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保時捷在慕尼黑車展上整了個大活兒——Cayenne Electric(卡宴純電版)居然能“隔空充電”了!你沒聽錯,就是那種不用插槍,把車停上去就能自動充的無線充電系統(tǒng)。這畫面,是不是有點像科幻電影里的場景?以前總覺得這種技術(shù)離我們很遠,結(jié)果保時捷直接把它搬到了展臺上,還宣布能買了!不過等等,這玩意兒真香嗎?還是說只是“聽起來很厲害”?
說實話,看到這技術(shù)第一眼我是有點上頭的。想象一下,冬天懶得下車插充電槍,夏天暴雨天不想淋雨,你只需要把車穩(wěn)穩(wěn)停在自家車庫那個充電基座上,系統(tǒng)自動識別,懸架一降,充電就開始了。整個過程優(yōu)雅得像個貴族晚宴,上桌第一個動筷的都是你。而且保時捷這套系統(tǒng)不是“半成品”,人家已經(jīng)實打?qū)嵞苡昧?。基座集成度很高,控制單元、感?yīng)線圈全塞進去了,一條線搞定,看著就干凈利落。
更關(guān)鍵的是,它不是花架子。峰值功率能到11kW,這什么概念?差不多和現(xiàn)在主流的家用交流充電樁一個水平了。充一晚上,第二天滿電出門,完全沒問題。而且它適應(yīng)性強,-40℃到50℃都能工作,北方的冬天、南方的酷暑都不怕。防水也到位,雨天停車也不用擔(dān)心短路。最讓我安心的是,它有異物和活體檢測——萬一你家貓偷偷趴在充電區(qū)睡覺,系統(tǒng)會立馬停充,安全這塊兒,保時捷是真沒含糊。
但問題來了,這么高科技的東西,錢包頂?shù)米??答案是……頂不住。整套系統(tǒng)要5000歐元買基座,車上感應(yīng)部分再加2000歐元,算下來差不多5.8萬人民幣,還沒算安裝費。這價格,都快趕上一輛五菱宏光MINI EV了!你說這是“真香”還是“勸退”?對普通家庭來說,這價格確實有點天塌了的感覺。但你得想想,買保時捷的人在乎這個嗎?人家要的就是那份“我跟別人不一樣”的感覺。無線充電對他們來說,不是剛需,是身份的象征,是科技感的炫耀資本。說白了,這就是“裝逼利器”,而且是頂呱呱的那種。
那其他車企就沒搞過這玩意兒嗎?其實早就有。寶馬、沃爾沃幾年前就展示過類似技術(shù),甚至還有試點項目。但為啥沒火起來?市場反響平平,最后都悄無聲息了。原因也不復(fù)雜:一是貴,二是效率沒比有線快多少,三是基礎(chǔ)設(shè)施太難普及。你總不能指望小區(qū)停車場每臺車位都裝個無線充電基座吧?所以,保時捷這次走的是“私有化路線”——只針對有獨立車庫的高端用戶。這思路其實挺聰明,不求大眾普及,先在小圈子里支棱起來。
咱們來對比下幾款豪華電動SUV。比如特斯拉Model X,它的充電方案非常成熟,超充網(wǎng)絡(luò)遍布全國,充電速度快得飛起,百公里加速隨便進4秒。但它有無線充電嗎?沒有。內(nèi)飾科技感強,但豪華氛圍跟保時捷比,還是差點意思。再看奔馳EQE SUV,內(nèi)飾那叫一個“氛圍燈大禮包”,豪華感拉滿,也有L2級輔助駕駛,但它也沒上無線充電,充電還是得老老實實插槍。最后看寶馬iX,底盤調(diào)校穩(wěn)如老狗,駕駛質(zhì)感一流,但同樣,無線充電?想都別想。
這么一圈看下來,保時捷這套無線充電,雖然貴,但確實是目前唯一能把“高科技+豪華感+便捷性”打包賣給你的品牌。它不解決大眾痛點,但它精準戳中了高端用戶的“爽點”。你說它實用嗎?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不如一根充電槍實在。但你得承認,當你朋友來你家車庫,看到你的卡宴純電版靜靜停在那塊發(fā)光的基座上,自動開始充電時,那種走路搖頭晃腦的排面,是別的車給不了的。
當然,這技術(shù)也不是沒槽點。5.8萬買個選裝,安裝還得另算錢,這價格真的不會讓老車主氣的蹦起來?而且萬一以后技術(shù)迭代了,這套系統(tǒng)會不會變成“老咕嚕棒子”?再者說,11kW的功率聽著不錯,但比起保時捷自家電樁的22kW,還是慢了一倍。說是黑科技,其實更像是“富人的小玩具”。
但話說回來,科技不就是從“少數(shù)人玩”開始的嗎?當年電動車也被說成“買菜車”,現(xiàn)在呢?保時捷這一招,至少讓無線充電從“實驗室概念”變成了“能買的商品”。哪怕現(xiàn)在只是小眾選擇,也比沒人做要強。說不定幾年后,這項技術(shù)成本降下來,普及到更多車型上,咱們普通人也能享受“停車即充電”的便利。
所以問題來了——這樣的保時捷無線充電技術(shù),你覺得是“真香”還是“打臉”?如果是你,你會愿意多花近6萬塊,只為體驗這種“無感充電”的儀式感嗎?你會怎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