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問”第371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jīng)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xiàn)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后,下期主題將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討論。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志哦!
教育工作的忙碌與壓力常在。您是否摸索出某種快速有效的“情緒復位法”,能在情緒波動時迅速調(diào)整,以平和積極的狀態(tài)面對學生?如何避免將情緒帶入課堂?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我們收到了許多老師的留言,一起來看看吧~
每周一問
老師,您如何迅速讓情緒“復位”?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東路小學 王偉麗:走出情緒霧霾,喚醒內(nèi)心晴朗
自知自洽。不良情緒常常來自心態(tài)的失衡,迅速復位的根源在于“自知自洽”。要了解自己當下處理問題的水平與基本策略,想一想當前急需處理的工作中哪些環(huán)節(jié)與自己擁有的能力、方法是相匹配的,是有操作的可能的,就先從這些方面開始做起來。在行動的過程中,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也能漸漸清晰,可以慢慢感受到對整體工作的掌控度在逐步提升。
權衡緩急。分清主次,才能高效做事。被瑣事纏繞而感到焦慮時,可以先把這些事排個序:必須做的事,應該做的事,量力而行的事,可以委托他人去做的事,以及可以暫放或忽略的事。于千絲萬縷中抽絲剝繭,各種事情的處理就能在自我調(diào)控之下更富有彈性,心情也會變得輕松舒暢。
合理宣泄。老師也需要找到一個情緒宣泄的出口。比如,熱愛運動的可以出出汗,熱愛文藝的可以開開嗓,或者是找個合適的“樹洞”吐吐槽……“吐故”才有余地“納新”,才能開啟快樂工作、健康生活的積極模式。
@四川省成都師范銀都紫菀小學 陶濤:三招 “情緒急救”,守護良好心態(tài)
“1分鐘呼吸法”,迅速調(diào)節(jié)情緒。課間若遇學生沖突、臨時工作任務等突發(fā)事件,我會立刻采用“1分鐘呼吸法” ,通過深呼吸快速調(diào)節(jié),讓緊繃的神經(jīng)放松。若是在課堂中感到煩躁,我會安排 “默讀課文1分鐘”,同時再次使用“1分鐘呼吸法”轉(zhuǎn)移注意力,避免情緒失控,也避免影響教學節(jié)奏。
“教具錨定法”,緩和心理狀態(tài)。我在教案扉頁貼了一張學生的笑臉貼紙,每次進教室前一定都會看一眼,提醒自己放下個人情緒,專注于學生的成長。用輕快的語氣導入教學,通過互動和語言暗示,快速進入教學狀態(tài)。
“便簽宣泄法”,提前釋放壓力。在辦公桌上放一本 “情緒便簽本”,課前若有煩心事,就及時寫在便簽上。書寫的過程也是梳理情緒的過程,避免負能量的累積。提前到教室,整理講臺,通過有序的環(huán)境和動作平復心情,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學生。
@江蘇省連云港市猴嘴中心小學 包金少:建立日常情緒“防御工事”
堅持每日總結。每天工作結束后花幾分鐘進行總結?;仡櫘斕旖虒W,思考情緒波動的時刻、原因、調(diào)整方法及效果。在總結中更清楚地了解情緒觸發(fā)點,有針對性地優(yōu)化,進而降低情緒波動的頻率。
保證健康作息。身體狀態(tài)直接影響情緒,所以應當盡量保持健康作息,不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吃好早餐,讓自己有精力開展工作。身體充滿活力,面對壓力就能更從容,情緒也更穩(wěn)定。
掌握溝通技巧。家校溝通易引發(fā)情緒問題,要注意技巧,保持耐心與尊重。提前做好溝通準備,明確目的和重點,避免因溝通不暢或家長不理解產(chǎn)生負面情緒。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六小學 舒適:溫柔接納,輕裝上陣
呼吸之間,找回平靜。在進教室前的走廊上,我會停下腳步,做幾次深呼吸,給心靈做一次輕柔的按摩,讓緊繃的神經(jīng)漸漸松弛下來。孩子們感到好奇時,我就會笑著告訴他們:“老師在給自己充電呢!”
