。她打著手電,在狂風中記錄沙障變形情況。返程時道路被埋,她和同事摸索5小時才脫險,到家已是凌晨2點多。丈夫紅著眼埋怨:“你這是拿命在拼呀!”她只一笑:“數(shù)據(jù)比命重要,風沙不等人?!?/p>
正是這些“風中數(shù)據(jù)”,讓她摸索出“適地適樹、草方格+灌木+覆膜”綜合治沙模式,使苗木成活率從不足40%提升至85%以上。
如今,民勤縣人工造林保存面積超230萬畝,森林覆蓋率從3%升至18.28%。
“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苯蛄嵩诠P記本上寫道,“只要還有一寸沙沒綠,我就一天不歇?!?/p>
奮斗不止譜寫綠色樂章
姜莉玲也愛美,曾試過各種護膚品,想遮住風沙刻下的痕跡??社R子里的臉,終究是黑的、糙的、裂的。她索性不再遮掩:“只要沙漠里的梭梭綠了,一切都值得!”
“說句心里話,每每看到連片的沙漠由黃變綠,我的內(nèi)心都會升騰起一種無法言說的欣慰與自豪。”姜莉玲的這句話,道出了26年扎根治沙一線的堅守與深情。
她不僅是實干者,更是傳播者。為講活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治沙精神,她打造“特色宣講類品牌工作室”,帶領(lǐng)7人團隊深入田間地頭,用“農(nóng)家話”開展“板凳宣講”“田間課堂”,累計宣講120余場,讓生態(tài)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在她的帶動下,群眾觀念轉(zhuǎn)變,林下經(jīng)濟蓬勃發(fā)展。她指導建成4600畝梭梭嫁接肉蓯蓉示范基地,年收益超200萬元,并帶動發(fā)展6萬畝產(chǎn)業(yè),吸納困難群眾就業(yè)增收。
先后榮獲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她卻說:“我只是做了林草人該做的事?!?/p>
如今,青土湖碧波蕩漾,老虎口梭梭成林,黃案灘蘆葦搖曳。她最愛在工作間隙坐在沙丘上,哼那首歌:“我仰望你看過的星空,腳下的大地已換了時空……”
在民勤,風沙知道她的名字,梭梭記得她的腳印。姜莉玲心中的“那抹紅”,是黨旗下的誓言;眼前的“那片綠”,是26年青春的饋贈。她像梭梭,不高大、不張揚,卻深深扎根在荒漠中撐起一片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