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的張國立和49歲的楊童舒在《我的后半生》中談戀愛了。 劇中那些牽手、擁抱、同床共枕的親密戲碼,讓無數(shù)觀眾直呼“辣眼睛”。 這可不是孤例。 從明道、何潤東與哈妮克孜的《南帝北丐》,到陳建斌和李一桐的《愛我就別想太多》,國產(chǎn)劇中的“老少配”正從“大叔戀”一步步升級為“爺孫戀”,挑戰(zhàn)著觀眾的接受底線。
《南帝北丐》里的明道和何潤東,曾經(jīng)是偶像劇里的初代白月光,如今一個45歲,一個49歲,卻要演二十多歲的少年。 鏡頭推近,他們臉上的褶子和身上的贅肉無處隱藏,還要和29歲的哈妮克孜談情說愛。 彈幕里一片哀嚎:“這對CP嗑不動”、“選角可以接地氣,但不能接地府”。
陳道明和倪妮在《流金歲月》里33歲的年齡差,也被觀眾吐槽像“爺爺和孫女”。 劇中陳道明白發(fā)黑膚,妝容刻意往老了化,和年輕鮮活的倪妮站在一起,那種違和感讓許多觀眾表示,想到兩人要親吻擁抱,“實在接受無能”。
更重要的是這類劇情中常見的敘事陷阱和權力不對等。 在許多“老少戀”設定中,女性力量的成長看不見,最終還是成了依附于男權之上的牽?;?。 大叔的權勢、金錢成了最高價值的杠桿,撬動了一切。
《愛我就別想太多》就是典型例子。 陳建斌飾演的億萬富豪李洪海,一邊擔心女孩貪圖他的錢,一邊又自信滿滿地認為即使偽裝成窮光蛋也能吸引年輕漂亮的姑娘。 劇中充斥著男性的“優(yōu)越感”和“雙標”:男性欺騙女性是理直氣壯的考驗;女性“欺騙”男性就是拜金。 這種價值觀被批評為“男性優(yōu)先”(male primacy),認為男性天然比女性具有更高價值、更好人品、更多權利和話語權。
《大丈夫》中王志文和李小冉相差20歲的“老夫少妻”設定,就曾引發(fā)討論。 但編劇李瀟強調,這部劇并非為“老少戀”歌功頌德,而是把問題拋出來,展示這種戀情在傳統(tǒng)社會中會引發(fā)多少矛盾和反對聲音。 劇中李小冉飾演的顧曉珺漂亮能干,在愛情中也主動熱情,她的表演讓這段“老少戀”變得相對可信。
從觀眾心理角度看,部分女性對“大叔形象”的青睞,可能與“戀父情結”有關。 心理學認為,父愛的缺失可能導致女性成年后“戀父情結”的延續(xù)。 她們可能會選擇和一個與自己父親高度相似,或者各方面都相反的伴侶結婚,來彌補未成年時期家庭造成的愛的缺失,或逃避暴力家庭的牢籠。
另一方面,電視劇行業(yè)也存在對明星效應和商業(yè)利益的需求。 有時演員接演“老少戀”情節(jié),可能是為了吸引觀眾,提高作品知名度。 同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對戀愛和婚姻的看法也在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不同年齡段之間的情感關系,認為真愛無年齡之分。 這種觀念變化也推動了“老少戀”情節(jié)在電視劇中的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