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心史筆 鮮活鐫刻
——序 招小波《當代詩人詩列傳》(鉑金卷)
文/ 薩仁圖婭

鮮活的群像鐫刻,生動的列傳呈現(xiàn),兼具文獻性、可讀性與思想性的詩體著作《當代詩人詩列傳》(鉑金卷),讓中國詩人及詩壇新秀的風貌得以彰顯,讓當代詩歌的魅力得以傳遞;為當代詩人立傳,為詩歌歷史存檔,招小波以獨特視角與責任擔當,歷時多年打磨《當代詩人詩列傳》系列,以“詩心”為魂,以“史筆”為骨,將當代詩人的形象與精神鮮活地鐫刻在文學豐碑上。

詩心為墨,勾勒詩人鮮活群像
《當代詩人詩列傳》(鉑金卷)動人之處,在于招小波始終以“詩心”觀照每一位詩人,并非采用枯燥的史料堆砌,也沒有陷入空洞的理論評述,而是將自己對詩歌的熱愛與對詩人個體的理解,融入到每一篇列傳的字里行間,無論是深耕詩壇多年的前輩大家,還是嶄露頭角的青年詩人,都不是抽象的“詩人符號”,而是擁有鮮活個性各具特色的 “立體的人”。開篇之詩《嬗變成農(nóng)民兒子的艾青》:“他被譽為‘大地之子,時代炬火’/“挺立在暴風雨中的巨人”/“行吟大地的歌者”/“太陽的兒子”,“他被寄養(yǎng)在大葉荷家/嬗變成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令他寫出不朽長詩/《大堰河,我的保姆》”,視角新穎,落筆有神,招小波讓具象長出情感的根,大堰河的場景在詩中復活,當詩壇泰斗艾青“嬗變”成“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所有的愛與感動都有了可觸的形狀。招小波寫《冰心,中國的“文壇祖母”》,不為尊者諱的“不待見”,“只有孩子們愛她/她獨自美麗/以愛之名,讓人間有味/她的文學作品/給孩子的靈魂提供了糧食/她以《繁星》《春水》詩集/成為中國第一代/寫現(xiàn)代詩的女詩人”,尤其是尾句“這位活了99歲的‘文壇祖母’/驗證了‘剩者為王’的定律”,意味深長且發(fā)人深省。招小波擅長從細節(jié)處捕捉詩人的特質(zhì),招小波在寫給霍俊明的詩《詩壇擺渡人霍俊明》:“他有幽蘭一樣的詩情/他有獨出機杼的詩評”,“詩情”“詩評”體現(xiàn)其創(chuàng)作與批評的互動性、文體與風格的融合性。他的《托陳金茂問候惠特曼》,這題目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與詩意聯(lián)想,“陳金茂是紐約傳播《詩經(jīng)》的星辰”,與惠特曼相隔200年同處紐約,形成跨越時空的文化呼應,“托”字構(gòu)建起跨越地域與時代的問候橋梁,“老了老了/那張弓/卻依然想一箭/射落空中翱翔的鷹”。將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與惠特曼的自由詩精神的詩意傳遞。他寫《香港奇女章誌文》,“她愛詩如蘭/自帶蘭芝之芳/游歷100多國/視野遼闊溢滿靈感”,以蘭留香,表達女詩人的高雅情懷。他寫《“一生只看風景”的卞之琳》,從《斷章》詩起,引用馮志評語“不必獨上高樓翻閱現(xiàn)代文學史/這星座不顯赫,卻含蓄著獨特的光輝。”借句運用,別具情韻。寫《曾在天安門國旗班的畢福堂》:“他用躬身的姿態(tài)/寫盡了中國的民生/“我的‘小名’叫故鄉(xiāng)/故鄉(xiāng)的‘小名’叫春節(jié)”,質(zhì)樸的鄉(xiāng)土鄉(xiāng)情鄉(xiāng)愁,體現(xiàn)在情感深度與意象豐富,足以引發(fā)共鳴。招小波引用詩人筆下最具代表性的詩句,更會挖掘詩句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這種“以細節(jié)見精神”的書寫,讓每一篇列傳都充滿了溫度,讓讀者既能讀懂詩歌的內(nèi)涵,更能讀懂詩人的靈魂。
史筆為骨,構(gòu)建詩壇生動檔案

如果說“詩心”讓這部作品充滿了溫度,那么“史筆”則為其奠定了厚重的根基?!懂敶娙嗽娏袀鳌罚ㄣK金卷)是招小波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對當代詩壇進行的一次系統(tǒng)性梳理與記錄。在書中,他不僅書寫不同風格、不同流派詩人風貌,更注重詩歌流派的演變以及詩歌與時代背景的互動,為讀者構(gòu)建了一幅脈絡清晰、內(nèi)容豐富的當代詩壇圖景。
