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條下肚,鮮得連湯都喝得一滴不剩,感覺整個人都被治愈了?!边@是很多人第一次吃完松茸山藥面后的真實感受。只需幾個小松茸,就能讓最普通的面條實現(xiàn)“山雞變鳳凰”般的升華,特有的菌子香氣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想把碗底都舔干凈。
松茸是一種珍稀名貴的天然藥用菌,被譽為“菌中之王”。它只能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孢子必須與五十年以上的樹根形成共生關系才能生長,目前全世界都無法人工培植。松茸的生長條件極為苛刻,生長速度緩慢,通常需要5-6年才能長成,這使得它顯得格外珍貴。
松茸最獨特的價值在于含有松茸醇(RNA),這是一種其他植物都沒有的活性物質(zhì),具有抗基因突變作用和抗癌效果。松茸的抗癌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直接殺死癌細胞以及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兩方面。除了抗癌作用,松茸還能增強免疫力、美容養(yǎng)顏、促進腸道健康。它富含蛋白質(zhì)、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多達100多種,是目前全球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天然滋補佳品之一。
在日本,松茸被稱為“神菌”,這不僅因為它的營養(yǎng)價值,還因為它獨特的濃郁香味和鮮美的口感。松茸的口感與普通蘑菇不同,吃起來脆脆的,極其鮮嫩美味。即便是小個頭的松茸或P級松茸,味道同樣好吃,價格也相對實惠,適合日常食用。
處理松茸時需要特別注意方法。松茸不要放在水里浸泡,只需沖洗一下外面的泥土,再用陶瓷刀把根部稍微削掉一點即可。表面黑黑的絨毛是個好東西,很補的,千萬不要削掉。清洗時要注意不可過度清洗,否則會導致營養(yǎng)價值流失,只需將泥土等臟東西清洗干凈即可。
與松茸搭配的山藥面也不是普通的面條,而是名副其實的“藥膳面”。鐵棍山藥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zhì),有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健脾養(yǎng)胃的佳品。山藥面具有健脾養(yǎng)胃、增強免疫力、促進消化、降低血糖和補充營養(yǎng)等多種功效和作用。
制作山藥松茸菌菇面時,可以準備豐富的菌菇食材,如松茸30克、羊肚菌20克、海鮮菇50克、鹿茸菇50克、滑菇50克、蛹蟲草5克,搭配一人份面條。松茸和羊肚菌需要提前用溫水泡發(fā),泡發(fā)水別倒,留著煮湯會更鮮。在鍋里下一點點油,放入蒜片和姜片炒出香味,然后加入各種菌菇中小火翻炒,直到菌菇出水、香氣飄出來。
倒入泡發(fā)松茸和羊肚菌的水,再加點清水或高湯,水開后放入山藥面條煮4-5分鐘(如果喜歡吃勁道一點的)或6-8分鐘(如果喜歡吃細膩軟一點的)。加入適量鹽、醬油和胡椒粉調(diào)味,最后滴幾滴香油提香。煮好后,菌菇和山藥鋪得滿滿當當,香氣四溢。
吃一口面,咬一口菌菇,鮮、嫩、滑、爽的口感層次感拉滿,松茸和羊肚菌的濃郁香氣在嘴里縈繞,滑菇和海鮮菇的爽滑口感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蛹蟲草的獨特香味更是錦上添花。面條筋道爽滑,帶著淡淡的山藥香,吃起來特別養(yǎng)胃。
除了菌菇面,山藥面還可以做成番茄蝦仁面。將番茄洗凈切塊,雞蛋熱油下鍋煎到定型,新鮮蝦仁去掉蝦線后煎到變色。鍋中放入蔥花、番茄翻炒出汁,加一勺番茄醬提味,倒一碗開水做成湯底。加入適量鹽、醬油、松茸鮮調(diào)味,煮開后放入山藥面條,最后加入青菜即可。
還有一種山藥剪刀面的做法,將鐵棍山藥去皮蒸熟后壓成泥,加入面粉揉成光滑面團。用剪刀將面團剪成小塊直接剪入煮開的西紅柿湯汁中,加入青菜和炒好的雞蛋,用松鮮調(diào)味料調(diào)味即可。這種面條大小適中,方便食用,而且營養(yǎng)豐富。
松茸的食用方法多樣,除了煮面外,還可以煮粥或煲湯。煮粥時在米中加松茸,有利于胃腸吸收,適合手術后的患者或需要進食易消化食物的人群。煲湯時可以將雞肉和松茸搭配,既鮮美又營養(yǎng)。
食用松茸時需要注意,不宜與高鈣食物一起食用,因為松茸中含有的草酸容易與鈣質(zhì)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草酸鈣,不利于消化和吸收。進食要適量,大量食用會造成纖維素攝入量過多,影響消化,誘發(fā)腹脹等不良反應。
山藥面起源于元代,據(jù)《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載,當時是將生山藥研細,在煎盤內(nèi)用少油攤作煎餅,然后細切如面條,用葷素汁任意供食。現(xiàn)代的山藥面通常以小麥面、山藥粉、雞蛋為主料制成,是一種傳統(tǒng)藥膳,具有補虛羸、益元氣的功效,適用于病后體虛、脾虛乏力等調(diào)理場景。
山藥面融合了小麥粉碳水化合物與山藥黏液蛋白、皂甙等活性成分,輔以黃豆粉異黃酮及雞蛋優(yōu)質(zhì)蛋白,可調(diào)節(jié)免疫力與心血管功能?,F(xiàn)代營養(yǎng)學分析顯示其含維生素C、鈣、鐵等微量元素,適用于慢性腎炎輔助食療及糖尿病主食替代。
吃完一碗熱騰騰的松茸山藥面,胃里暖暖的,嘴里還留著淡淡的菌香,那種滿足感和治愈感讓人難忘。無論是忙碌工作后的晚餐,還是寒冷冬天的暖身餐,這一碗面都能帶給人們無比的舒適和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