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助貸新規(guī)”即將落地,越來越多的銀行披露了互聯網貸款合作機構名單。其中,還有不少外資銀行。
在3月末,上海銀行公布了零售信貸業(yè)務合作催收機構名單,共有9家。9月1日,該行進一步公布了“互聯網助貸業(yè)務合作機構名單”。與此前公布的名單相比較,字節(jié)系繼續(xù)上榜,且還新增一家公司深圳智領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平安系兩家公司也在名單中,分別為平安融易(江蘇)融資擔保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名單中還有作為融擔機構的中國投融資擔保股份有限公司。

9月4日,恒豐銀行發(fā)布的“互聯網貸款合作機構的公告”顯示,其合作的助貸機構包含大廠系平臺、保險類平臺和融擔系平臺三類。
其中大廠系平臺包括深圳智領皓海科技有限公司(字節(jié)系)、深圳智領星辰科技有限公司(字節(jié)系)、重慶兩心金誠科技有限公司(美團系)、螞蟻智信(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螞蟻系)。
保險系平臺包括陽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融擔系平臺包括合肥江淮汽車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安徽省興泰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平安普惠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9月12日,繼4月19日和5月15日之后,徽商銀行又一次披露了互聯網貸款業(yè)務合作機構名單,鹽鐵財經仔細對比發(fā)現,該行合作的公司沒有任何變化,只是在合作產品名稱上進行了微調,如字節(jié)旗下的“抖音放心借、抖音放心借小微”均去掉了“抖音”兩個字,直接稱為“放心借、放心借小微”。

此外,多家外資銀行也悄然扎入助貸賽道,并公布了合作名單。這些銀行包括東亞銀行(中國)、開泰銀行(中國)、友利銀行(中國)、韓亞銀行(中國)、富邦華一銀行、渣打銀行(中國)等。
9月10日,東亞銀行(中國)公布了9家合作機構,具體如下圖:

開泰銀行(中國)在8月26日公布了14家合作機構名稱,具體如下圖:

繼7月中旬公布了9家催收機構后,富邦華一銀行在8月6日一口氣公布了51家產品合作機構,具體如下圖:


韓亞銀行(中國)早在7月就公布了合作名單,合作機構共有13家,具體如下:

渣打銀行(中國)的合作機構共有4家,具體如下:

友利銀行(中國)則僅與云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公司展開互聯網貸款業(yè)務合作,涉及京東金條產品,涵蓋貸款業(yè)務獲客與營銷、運營服務及催收業(yè)務。
有觀點表示,近幾年來,由于金融市場環(huán)境迅速變化,外資行在國內經營面臨“水土不服”的情況。而布局互聯網貸款業(yè)務,拓展中國消費信貸市場,開辟新的增長點,可以視作它們深化本土化戰(zhàn)略的一部分。
另外,通過這些外資銀行的合作機構可以看出,這些外資銀行的合作方高度集中于螞蟻、京東、字節(jié)跳動等頭部流量平臺,且涵蓋民營銀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信機構等多類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