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遇黃河濕地
去年深秋的一天,我?guī)е鄼C,獨自驅車前往城郊外的黃河濕地。那是一片我曾聽人提起卻從未踏足的地方。有人說,那里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也有人說,那是城市邊緣最后的一片寧靜之地。
我本只是想換個環(huán)境,換個心情。最近工作壓力大,生活節(jié)奏快,我總覺得心里空落落的。那天,天空出奇地晴朗,陽光像被濾過一般,柔和而溫暖。我沿著蜿蜒的小路前行,耳邊是風吹過蘆葦的沙沙聲,仿佛在低語。
“這地方真美。”我自言自語。
二、邂逅老攝影師
正當我站在一處高地,試圖尋找最佳拍攝角度時,一個聲音從身后傳來:“小伙子,別站在風口上,容易著涼?!?/p>
我回頭一看,是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穿著一件舊夾克,肩上背著一個老式相機包,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
“謝謝您。”我禮貌地回應。
“你是第一次來這兒?”他邊說邊走到我身邊,目光卻始終望著遠處的蘆葦蕩。
“是的,聽說這兒的秋景很美?!?/p>
“美?不光是美,是活的?!彼D了頓,“你看那些蘆葦,風吹過來的時候,像不像在跳舞?”
我順著他的視線望去,果然,金黃的蘆葦在夕陽的映照下隨風搖曳,宛如一群舞者在金色的舞臺上翩翩起舞。
“您常來這兒?”我好奇地問。
“嗯,幾十年了。”他輕聲說,“年輕的時候,我是這兒的護林員,后來退休了,就經常來拍照片。這片地兒,我閉著眼都能找到最好的角度?!?br/>三、光影中的故事
他一邊說,一邊從包里拿出一臺老式膠片相機,動作熟練地調整著參數。
“這臺相機跟我三十年了,雖然現在大家都用數碼的,但我還是喜歡膠片的感覺?!彼χf。
我看著他那專注的眼神,突然覺得他像是在和一位老朋友對話。
“你拍過人像嗎?”他問我。
“偶爾拍,但不太擅長?!?br/>#不一樣的早秋漫游季#
“拍人像難,拍自然更難。”他說,“自然不會聽你指揮,它有自己的節(jié)奏。你得等,得看,得感受。”
我點點頭,心中卻有些不服氣。攝影不就是按下快門嗎?
他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說:“你以為攝影只是記錄,其實它是在和時間對話?!?/p>
這句話讓我一愣。
“我年輕時也這么想,后來才發(fā)現,每一張照片背后,都藏著一段故事。比如這張?!彼麖陌锬贸鲆粡埛狐S的照片,遞給我。
照片上是一對年輕男女站在蘆葦叢中,笑容燦爛。背景是夕陽下的黃河濕地,金黃一片。
“這是我妻子和我結婚前拍的。”他輕聲說,“那時候她剛從城里調過來工作,第一次看到這片蘆葦,就愛上了?!?/p>
我望著照片,再看看眼前這位老人,突然覺得這片濕地不只是自然的風景,更承載著一個人的青春與記憶。
四、情緒的起伏與領悟
那天,我拍了不少照片。有夕陽下的蘆葦,有水面上的倒影,也有幾只掠過天際的候鳥。但最讓我難忘的,是那位老攝影師的話。
“攝影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留住那些你想記住的瞬間。”他說。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最近的焦慮和不安,或許正是因為忘記了停下腳步,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您還會繼續(xù)來這兒嗎?”我問。
“當然?!彼χ爸灰疫€能走動,這片地兒就是我的第二個家。”
夕陽漸漸西沉,天邊泛起一抹橙紅。我收起相機,和他告別。
五、歸來與思索
回到家中,我把那天拍的照片一張張翻看。有些畫面清晰,有些略顯模糊,但每一張都似乎在講述一個故事。
我開始明白,攝影不僅僅是技術的積累,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就像那位老人所說,自然有自己的節(jié)奏,而我們要做的,是用心去聆聽。
如今,我依舊會抽空前往黃河濕地。有時是一個人,有時帶著朋友。我開始嘗試用鏡頭記錄下更多的細節(jié)——風的軌跡、光影的變化、還有那些不經意間流露的情感。
黃河濕地依舊如初,蘆葦搖曳,夕陽斜照,金黃一片。而我,也在這片詩意的背景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節(jié)奏與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