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城,橋連橋,踏過橋頭不彎腰?!本彶锦庑杏阱ш柦诸^,心中不免尋思:歌謠中連綴不盡的橋,而今究竟何在了?
濮上園七孔拱橋: “拱體似蛟龍出水,雄跨一灣碧波”,濮上園的七孔拱橋甫一入目,便自帶柔婉的“江南濾鏡”。百米橋身如長虹臥波,靜臥湖心,七個半圓橋孔與水中倒影完美契合,勾勒出串串皎潔的圓月。時有游船欸乃,悠然穿洞而過,驚起三兩水鳥,翅尖點破水鏡,漾開圈圈漣漪。佇立橋頭,但見兩岸垂柳如煙,依依拂水,更有田田荷葉擎起粉荷,娉婷搖曳。此情此景,恍然間令人疑心一腳踏入了水墨氤氳的江南水鄉(xiāng)。此處的浪漫,便是這“不出濮陽,便能拾取的詩意棲居”。
音樂橋: 踏上音樂橋,足尖輕點之處,仿佛叩響了無形的琴鍵。每一步落下,都可能喚醒一段輕靈的旋律,音符自腳下流淌,跳躍在行人的步履間。白日里,它是穿梭車流中的“隱形歌者”,用悅耳的音符悄然溶解都市通勤的疲憊;待夜幕溫柔垂落,七彩燈光與悠揚(yáng)樂聲交織纏繞,織就一張夢幻的網(wǎng)。散步的人們不自禁地跟著節(jié)奏輕輕搖擺,連習(xí)習(xí)晚風(fēng),也仿佛沾染了樂聲的活潑,在發(fā)梢衣角間輕盈起舞。這里的浪漫,是“行走即踏歌,步履皆成韻”的微醺歡愉。
金堤路橋: 在濮陽人的記憶里,金堤路橋的盛夏自帶著沁人心脾的“天然降溫屬性”。當(dāng)暮色四合,暑氣漸消,橋上便成了納涼的露天客廳。幾張草席就地鋪開,幾把小馬扎支棱起來,大爺們的楚河漢界即刻硝煙彌漫,阿姨們家長里短的絮語伴著笑聲在晚風(fēng)里飄散。孩童們追逐嬉鬧的身影,裹挾著河畔的涼風(fēng)掠過橋面。河水帶來的濕涼氣息,混合著岸邊草木的清新芬芳,絲絲縷縷,溫柔地驅(qū)散了白晝殘留的燥熱。金堤路橋的夏天,是蒲扇輕搖、蟬鳴聲聲,刻在老城骨子里的“地道濮陽味道”。
振興路橋: 作為城市新銳的“顏值擔(dān)當(dāng)”,振興路橋在晝夜交替間,上演著光影的“變奏曲”。白晝之下,它是線條簡潔、氣度恢弘的交通動脈,奔涌的車流與瀲滟的湖光相映成趣,動靜相宜。而當(dāng)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橋體的輪廓被精心設(shè)計的燈光逐一點亮、勾勒。流暢的曲線瞬間化作一條璀璨奪目的光之絲帶,輕盈地橫跨于幽深的湖面之上。隨手定格,鏡頭里便是光影迷離、如夢似幻的“氛圍感大片”,無怪乎成為年輕人追逐光影、打卡留影的潮流新寵。
開州路橋: 作為濮陽人朝夕相處的“通勤搭檔”,開州路橋早已融入城市的脈搏。晨曦微露,它鋼鐵的臂膀便承托起奔涌的車流,匯成早高峰激昂的生活序曲;暮色四合,歸途的引擎聲在晚霞余暉中低吟淺唱,為歸家路鍍上一層溫暖的柔光。橋欄邊,偶爾有步履匆匆后的短暫停駐,目光追隨著腳下河水悠悠東流,看兩岸樓宇漸次點亮萬家燈火。這座橋或許不夠驚艷奪目,卻最懂這座城市的心跳與呼吸,最懂你日復(fù)一日的匆忙奔波與歸家一刻的溫柔繾綣——畢竟,每日必經(jīng)的風(fēng)景里,沉淀著最真實、最熨帖的人間煙火。
金堤河橋: 金堤河橋,是濮陽縣人心頭一位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伙計”。斑駁的橋身鐫刻著深深淺淺的紋路,如同歲月親手撫摸留下的皺紋與年輪。老一輩人仍清晰記得它最初質(zhì)樸的模樣,那是時光深處的剪影;年輕人倚欄遠(yuǎn)眺悠悠河水,耳畔是長輩講述的、與老橋共生的陳年往事。如今,老橋雖已披上新裝,卻依然守護(hù)著那份最本真的質(zhì)樸氣質(zhì)——河水不舍晝夜,依舊東流;故事如河水源源不絕,仍在代代相傳。每一次路過,都仿佛輕撫過一段鮮活流動的鄉(xiāng)土歷史,感受著歲月沉淀的溫度。
龍鳳呈祥橋(龍橋 & 鳳橋): 在濮陽縣的河面上,一對“祥瑞圖騰”傲然挺立——昂首欲飛的龍橋與展翅翩躚的鳳橋,共同構(gòu)成了令人矚目的“吉祥CP”,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標(biāo)志性風(fēng)景。龍橋的威嚴(yán)雄健與鳳橋的靈動飄逸隔水相望,剛?cè)岵?jì),完美演繹著“龍鳳呈祥”這一流淌千年的美好愿景。白晝之下,它們氣勢如虹,引人駐足;待到華燈初上,精心設(shè)計的燈光勾勒出更加夢幻靈動的輪廓,流光溢彩,美不勝收。路過的行人,總會情不自禁地多望幾眼——畢竟,誰能拒絕這兩座自帶“好運(yùn)Buff”、承載著無限祝福的橋呢?
濮陽白堽黃河公路大橋: 一橋飛架,天塹通途!2024年3月18日,省道304濮陽白堽黃河公路大橋這條“鋼鐵巨龍”正式騰躍于黃河之上,成為賦能黃河流域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強(qiáng)勁動脈。作為連接河南濮陽(起點位于濮陽縣白堽鄉(xiāng)關(guān)莊村)與山東菏澤(終點位于山東鄄城縣董口鎮(zhèn))的黃金通道,這座總長14.065公里的跨黃特大橋,以雙向六車道、設(shè)計時速100公里的現(xiàn)代化高標(biāo)準(zhǔn),徹底重塑了豫魯兩省的交通版圖。它讓曾經(jīng)隔河相望、舟車輾轉(zhuǎn)的濮陽與鄄城,實現(xiàn)了夢寐以求的“直通直達(dá)”,從此告別了漫長的繞行歷史,為兩岸經(jīng)濟(jì)騰飛與民生福祉架起了堅實的金橋。
#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