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上海只有鋼筋水泥! 這10個村周末人山人海,本地人都搶著去,有你老家嗎?

以前總覺得上海就是外灘、陸家嘴、南京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現(xiàn)在周末想找個地方透透氣,根本不用跑遠(yuǎn),開車一小時,就能一頭扎進(jìn)綠意盎然的鄉(xiāng)村世界。 這些地方早就不是印象里“土里土氣”的農(nóng)村了,它們各有各的絕活,把城里人的心都給勾走了。
第一個火出圈的是青浦的岑卜村,被網(wǎng)友封為“魔都亞馬遜”。 為啥? 這里晚上能看見成片的螢火蟲飛舞,像星星掉進(jìn)了草叢里。 白天呢? 全村15公里天然河道,皮劃艇隨便劃,夏天最火爆的時候,河道里全是船,得排隊“堵船”,場面比市中心高架還熱鬧。 三面環(huán)林,一面臨湖,房子藏在樹影里,人在綠意中走,隨手一拍就是大片。

奉賢的李窯村,主打一個“慢”字。 萬畝稻田鋪開,綠油油一片望不到頭,風(fēng)吹稻浪的聲音能讓人瞬間忘記KPI。 村里藏著咖啡館,飄著現(xiàn)磨咖啡香,還有柴窯面包,帶著點煙熏味,配著稻田風(fēng)景吃,味道不一樣。 晚上坐在田埂邊,聽著蟲鳴,吹著晚風(fēng),什么煩心事都飄走了。
浦東的連民村,人送外號“滬上威尼斯”。 為啥? 村里河道密布,五縱五橫,跟水城威尼斯似的。 想玩水? 皮劃艇、游艇隨便選。 不想動? 找個露營基地,圍爐煮茶、圍爐冰茶,看著水波蕩漾發(fā)呆也行。 傍晚沿著水道散步,空氣里都是青草和湖水的味道,比商場里的香薰還管用。

松江的和睦村,玩的是“共享菜園”。 城里人誰還沒個種菜夢? 這里直接把村民的地租給你,劃成一小塊一小塊,想種番茄種番茄,想種青菜種青菜。 自己沒空打理? 沒問題,交給“菜園主理人”幫你照看,周末來收個菜,體驗一把當(dāng)“農(nóng)場主”的快樂,骨子里的種菜基因瞬間被激活。
金山的山塘村,一腳能踩兩個省。 村口有座橋,橋這邊是上海,橋那邊就是浙江。 走進(jìn)明月山塘老街,青石板路兩邊全是小吃鋪、肉鋪、老郵局,紅燈籠一掛,煙火氣十足。 買點剛出爐的糕點,再帶點當(dāng)?shù)靥禺a(chǎn),逛吃一整天不帶重樣的。

松江的遠(yuǎn)景村,能把400年的老宅和萌寵放一塊兒。 村里有古宅改的藝術(shù)空間,也有咖啡館、露營基地、田園小火車。 最的是“打工喵俱樂部”,流浪貓經(jīng)過“崗前培訓(xùn)”后上崗,負(fù)責(zé)賣萌、陪客人喝咖啡,還能領(lǐng)養(yǎng)回家。 劃個皮劃艇,逗逗小貓,看看古建筑,一天安排得明明白白。
同樣在松江的東夏村,是黃浦江的“零公里”起點。 三江匯流的地方,風(fēng)景獨好。 來這里必須嘗嘗當(dāng)?shù)氐摹巴廖丁泵朗?,奶米茶、田心米漿,還有各種米糕,都是用本地“松江大米”做的。 最火的是土灶菜飯,柴火慢燉,米粒油亮,鍋巴焦香,幾乎每桌必點,吃一口就明白為啥能成網(wǎng)紅。

浦東的新南村,以前是上海掛了名的“最窮村”,現(xiàn)在搖身一變成了“網(wǎng)紅村”。 為啥火? 村里郵編是201314,諧音“愛你一生一世”,情侶們專門挑日子來打卡。 春天千畝桃林盛開,粉色花海浪漫得不像話,拍照發(fā)朋友圈點贊直接爆表。
奉賢莊行的潘墊村,號稱“滬派江南第一村”,歷史比旁邊的莊行鎮(zhèn)還久。 村民說,來這里可以“春賞菜花,夏食伏羊,秋品新米,冬看民俗”。 春天油菜花開時,村里集市擠滿了人,草莓、甜瓜、薺菜鹵蛋,全是農(nóng)戶自家種的、自家做的,新鮮又地道,逛一圈袋子就裝滿了。

崇明的瀛東村,是上海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 長江和東海在這里擁抱,村子像顆明珠嵌在水邊。 清晨的東湖最美,天邊從魚肚白染成金燦燦,白鷺貼著水面飛,野鴨在湖里游。 夏天這里變身水上樂園,劃槳板、玩皮劃艇,人在船上,船在畫中,玩得根本不想走。
這些村子能火,不是靠復(fù)制粘貼,而是各自找到了自己的“獨門秘籍”。 有的靠螢火蟲和皮劃艇,有的靠稻田咖啡和共享菜園,有的靠一腳跨兩省的老街,有的靠400年古宅和打工小貓,有的靠土灶菜飯和松江大米,有的靠201314的浪漫郵編,有的靠四季輪轉(zhuǎn)的江南民俗,有的靠迎接第一縷陽光的東湖。 它們沒把老房子全推平蓋別墅,也沒把農(nóng)田全改成停車場,而是把老底子的東西玩出了新花樣,讓城里人周末有了新去處。

參考來源 · 10
補(bǔ)充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