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種感覺:今年9月的天氣,像是被誰按了“混亂加速鍵”?
一邊是北方暴雨破紀錄,河南、山東、陜西連下幾天大雨,一邊是南方“秋老虎”死扛高溫;冷空氣一波接一波南下,臺風胚胎又在西太平洋扎堆冒頭……更嚇人的是,氣象圖上密密麻麻的臺風路徑線,像蜘蛛網(wǎng)一樣鋪滿整個太平洋,看得人眼花繚亂。
這到底是怎么了?是不是要“捅臺風窩”了?第17號臺風“米娜”真的要來了?別急,今天圈叔就來捋一捋這團“天氣亂麻”,看看接下來到底會發(fā)生什么。

暴雨南下,北方雨水“爆表”了!
先說眼下最實在的事——雨太大了!
最近幾天,如果你在北方,可能已經(jīng)感受到了這場秋雨的“狠勁”。從四川、河南、山東一路向東,再到湖北、安徽、江蘇,一條寬闊的降雨帶正緩慢南壓,所到之處,不是大雨就是暴雨,部分地區(qū)甚至打破了9月歷史降雨極值。

這可不是普通的秋雨,而是典型的華西秋雨加持下的“加強版”。更關鍵的是,這次降雨背后,不是單一系統(tǒng)在搞事,而是多個天氣系統(tǒng)“組團作案”:
內(nèi)陸出現(xiàn)氣旋性環(huán)流,像一個吸水的漩渦;配合上低壓切變線,把南方的暖濕空氣瘋狂往北送;再遇上南下的冷空氣,在北方形成強烈對流,結(jié)果就是雨下得又猛又久。
最夸張的是河南、陜西一帶,部分地區(qū)累計雨量已經(jīng)超過100毫米,相當于半個月的雨一天倒完。城市內(nèi)澇、農(nóng)田積水、交通受阻……影響不小。

而接下來,這波強降雨還會繼續(xù)南移,云南、貴州、湖南、湖北都將陸續(xù)迎來明顯降水。不過到了江浙滬一帶,雨勢會明顯減弱,預計只有10-25毫米的小到中雨,算是“蹭了個邊”。
但別高興太早——北方的雨還沒完!隨著新一波冷空氣蓄勢待發(fā),內(nèi)蒙古、山西、河北等地可能再次迎來極端性強降雨。氣象模型顯示,這輪降雨強度不低,25毫米以上的大雨范圍不小,局部甚至可能達到暴雨級別。
換句話說,北方的入秋進程,是被一場場暴雨“砸”出來的。

冷空氣活躍,北方氣溫“跳水”了!
說到冷空氣,它最近可是“出勤率”超高。
9月中旬,一股較強冷空氣正在醞釀,預計很快就要南下。它的前鋒已經(jīng)影響內(nèi)蒙古等地,像海力素這樣的地方,最高氣溫直接從27℃“跳水”到14℃左右,降幅超過10℃,體感瞬間入秋。
這股冷空氣不僅降溫猛,還會進一步壓縮副熱帶高壓的地盤。目前副高還頑強地控制著江南、華南,所以南方高溫依舊,“秋老虎”不肯退場。但隨著冷空氣不斷試探南下,副高遲早要退守海上,到那時,南方的酷熱才能真正緩解。
所以,北方的朋友,該翻出外套了;南方的朋友,再忍一忍,秋天已經(jīng)在路上了。

臺風胚胎98W生成!“米娜”要來了?
說完陸地上的事,咱們把目光轉(zhuǎn)向海洋——西太平洋最近可不太平。
最新監(jiān)測顯示,一個熱帶擾動正式編號為98W,位置就在菲律賓以東洋面。雖然目前它還只是個低壓系統(tǒng),中心氣壓1005百帕,離臺風標準還差一口氣,但它的潛力不容小覷。
根據(jù)歐洲ECMWF模擬,98W未來可能沿著近海向北移動,進入南海,并在溫暖海溫的加持下逐漸增強。路徑上看,有可能靠近廣東沿海,時間點大概在9月19日前后。

美國GFS模型甚至預測,它可能以熱帶風暴級別接近珠三角,帶來明顯風雨影響。
如果它真的發(fā)展起來,很可能就是今年的第17號臺風——“米娜”。
但別急著下結(jié)論!目前98W結(jié)構(gòu)松散,發(fā)展緩慢,能不能成功“轉(zhuǎn)正”成臺風,還得看接下來幾天的海溫、垂直風切變、水汽輸送等條件是否配合。畢竟,很多胚胎都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后在海上默默消散。

臺風線太密!真要“捅窩”了?
更讓人頭皮發(fā)麻的是——氣象圖上的臺風路徑集合預報密密麻麻,幾乎覆蓋了整個西太平洋。
不僅有98W的路徑,還有西北太平洋中部、南海區(qū)域的多個熱帶擾動同時活躍。GFS甚至預測,9月下旬可能還有一個系統(tǒng)爆發(fā)增強,中心氣壓直逼935百帕,有發(fā)展成超強臺風的趨勢,且路徑指向我國。

這么多線扎堆,是不是意味著“臺風窩”要被捅了?
其實不然。集合預報的“密集”更多反映的是不確定性高,而不是一定會生成多個臺風。目前來看,真正有發(fā)展?jié)摿Φ?,還是98W和后期可能在遠洋生成的系統(tǒng)。
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副高南落、海溫偏高,西北太平洋已經(jīng)進入臺風活躍期。未來兩周,臺風生成概率明顯上升,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這9月的天氣,真是冷的冷、熱的熱、下的下、還要防臺風……你說,它是不是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