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一到,清甜爽口的羊角蜜成了水果攤上的“新寵”。這種外形似羊角、口感脆嫩如梨、甜度堪比蜜瓜的水果,既能解渴又能解暑,深受大家喜愛。但很多人買羊角蜜時總踩坑:要么買回家發(fā)苦發(fā)澀,要么果肉松散沒水分,要么甜度不夠像啃黃瓜。其實,挑選羊角蜜有技巧,學(xué)會這6個小竅門,保證你每次都能買到皮薄肉厚、香甜多汁的優(yōu)質(zhì)果。
竅門一:看外形,選“身材勻稱”的
優(yōu)質(zhì)羊角蜜的外形有講究:首先要“直溜”,盡量選整體筆直、沒有明顯彎曲的,彎曲的果實可能生長過程中受力不均,果肉容易松散;其次看“頭部”,頂端的尖部要圓潤,不要選尖部過尖或有凹陷的,這類果實可能成熟度不夠;最后看大小,中等大小的羊角蜜口感最佳,太大的可能纖維粗,太小的則甜度不足,一般長度在20-30厘米、直徑5-8厘米左右比較合適。
另外,羊角蜜的表皮應(yīng)該是光滑的,帶有自然的弧度,像“飽滿的羊角”。如果表皮有明顯的褶皺、凸起或斑點,可能是生長過程中養(yǎng)分不足或受過損傷,口感會打折扣。
竅門二:觀顏色,認準“青黃漸變”色
很多人覺得羊角蜜越黃越甜,其實這是誤區(qū)。新鮮成熟的羊角蜜,表皮顏色是“青中帶黃”的漸變色調(diào):底部(靠近果柄的一端)偏青綠色,中部逐漸過渡到淺黃色,頂端略帶淺黃。這種自然的色彩變化,說明果實接受光照均勻,成熟度剛剛好。
如果表皮整體呈深綠色,說明果實還沒成熟,口感會發(fā)澀;如果整體發(fā)黃甚至發(fā)橙,可能是過度成熟或存放時間太長,果肉容易變軟、發(fā)面,失去脆嫩的口感。還有一種“白皮羊角蜜”,顏色偏乳白,挑選時要選表皮有淡淡黃色暈染的,純白無光澤的可能甜度不足。
竅門三:摸硬度,“稍軟有彈性”最佳
成熟的羊角蜜硬度有講究,用手輕輕按壓果皮(不要太用力),如果感覺“稍軟且有彈性”,松手后能快速回彈,說明果肉飽滿、水分充足;如果按壓時硬邦邦的,毫無彈性,大概率是沒熟,吃起來會澀口;如果一按就塌陷,甚至能感覺到果肉發(fā)軟,說明已經(jīng)過熟或變質(zhì),可能果肉已經(jīng)發(fā)酵,有酒味。
另外,摸表皮時要注意,優(yōu)質(zhì)羊角蜜的表皮雖然光滑,但能感覺到輕微的“顆粒感”,這是自然生長的果毛殘留,反而說明新鮮;如果表皮摸起來黏糊糊的,可能是存放時受潮變質(zhì),千萬別買。
竅門四:聞氣味,有“清香不刺鼻”的才好
成熟的羊角蜜自帶一股淡淡的果香,湊近聞時,能聞到清新的甜瓜味,不刺鼻、不濃郁,是自然的香甜氣息。這種氣味說明果實糖分積累充足,口感一定不會差。
如果聞起來沒什么味道,說明成熟度不夠;如果氣味過于濃烈,甚至帶有發(fā)酵味、酒精味,可能是存放時間太久,果肉已經(jīng)開始變質(zhì);還有些羊角蜜會有“青草味”,這是未成熟的表現(xiàn),吃起來會發(fā)苦。
竅門五:看果柄,“新鮮帶絨毛”更靠譜
果柄是判斷羊角蜜新鮮度的關(guān)鍵。新鮮采摘的羊角蜜,果柄應(yīng)該是翠綠的,帶有細小的絨毛,連接果實的部位緊實,沒有斷裂或枯萎的痕跡。如果果柄發(fā)黃、發(fā)褐,甚至已經(jīng)干枯脫落,說明果實摘下來很久了,水分和養(yǎng)分流失嚴重,口感會變差。
另外,選帶果柄的羊角蜜還有個好處:能看出是否是“催熟果”。自然成熟的果柄與果實連接緊密,而催熟的果實可能因為成熟過快,果柄容易脫落,或連接處有明顯的人工處理痕跡。
竅門六:掂重量,“沉甸甸”的水分足
同等大小的羊角蜜,要選手感沉甸甸的。這類果實果肉密度高,水分和糖分都更充足;如果感覺輕飄飄的,說明果肉疏松,可能是生長時缺水或成熟度不夠,吃起來會干柴、沒味道。
不過要注意,重量適中即可,不要盲目選過重的。有些羊角蜜可能因為水分過多(比如澆水太頻繁),雖然壓秤,但甜度會被稀釋,口感反而寡淡。
避坑提醒:這3種羊角蜜再便宜也別買
1. 表皮有破損或蟲眼的:這類果實容易被細菌污染,存放時間短,還可能有殘留農(nóng)藥;
2. 形狀怪異的:比如一頭粗一頭細、歪歪扭扭的,大概率是生長不良,果肉分布不均;
3. 切開后籽多且硬的:優(yōu)質(zhì)羊角蜜的籽少且軟,可直接吃,如果籽又多又硬,說明品種差或沒成熟。
學(xué)會這6個竅門,下次買羊角蜜時照著選,保準能挑到皮薄肉厚、咬一口爆汁、甜度爆表的優(yōu)質(zhì)果。夏天用羊角蜜做沙拉、榨果汁,或直接冷藏后吃,清爽又解膩,趕緊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