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但家住原陽縣某村的張某某和賈某某卻因雨棚問題鬧得不可開交,兩家本是前后院鄰居,共用一個通道。張某某家的房屋年久失修,加蓋了雨棚,沒想到雨水的流向問題引發(fā)了賈某某的強烈不滿,賈某某也在在緊鄰張某某房屋東墻面搭建了雨棚。雙方在雨棚設置上各執(zhí)一詞,矛盾越鬧越大。
最終,這場鄰里糾紛對簿公堂,原陽法院一審判決雙方各自拆除侵權部分的雨棚,新鄉(xiāng)中院二審進一步明確:張某某改造雨棚后,不得直接向房屋東墻外路面排水。
判決下來了,但執(zhí)行卻遇上難題。賈某某堅決要求雨水絕對不能流到自家這邊,張某某卻覺得加根排水管就能解決問題。雙方僵持不下,甚至多次信訪,鄰里矛盾一觸即發(fā)(圖片來自網(wǎng)絡,與本文無關)。
DAY1
法院出手,化解有道
面對這個“燙手山芋”,原陽法院沒有簡單采取強制措施,而是用“辦好小案件、守護大民生”的智慧巧妙化解。
DAY2
領導親自接訪,聽懂百姓心聲
院領導主動約訪雙方,沒用晦澀的法言法語,而是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話耐心解釋判決內容,一一解答疑問。同時,還啟動了聯(lián)動機制,請來鄉(xiāng)鎮(zhèn)、村干部一起做工作,形成了“法院釋法明理+屬地溫情化解”的工作模式。
DAY3
多方聯(lián)動,共尋解決方案
在明確了問題癥結后,法院聯(lián)合當?shù)亟值擂k事處、村委會組成調解團隊,既講法律道理,也談鄰里人情。法官從法律層面講清拒不執(zhí)行的法律后果,村干部們則從睦鄰友好的角度耐心勸導。經(jīng)過多次協(xié)調,最終達成了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張某某限期改造雨棚確保不往賈某某家方向排水,賈某某也配合拆除自家雨棚。
DAY4
跟蹤回訪,確保落實到位
方案定了,法院工作卻沒停。執(zhí)行法官每周電話了解進度,多次到現(xiàn)場監(jiān)督施工、協(xié)調解決改造中的難題,最終促使雙方按期完成了改造,這起鄰里糾紛圓滿解決。
DAY5
小案件,大道理
這起看似普通的鄰里糾紛,折射出基層治理的大智慧。在處理基層看似普通的小案件時既要堅守法律底線,也要兼顧人情事理;既要解決當下問題,也要著眼長遠和諧。原陽法院沒有就案辦案,而是本著“實質性解決糾紛”的理念,將審判、執(zhí)行與信訪工作有機結合:
用耐心傾聽代替簡單裁判,讀懂群眾真實訴求;
用實地調研代替紙上談兵,找準問題最佳解法;
用多元聯(lián)動代替單打獨斗,匯聚基層治理合力;
用跟蹤回訪代替一判了之,最終實現(xiàn)“案結事了人和”,讓司法有力度更有溫度。
供稿:楊 ? 洋
編輯:關瑞紅
初審:閆智峰
終審:劉 ?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