多元的抒寫視角與獨特的藝術表達,招小波的這部作品兼具了廣度與深度。廣度上,書中收錄的270位詩人,涵蓋了不同年齡層、不同地域、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既有前輩大家,也有詩壇新秀;既有堅守傳統(tǒng)詩歌美學的詩人,也有探索先鋒詩歌表達的詩人;既有專注于都市題材的詩人,也有扎根鄉(xiāng)土書寫民生的詩人。這種多元的收錄,讓讀者得以全面了解當代詩壇的豐富性與多樣性。深度上,招小波對每位詩人的介紹都并非淺嘗輒止,而是深入挖掘詩人的創(chuàng)作歷程、藝術理念,以及其作品在詩壇中的影響與意義。這種兼具廣度與深度的記錄,讓這部作品成為了一部珍貴的當代詩壇 “生動檔案”,為后來者研究當代詩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招小波在列傳中還融入了自己對生命、對生活的深刻思考,讓筆下的作品不僅僅是對人物和時代的記錄,更具有了引人深思的精神價值。在每一篇列傳的結(jié)尾,他常常會用一段簡潔而富有哲理的文字,表達對主人公生命選擇的理解與感悟,或是對某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考與反思。這些文字沒有生硬的說教,而是從人物故事出發(fā),自然流淌出對生命意義、生活本質(zhì)的探討,讓讀者在感動于人物故事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生活、對所處的時代產(chǎn)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傳承與啟示,彰顯作品時代價值
在當代詩歌面臨邊緣化爭議的背景下,《當代詩人詩列傳》(鉑金卷)的出版,更具有重要的傳承意義與時代價值。一方面,這部作品為當代詩人提供了一個展示的平臺,讓更多優(yōu)秀的詩人與詩歌被讀者熟知,推動了詩歌的傳播與普及;另一方面,它也為當代詩歌的傳承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讓后人得以了解當代詩壇的真實面貌,延續(xù)詩歌的文脈。
以詩心捕捉靈動,以史筆鐫刻永恒,招小波以《當代詩人詩列傳》(鉑金卷)證明,詩歌從未遠離生活,詩壇也從未缺乏活力。這部作品如同一座橋梁,連接了詩人與讀者,連接了詩歌與時代,更連接了過去與未來,可為當代詩歌留下了一份鮮活而厚重的印記,也為每一位熱愛詩歌的人,帶來了一份關于文學、關于時代、關于生命的深刻啟示。《詩人列傳》不僅是對當代詩人個體的記錄與呈現(xiàn),更是對當代詩歌生態(tài)的一次梳理與反思。在招小波的筆下,我們不僅能夠看到不同風格、不同流派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貌,更能夠感受到他們在時代背景下對詩歌理想的堅守與探索。作品中既有對詩人創(chuàng)作成就的肯定,也不乏對詩歌發(fā)展過程中存在問題的理性思考;既展現(xiàn)了詩歌世界的美好與純粹,也不回避詩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面臨的困境與挑戰(zhàn)。這種客觀、全面的書寫態(tài)度,使得《詩人列傳》超越了單純的人物記錄,成為一部具有重要文獻價值與思想深度的作品。它為后來者研究當代詩歌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也為普通讀者了解當代詩歌打開了一扇便捷的大門,對于推動當代詩歌的傳播與發(fā)展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古老的文體,鮮活的群像,招小波以其對詩歌的熱愛與對詩人的尊重,用“列傳”這一古老的文體,為當代詩壇鐫刻下了一組鮮活的群像。對于詩歌愛好者而言,它是一部了解當代詩歌生態(tài)的“入門指南”;對于文學研究者而言,它是一份研究當代詩歌發(fā)展的重要 “參考資料”;而對于每一位讀者而言,它更是一次與百余位詩人對話、感受詩歌力量的美好旅程。這部作品的意義,還在于讓我們相信:詩歌永遠是人類精神世界中最璀璨的星辰之一,而每一位堅持創(chuàng)作的詩人,都是這星辰的點亮者。
