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

晨光里,母親用竹刷細細刷洗陶壺的聲響,是日子最初的韻腳。她總說老壺要養(yǎng),就像日子要品,沸水沖入的剎那,蜷縮的茶葉緩緩舒展,滿屋茶香里,藏著最樸素的生活哲學。這讓我想起蘇軾筆下“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的清歡,原來詩意從不在遠方,就在這尋常茶湯里。
樓下修鞋的老張,總在工具箱里備著塊絨布,補好的鞋邊總要細細擦過。有次問他何必如此較真,他笑著說:“鞋要合腳,活要盡心,都是一樣的理?!边@話恰似曾國藩所言“做好小事,熬過難事,竟成大事”,那些藏在細節(jié)里的堅持,正是生活饋贈的智慧。他窗臺上的仙人掌,在鋼筋水泥間倔強地開著黃花,成了街角最動人的風景。
暮春的傍晚,常去巷口的雜貨店。老板娘總記得常客的喜好,給放學的孩子多塞顆糖,幫獨居的老人捎袋鹽。那日雨大,她把傘塞給我,自己頂著塑料布關門??粗曛兴纳碛?,忽然懂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溫暖,煙火氣里的善意,從不是驚天動地的壯舉。
冬夜讀書至倦,煮一碗熱湯面。聽著水沸的聲響,切上幾片青菜,打個荷包蛋,暖意從舌尖漫到心底。羅曼·羅蘭說“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這份熱愛,便藏在深夜的一碗面里,藏在清晨的一杯茶中。
生活從不是濃墨重彩的油畫,而是散落著煙火氣的水墨長卷。陶淵明在“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里覓得心安,辛棄疾于“燈火門前笑語”中撞見歡愉,我們亦能在柴米油鹽的瑣碎里,打撈起屬于自己的溫暖與智慧。
不必追逐所謂的詩和遠方,當我們用心對待每一件小事,認真珍惜每一份善意,平凡的日子便會綴滿詩意的星光。就像那些在歲月里慢慢沉淀的美好,終將把尋常歲月,釀成最醇厚的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