一花一木,皆是溫情。我的辦公桌上會放一盆綠蘿,或是一束淡雅的鮮花。這些花草不僅是裝飾,更是情緒的調(diào)節(jié)劑。感到疲憊時,抬頭看看那片翠綠,聞聞淡淡花香,心情就會明朗許多。最珍貴的是電腦周圍貼著的那些小紙條——都是孩子們寫給我的心里話:“您今天講的課文真有趣”“老師,我以后也想當老師”……這些真誠的話語是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總能讓我想起教育最初的感動。
懂得暫停,方能行遠。養(yǎng)成提前十五分鐘到校的習慣,靜靜地坐在教室,想象著孩子們歡快的身影,回顧備課的內(nèi)容,調(diào)整自己的狀態(tài)。教育是心與心的交流,需要給心靈留出緩沖的余地。課后暫時放下手頭工作,與志同道合的同事交流心得,或是去操場上跑跑步,讓汗水帶走疲憊。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不是一味的壓抑,而是有收有放的平衡藝術。
@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六十六中學 馬曉江:三個情緒復位法,把平靜帶進課堂
進教室前“3秒呼吸換擋法”,給情緒“踩剎車”。這是我的“課前儀式”,通過調(diào)整呼吸,切斷上一段的情緒(比如剛處理完矛盾、批改完糟糕的作業(yè))。站在教室門口,先不推門,第1秒用鼻子緩慢深吸,感受空氣填滿胸腔;第2秒屏住呼吸,默念“我現(xiàn)在要見我的學生了”;第3秒用嘴巴慢慢呼氣,同時想象剛才的煩躁與疲憊跟著氣流“呼”出去,之后再面帶微笑推門進教室。
課堂中“筆尖轉(zhuǎn)移法”,給情緒“找出口”。如果課堂上突然因為學生的錯誤感到焦慮,可以用1分鐘“筆尖轉(zhuǎn)移法”悄悄化解。立刻讓學生做一個小任務(比如“請大家把剛才的知識點默讀一遍,30秒后請同學發(fā)言”),給自己爭取1分鐘空檔。此時用紅筆在備課本空白處快速寫下當下造成自己情緒波動的情況,再畫上一個“小太陽”。不用寫完整,重點是“把情緒落在紙上”。這樣做是為了不壓抑、不爆發(fā),也不會影響課堂節(jié)奏。寫下來的過程是把“情緒沖動”轉(zhuǎn)化為“理性觀察”,而“小太陽”是在暗示自己“別被一件事困住,課堂還有很多溫暖的瞬間”。
課間“物理隔離法”,給情緒“清內(nèi)存”。用一個課間10分鐘,不再想任何與工作相關的事,只做一件“無關小事”,比如靠在走廊看看校園的花草,或是對著鏡子整理一下衣領,對自己說一句“下節(jié)課是新的開始”等,讓注意力離開“情緒點”,此時情緒基本已經(jīng)可以從緊繃回歸平穩(wěn)。很多時候情緒難以平復是因為一直處在觸發(fā)情緒的環(huán)境里,短暫離開這個場景,讓大腦暫時“斷聯(lián)”,讓之前的情緒“清空”。
@江蘇省昆山市花橋徐公橋中學 周春紅:情緒復位有秘訣
每天清零。每天放學前,告訴自己不管今天如何,一天已經(jīng)結束了,不去想那些不愉快的事情。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給自己樹立新的期待。每日情緒清零,會讓心情變得輕松很多。
睡前復位。睡覺前暗示自己回憶這一天當中發(fā)生的三件美好的事情,帶著放松且愉快的心情入睡。
學會暫停。當學生犯錯時,默念:“先按一下暫停鍵,讓我緩一緩,想一想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法。”等情緒平靜下來之后再去處理問題,避免在情緒沖動的時候做出不理智的決定或行為。
@吉林省吉林市濱江南路學校 姜秋雯:情緒調(diào)節(jié)三良策
調(diào)呼吸,穩(wěn)心神節(jié)奏。情緒翻涌時,立刻專注于呼吸,采用“4秒吸氣、7秒屏息、8秒呼氣”的模式重復幾次,就像是給高速運轉(zhuǎn)的機器按下減速鍵,盡快放松下來。隨著呼吸逐漸平穩(wěn),負面情緒會被“吸”走、“呼”散,讓思緒從混亂回歸安定。
