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領空進入無人機的事件,到現在反而撲朔迷離。盡管波蘭和北約、歐盟在官方層面都表示無人機是俄羅斯的,并稱俄羅斯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是對波蘭的侵犯,但波蘭民間并沒有像官方那樣群情激憤,對俄羅斯口誅筆伐。甚至一些波蘭網友還對無人機照片進行了仔細分析,認為進入波蘭的無人機至少有一部分是烏克蘭拼裝的,目的是嫁禍給俄羅斯。因為烏克蘭在戰(zhàn)場上已經越來越難以支撐,迫切需要把北約拉下水,以解救自身困境。

一位波蘭網友指出,一架形似俄羅斯“非洲菊”的無人機落在波蘭某處關著兔子的籠子頂上的照片在網上流傳甚廣,他又找到了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其中一張?zhí)貙懬逦@示無人機機頭用膠帶纏著。
據此推測,這架“非洲菊”無人機不是來自俄羅斯,而是來自烏克蘭,原因在于俄羅斯的“非洲菊”和“天竺葵”等無人機都是一次性使用,“非洲菊”充當誘餌,“天竺葵”負責攻擊。由于不考慮回收和重復使用,俄方不會在機頭或機身處纏膠帶。而烏克蘭在長期攔截俄羅斯無人機作戰(zhàn)中積攢了大量“非洲菊”殘骸,之后挑選部件拼裝成可用無人機。但由于心態(tài)急躁,并未掩蓋重新拼裝的痕跡,醒目的膠帶反而暴露了問題。
從防空情況來看,北約此次在波蘭的表現很差,參與攔截無人機的共有4個北約國家,但聯合程度很低,顯得手忙腳亂。根據波蘭外長西科爾斯基的說法,總共有20多架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但北約防空部隊只擊落了4架,其余的無人機因燃料耗盡或其他原因掉落在波蘭多處,機體完好、沒有彈痕。

在防空作戰(zhàn)中,北約還發(fā)現了成本問題。如果照現在的方式繼續(xù)下去,北約會因巨額消耗而難以承受。例如荷蘭空軍的F-35A隱身戰(zhàn)斗機使用AIM-9X空空導彈攔截“非洲菊”誘餌無人機,一枚AIM-9X的成本高達280萬美元,而一架“非洲菊”的成本不超過1萬美元,二者在價格上相差超過280倍。
相比之下,烏克蘭防空部隊的戰(zhàn)績顯得非常驚人,而且保持穩(wěn)定。不論俄羅斯每次攻擊使用多少無人機,也不管戰(zhàn)術如何變化,烏克蘭防空部隊對外公布的攔截成功率始終維持在90%以上,甚至宣稱連高超聲速導彈也能攔截。這與北約在波蘭的防空表現相比,形成強烈反差。
在此背景下,波蘭緊急向北約請求增援防空系統(tǒng),據美國彭博社報道,瑞典、荷蘭、捷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芬蘭以及波羅的海三國都已表示將向波蘭提供防空援助。

這一情況令烏克蘭陷入尷尬,不論是否是烏克蘭拼裝的“非洲菊”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嫁禍給俄羅斯,還是俄羅斯無人機因某些原因進入波蘭,北約都沒有因此群情激憤到啟動北約第五條、直接與俄羅斯開戰(zhàn),也沒有宣布出兵烏克蘭。相反,北約竭力避免與俄羅斯直接對抗,軍事重點轉向強化波蘭的防空能力。
同時,由于烏克蘭一直對外宣稱防空攔截率保持在90%以上,北約正好借此理由不急于向烏克蘭提供更多防空系統(tǒng)。在北約看來,烏克蘭防空能力表現強大穩(wěn)定,而波蘭防空作戰(zhàn)成績一塌糊涂,因此波蘭更需要防空系統(tǒng),也更迫切需要提升北約防空部隊的聯合訓練水平。
結果是北約的防空重點轉移到波蘭,烏克蘭接下來獲得的防空系統(tǒng)將明顯減少。烏克蘭一直宣傳的防空戰(zhàn)績,反而成了北約減少援助的最好借口,可謂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