為詩堅守的人,本身就是一首動人的詩
在當代詩壇的文獻記錄與人物書寫領域,招小波的《詩人列傳》無疑是一部極具分量與獨特氣質(zhì)的力作。在信息快速迭代、情感日益碎片化的時代,詩歌依然是人們精神世界的一方凈土,詩人依然是時代精神的守望者。招小波先生的《當代詩人詩列傳》(鉑金卷),以詩心為引,以史筆為基,將當代詩人的精神風貌與詩歌成就鮮活地鐫刻下來,這不僅是對當代詩人的致敬,更是對詩歌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為詩堅守,心有星河,招小波本身就是一首動人的詩。他的堅守,是對詩歌最真摯的熱愛;他的作品,是對生活最深情的告白。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種純粹的力量,一種不為名利所惑,只為心中熱愛而執(zhí)著追求的詩歌精神。
詩緣不期而遇,無關乎距離。結(jié)識招小波,是2017年在深圳的第十七屆國際華文詩歌筆會上,他來自香港,我從東北。那不僅是一場詩人與詩人的初識,更是一次詩歌靈魂的相遇。之后,他有兩首詩相贈《金雕,降落在詩歌之樹》與《草原詩人薩仁圖婭》,詩緣情而走近,緣相知而續(xù)篇。我得知多元身份的招小波,是香港先鋒詩歌協(xié)會會長,香港先鋒詩歌協(xié)會會長,中國詩歌流派網(wǎng)主持人,香港《流派》詩刊社社長兼主編,中國大灣區(qū)詩匯副主席等,涉足詩歌評論、文化推廣等領域。其創(chuàng)作風格兼具先鋒性與人文關懷,既關注個體命運,也反映社會背景。他在詩中所言:“但我用腦汁寫出的/詩壇人物詩/至今已寫了八百詩人/卻無一雷同”“每首詩都長著/個人特有的臉譜/每首詩都按下/個人獨有的指紋”。招小波的詩歌精神與藝術特質(zhì),我認為:一是以詩立傳的文化自覺,踐行“詩可以立傳,詩可以存史”; 二是詩意的個性化人物塑造,涉及近數(shù)百,決不重復;三是對傳統(tǒng)文化突破,為當代詩歌注入鮮活生命力;四是多元化的創(chuàng)作視角,文學、人物、社會等多個領域;五是詩意與哲理的深度融合,折射出對生命意義與社會價值等問題的洞察與思考。
用熱愛與執(zhí)著澆灌詩歌土壤,用行動與信念守護精神家園,為詩堅守的人,本身就是一首動人的詩,招小波如此!有著如詩般純粹的靈魂,?有著如詩般堅韌的意志,以自己的方式為詩歌注入新活力。從他到他所寫的每位為詩奔赴的人,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讓詩歌在新時代煥發(fā)出蓬勃生機,也讓自己成為詩歌發(fā)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印記。我們向每一位為詩堅守的人致敬,也堅信會有更多人走進詩歌的世界,在字句間觸摸情感脈搏,在韻律中感受精神豐盈,讓詩歌這顆浸潤著人文溫度的璀璨明珠,在時代浪潮中永遠閃耀不滅的光芒!

薩仁圖婭簡介
國家一級作家、民族文化學者,中國文學駿馬獎兩次獲得者,“十佳中國當代詩人”“國際華文桂冠詩人”“百年新詩最具實力詩人”“遼寧最佳寫書人”,是國際華文詩人筆會常務副主席、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名譽主席、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顧問、遼寧社科院特邀研究員、沈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沈陽城市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特聘教授、廣東東軟學院客座教授等。
出版作品集40余部,有塞爾維亞文本、蒙古語文本、英文文本,中墨互譯文本,以及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哈薩克文、朝鮮文版等 。
遼寧省委省政府授予“優(yōu)秀專家”,臺灣新詩學會頒“弘揚詩藝”, 國際炎黃文化研究會頒“龍文化金獎”, 蒙古國中央省授“議會90年獎章”、最高榮譽獎章,國際詩人筆會授“中國當代詩人突出貢獻金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