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宋萍偷偷端著碗去柴房給褚韶華送吃的,手都在發(fā)抖。 她聽見褚韶華小聲求她放自己走,但宋萍只是搖搖頭,快步離開了。 她心里怕得要命,既怕陳二順的拳頭,也怕壞了“規(guī)矩”。 說實話,誰能想到,這個看起來唯唯諾諾的女人,后來竟成了扭轉局面的關鍵人物?
宋萍的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憋屈。 自從嫁給陳二順,她就沒過上一天好日子,非打即罵那是家常便飯。 陳二順就是個吃喝嫖賭的敗家子,沒本事還脾氣大。 褚韶華都看不過去,教過宋萍怎么反抗,但宋萍每次都不敢,總覺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哪怕被打得渾身是傷,她也只敢默默忍著,從沒想過為自己爭一次。
宋萍表面上順從,心里卻跟明鏡似的。 她清楚地看到了陳家內部的那些權力斗爭,也看透了陳二順的自私和冷酷。 她知道在這種家庭里,只有先保護好自己,才能談以后。 褚韶華的遭遇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隱忍,等待時機。 她表面上支持陳二順,但私下卻會給褚韶華送吃的,真是兩邊都不得罪。 她的聰明就在于懂得順勢而為,知道只有先融入陳家,才能獲得更多機會。
宋萍不生孩子,這主意可真不是一時沖動。 她目睹了陳太太對褚韶華的態(tài)度轉變,還有陳二順拿萱萱威脅褚韶華的那些爛事兒,這讓她對生育產(chǎn)生了深深的恐懼。 她明白,一旦生下女兒,在陳家的地位可就岌岌可危了。 陳大順的離世也讓宋萍看到了陳家內部的權力更迭和人性的復雜與殘酷。 所以她這選擇,背后是對自己命運的深刻思考和對未來局勢的預判,可不是單純因為身體原因。
宋萍后來確實不是當初那個任人拿捏的宋萍了,在陳家能獨當一面了。 她學會了為人處世的技巧,明白在這個家族中,只有獲得認可與信任,才能真正掌握話語權。 有一次,她無意間得知了陳二順與外面的不法交易,開始暗中收集證據(jù),想著怎么用這信息來牽制陳二順。
當陳太太給褚韶華送雞湯的時候,宋萍就在門外聽墻角;陳二順半夜出門又喝酒又打扮自己,也被宋萍看在眼里,她知道事情不簡單。 陳二順趁著夜色闖入褚韶華房間企圖施暴,小萱萱為保護媽媽遭了毒手,褚韶華在極度悲痛和憤怒下反擊,殺了陳二順。 這場悲劇后,宋萍目睹了全過程,選擇幫助褚韶華離開陳家,她覺得陳二順該死,不能讓褚韶華給他陪葬。 幸虧有宋萍幫忙,褚韶華能夠順利來到上海。
宋萍這人吧,你說她聰明還是自私? 在那種復雜的環(huán)境里,她選了對自己最有利的活法。 在那個女性地位低下、生育往往是枷鎖的時代,宋萍的選擇無疑是對這種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反抗。 她選擇不生育,是為了保護自己,也是為了掌握自己的命運。
但話說回來,宋萍的悲劇也挺讓人唏噓的。 陳二順敗光家產(chǎn)、從北京乞討回祁州后,非但沒對宋萍好點,還因為沒拿到錢又動手打她。 宋萍被逼得離家出走,可沒過多久又自己回來了——她還是沒勇氣徹底離開陳二順,總抱著“或許他能改”的幻想。 陳二順死后,褚韶華選擇去上海從零開始;可宋萍呢? 她居然為那個家暴她、從未對她好的陳二順披麻戴孝,守起了喪,最后還選擇了自殺殉葬——她寧愿死,也不敢試著自己活下去。
宋萍的悲劇,根源好像不只是“命不好”,更多是她的“不敢”:不敢反抗家暴,不敢離開渣男,不敢為自己活一次。 但換個角度想,她的隱忍和暗中觀察,又確實在關鍵時刻起到了作用。 所以你說,宋萍的選擇是聰明還是自私? 是自我保護還是缺乏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