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敢拒絕同學(xué),怕他們討厭我”“我明明不喜歡畫畫,卻還是報了畫畫班,因為媽媽說這樣大家會覺得我很乖”—— 討好型孩子的世界里,“被討厭” 是最可怕的事。他們像活在 “他人期待的牢籠” 里,把 “不被討厭” 當作最高目標,卻在一次次迎合中弄丟了自己。心理學(xué)家阿德勒曾說:“所謂自由,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這份勇氣,恰恰是討好型孩子最需要的成長禮物。用以下 3 個方法,能幫孩子打破 “怕被討厭” 的心理枷鎖,找回敢拒絕、敢做自己的勇氣。
?

方法一:用 “認知重構(gòu)” 打破 “被討厭 = 我不好” 的錯誤關(guān)聯(lián)?
討好型孩子的核心恐懼,是把 “被討厭” 和 “自我價值” 綁定:“他討厭我,說明我不夠好”“大家不喜歡我,是因為我做得不夠多”。這種錯誤關(guān)聯(lián),讓他們不敢有任何 “可能引發(fā)他人不滿” 的行為。想要幫孩子找回勇氣,首先要做的,是幫他們重構(gòu)認知 —— 打破 “被討厭 = 我不好” 的綁定,讓孩子明白 “有人討厭我,不代表我有錯,只是我們不一樣”。?
可以和孩子一起做 “認知拆解” 練習:當孩子因為 “拒絕幫同學(xué)寫作業(yè),擔心同學(xué)討厭自己” 而焦慮時,引導(dǎo)他思考三個問題:?
- “他討厭我,真的是因為我不好嗎?”(不是,是因為他的需求沒被滿足,這是他的事,不是我的錯);?
- “就算他暫時討厭我,會影響什么?”(可能他會幾天不跟我玩,但真正的朋友不會因為一次合理拒絕就一直討厭我);?
- “如果我為了不被討厭而幫他寫作業(yè),我會開心嗎?”(不會,我會熬夜,還會擔心被老師發(fā)現(xiàn),心里會不舒服)。?
通過一次次的拆解,讓孩子慢慢意識到:“被討厭不是災(zāi)難,也不是我的錯,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和喜好。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喜歡我,也不需要讓所有人都喜歡我?!?當孩子不再把 “被討厭” 等同于 “自我否定”,“怕被討厭” 的恐懼就會慢慢減弱,敢于拒絕的勇氣也會隨之生長。?
方法二:用 “小步嘗試” 積累 “被討厭也沒關(guān)系” 的體驗,讓勇氣從 “知道” 變成 “做到”?
對討好型孩子來說,“不怕被討厭” 不是靠 “想明白” 就能實現(xiàn)的,還需要 “實際體驗”—— 只有真正經(jīng)歷過 “拒絕后,就算被討厭也沒關(guān)系”,才能徹底相信 “被討厭不可怕”。家長可以幫孩子設(shè)計 “小步嘗試”,從難度低的 “拒絕” 開始,讓孩子在一次次成功體驗中積累勇氣。?
比如從 “拒絕小事” 開始:?
- 第一階段:拒絕 “無關(guān)緊要的請求”,比如同學(xué)問 “能不能借我一張貼紙”,孩子不想借,就試著說 “不好意思,我只有這一張,不能借給你”。這類請求被拒絕后,同學(xué)通常不會有強烈反應(yīng),孩子能輕松獲得 “拒絕后也沒被討厭” 的體驗;?
- 第二階段:拒絕 “稍微重要的請求”,比如同學(xué)讓 “幫忙帶零食”,孩子不想帶,就說 “我媽媽不讓我?guī)Я闶橙W(xué)校,沒辦法幫你帶”。此時即便同學(xué)有點不開心,孩子也會發(fā)現(xiàn) “就算他有點不高興,也不會一直討厭我,過幾天就好了”;?
- 第三階段:拒絕 “不合理的請求”,比如同學(xué)讓 “幫忙抄作業(yè)”,孩子勇敢說 “抄作業(yè)是不對的,我不能幫你”。當孩子發(fā)現(xiàn) “拒絕不合理請求,不僅不會被討厭,還會得到老師和家長的支持”,勇氣會進一步增強。?
每完成一次 “小步嘗試”,家長都要和孩子復(fù)盤:“你看,這次你拒絕了同學(xué),他沒有一直討厭你,對不對?而且你自己也覺得很輕松,沒有像以前那樣委屈自己,這就是勇敢的收獲呀!” 通過這種 “小步積累”,孩子會慢慢從 “知道被討厭沒關(guān)系”,變成 “真的敢面對被討厭”,勇氣也會在一次次實踐中扎根。?
方法三:用 “自我價值清單” 強化 “我本身就值得被愛”,讓勇氣有 “底氣”?
討好型孩子之所以怕被討厭,本質(zhì)是 “自我價值感低”—— 覺得 “我只有滿足別人的需求,才值得被喜歡;如果我不討好,就沒人會喜歡我”。想要讓孩子真正擁有 “被討厭的勇氣”,還需要幫他們建立 “不依賴他人評價” 的自我價值感,讓孩子明白 “我本身就值得被愛,不需要靠討好來換取”。?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作 “自我價值清單”:?
- 每天睡前花 5 分鐘,讓孩子說一件 “今天自己做得好的事”,哪怕是很小的事,比如 “今天我自己整理了書包”“今天我?guī)湍棠棠昧怂薄敖裉煳揖芙^了同學(xué)借貼紙的請求,我很勇敢”;?
- 家長再補充 1-2 件孩子沒注意到的 “優(yōu)點”,比如 “媽媽發(fā)現(xiàn)你今天耐心聽妹妹說話了,特別溫柔”“你今天寫作業(yè)很認真,遇到難題沒有放棄,很堅持”;?
- 把這些 “優(yōu)點和好事” 記錄在本子上,每周和孩子一起翻看,讓孩子直觀看到 “我有這么多優(yōu)點,就算有人不喜歡我,我也是有價值的,也是值得被愛的”。?
除了 “自我價值清單”,家長還要在日常中多給孩子 “無條件的肯定”—— 不把 “喜歡” 和 “討好” 掛鉤,比如不說 “你聽話,媽媽才喜歡你”,而是說 “媽媽喜歡你,因為你是你,不管你聽不聽話,媽媽都愛你”;不說 “你幫同學(xué)做事,大家才會喜歡你”,而是說 “大家喜歡你,是因為你善良、認真,不是因為你幫他們做事”。當孩子感受到 “我的價值不需要靠討好來證明,我本身就值得被愛”,“怕被討厭” 的根源就會被切斷,敢于做自己的勇氣也會從心底生長出來。?
“被討厭的勇氣”,不是讓孩子 “故意惹人討厭”,而是讓孩子 “敢于做真實的自己,不怕因為真實而被討厭”。這份勇氣,是孩子擺脫討好型性格的關(guān)鍵,也是他們未來活得自信、從容的基礎(chǔ)。用認知重構(gòu)幫孩子打破恐懼,用小步嘗試幫孩子積累體驗,用自我價值清單幫孩子建立底氣,孩子會慢慢明白:“不被所有人喜歡也沒關(guān)系,我只要做好自己,愛我的人自然會愛我。” 這份明白,就是 “被討厭的勇氣” 的真正內(nèi)核,也是孩子成長中最珍貴的禮物。#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