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又玩出了新花樣,這次輪到GLC純電版登場了。說實話,現(xiàn)在滿大街都是新能源,那些個大廠哪能沉得住氣?不管你是不是奔友,心里難免都得嘀咕一句:奔馳這回到底搞出了什么幺蛾子?是不是隨大流拼參數(shù),還是說真有點屬于自己的東西?咱今天就聊聊奔馳GLC純電版,為啥這一臺車能夠在一眾新勢力和傳統(tǒng)品牌里,還讓人忍不住圍觀。
先問個最直白的問題:一輛純電SUV,最大的賣點是什么?是續(xù)航,是空間,還是高高在上的身份象征?從奔馳這回的動作來看,真是三管齊下,樣樣都想拿捏到位。首先,官方吹出來的續(xù)航713公里——這個數(shù)字一出,別管你信不信,反正就擺在那兒,直接懟上了那些天天宣傳“續(xù)航全能王”的國產(chǎn)新勢力車企。不過,我們都知道,WLTP這個標準,對中國用戶來說,其實就是“看一樂”,跑得到還是跑不到,全靠駕駛習慣和天氣說了算。所以,把這東西當做選買理由,也算是“同行間彼此心照不宣的小小謊言”罷了。
奔馳這波操作是真會挑中國用戶喜歡的點下手。國產(chǎn)版不光來了個“軸距加長”,還上了6座,直接把“空間焦慮”按在地上摩擦。汽車這玩意兒哪怕是電車,咱中國人買車就是講究局促那點地方能做多少“加法”——奔馳這思路,確實是摸對了中國市場的“脈”。另外那什么540升后備廂、可以擴展到1700多升,前備廂能塞點雜物,這不就是“宜家宜旅好搭檔”的劇本嗎?但尺寸加長和空間變大就一定意味這車就更好嗎?你是不是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車越造越大,人卻越來越?jīng)]耐心,結(jié)果停車難、堵車多、窄路繞不過——這背后的本質(zhì)問題,奔馳解決了嗎?車企都告訴你“我能裝我舒服”,可你真坐進去開開,發(fā)現(xiàn)是不是完全沒想象中那么回事?
說到格柵,這回GLC純電版學會了燈光秀。發(fā)光格柵、942顆像素燈珠、鎖車充電來波動畫——你以為奔馳只是圖個好看?問一句:一臺豪華SUV搞這么多炫技,是在賣未來感,還是在拼小孩心情?別說,路上一亮燈,真有不少人覺得這是“逼格升級”的標志。但冷靜點看看:萬一用幾年,燈有一顆壞了,懂奔馳售后報價的,心里還不咯噔一下?而且外觀上這種“數(shù)字像素風”,和現(xiàn)在滿路都是LED的中國國產(chǎn)車比,真說顏值多超前也談不上。歸根到底,它想拼的,是一份“我是奔馳,傳統(tǒng)品牌玩科技也能壓你一頭”的排場心理。
內(nèi)飾上那一米長的39.1英寸聯(lián)屏,老實講,在一眾搞懸浮屏、太空艙的國產(chǎn)車里面,也不算稀罕物。但奔馳的做工和氛圍感,是有兩把刷子的,關(guān)鍵是這回居然還跟微軟、谷歌AI牽上線,說啥“新一代人機交互”——抬頭又要能喊“小冰”,揮手就管用AI,似乎你不懂用還跟不上潮流。到底好不好用?且看量產(chǎn)之后用戶怎么吐槽。往深了問一句,車載AI再多新招,駕駛本身是不是被淡化成了“移動車載客廳”這事兒,真的更靠譜嗎?科技讓車越來越聰明,人的專注和判斷是不是更容易被偷走?
再聊動力。490馬力、3秒多提速,看著確實心動。空氣懸掛、智能四驅(qū)、四輪轉(zhuǎn)向,這些個配置,奔馳真的舍得下本。可大部分家用SUV車主,日常不就是“市區(qū)帶步+周末郊游”,真的有那么多機會發(fā)揮出“奔馳性能”?你天天躲著限速拍照,買臺頂級性能SUV,最終拼的是“朋友圈刷屏”的談資。至于“10分鐘充303公里續(xù)航”?理論看看圖一樂,等真進了小區(qū),插頭夠不上、慢充快不了、排隊一小時見多了……光說參數(shù),不如實際體驗。
還有個值得琢磨的地方,奔馳把城區(qū)和高速領(lǐng)航輔助全配上了,說到底就是自動駕駛向L3靠攏。這些系統(tǒng)放歐盟、北美市場已經(jīng)試點多年,可到了中國路況,復雜得連人都發(fā)愁,機器真能識別得那么利索?把技術(shù)鋪得太前,背后其實考驗的不光是企業(yè)技術(shù)實力,還有對本土市場的理解。你信不信,上市前一定得過無數(shù)次本地適配和升級,才可能讓“領(lǐng)航”名副其實。否則,你有多喜歡科技,現(xiàn)實就給你潑多冷的水。
綜合感知系統(tǒng),也就是十幾個攝像頭和雷達,其實早被特斯拉、小鵬、蔚來這些卷成了標配。道理很簡單,安全總歸應該越來越高,但車主真正用這些智能安全配置,依然以“有用,但用不慣”為主。你什么時候見著哪個三四十歲的老司機,天天把所有智能輔助開到最大?但沒有還不行,別人有你不能少,用戶被“逼著升級”,心里是樂是苦,大家都清楚。
奔馳這一波氣勢洶洶進軍純電,又加長、又裝智能、又玩炫技,說到底,是不是對抗一眾國產(chǎn)和特斯拉的市場壓力呢?精打細算的是消費者,不買賬你再高大上都落空。想想五年十年以前的奔馳,是不是覺得品牌溢價還能嚇唬人?而現(xiàn)在,年輕人買電車看得是東西到底值不值,配置夠不夠誠意,售后是不是靠譜。豪華不再等于牌子、燈條、聯(lián)屏一掛,用戶要的是“新鮮感+實用性+可靠錢包”。奔馳高高在上習慣了,這把入局,能不能學會接地氣,才是它未來贏不贏得中國市場的關(guān)鍵。
寫到這里,回頭看看奔馳的打法——一手推廣科技、一手強調(diào)豪華,把牌面都亮出來了。問題在這兒:你一邊拼技術(shù)升級,一邊還得顧及舒適豪華,又還想搶占新能源新市場的頭部陣地,能做到面面俱到嗎?時下中國汽車市場變化這么快,稍有不慎就成了追趕者甚至局外人。奔馳敢于求變,固然可貴,但真想贏得用戶,還得往下看兩步:敢不敢給出老百姓用得上的實惠;能不能讓原本只屬于“遙不可及”的豪華實實在在落地到每次用車的細節(jié);最重要的是,別做樣子工程,別光做數(shù)據(jù)文章,別拿噱頭糊弄人。
好東西不用多解釋,時間和市場自然給答案。奔馳GLC純電版這一套組合拳,的確給中國的新老車主們拋出了選擇題。我們要的,是看上去的派頭,還是里面的真貨?是炫目的高科技,還是日常用起來方便舒心?我們選的,是一臺標榜身份的奔馳,還是一臺踏踏實實的好車?說到底,買車其實最怕的不是品牌變潮落伍,而是你掏了高價,最后發(fā)現(xiàn)那些人造光環(huán)花里胡哨,結(jié)果不過是自嗨一場。這個道理,奔馳懂不懂,我們等等看。#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