轉(zhuǎn)視線,換心境頻道。將視線從引發(fā)情緒的事物上移開,看向窗外的綠植、墻上的裝飾畫,或是翻看手機里儲存的治愈風景照。視覺焦點的轉(zhuǎn)換,如同給心情換了一個頻道。新的視覺信息會沖淡負面情緒的影響,在輕松的氛圍中讓緊繃的情緒慢慢舒展。
微活動,找身體支點。起身做幾個簡單的動作,比如伸展手臂、轉(zhuǎn)動脖頸,或是原地踏步幾十秒。輕微的身體活動能釋放緊繃的肌肉,讓情緒流動起來。就像堵塞的水流被疏通,身體的舒展能讓壓抑的情緒逐漸消散,找回平穩(wěn)狀態(tài)。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qū)明誠學校 王瑩瑩:為情緒復位賦能
情緒來臨時,冷一冷。生活或教學中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人非土石,有情緒的波瀾也是必然。當情緒要起的時候,不要任由情緒主導,而是要學會讓自己冷卻??梢赞D(zhuǎn)移注意力,深呼吸、在室外走一走,或是暫時離開情緒場域,給情緒降溫。
情緒緩解后,撫一撫。當負面情緒出現(xiàn)時,不要刻意回避,要學會擁抱情緒,正視情緒,給負面情緒找到正確的出口。允許情緒的存在,并且學會疏解情緒,完成對情緒的引導和安撫,讓情緒能夠“走出去”。
情緒消釋后,歸一歸。隨著負面情緒的逐步化解,既要學會歸納也要學會歸零。首先對整個過程做一個歸納,總結經(jīng)驗,在歸納反思中找到適合自己的讓情緒復位的方法。也要學會給負面情緒歸零,不要陷入內(nèi)耗之中無法自拔,及時歸零再出發(fā)。
每周幸運微友
本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志,分別是@王偉麗、@舒適、@馬曉江。恭喜這三位老師,雜志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將詳細郵寄地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溫馨提示:郵寄地址為學校的老師請留下學校所在街道、門牌號等具體信息,不要只留學校名稱。)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討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粞灾饕懻撐哪┫乱黄诘膯栴},標題醒目、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單位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lián)系噢?。?/span>
本周,我們邀請湖南省衡陽市船山實驗小學的梁瑞蓮老師給大家?guī)矸窒恚?/span>

(湖南省衡陽市船山實驗小學 梁瑞蓮)
三步情緒復位法,守住課堂的溫暖
晨檢時處理學生矛盾的煩躁,批改作業(yè)到深夜的疲憊,還有那些突如其來的壓力……或許每個老師都有過這樣的時刻:上一秒還被負面情緒裹挾,下一秒?yún)s必須站上講臺,微笑著說“同學們好”。
我們總擔心把情緒帶進課堂,擔心一時的不耐煩或低落無意中影響了孩子。其實,不必強迫自己“立刻好起來”。借助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為情緒按下“暫停鍵”,可以實現(xiàn)情緒快速“復位”,以平和的狀態(tài)迎接課堂。
先“接住”情緒:1分鐘的“課間急救”
情緒最強烈的時候,別硬扛,也別躲避,首先要做的是覺察與接納——承認情緒的存在,但不被其控制,先“接住”它。不用等放學后,課間十分鐘,甚至是進教室前的1分鐘,就能做到情緒“急救”。
可以使用“深呼吸法”。鼻子深吸,再用嘴巴慢慢呼氣,重復到第二次時,心里的火氣就會像被慢慢吹滅的蠟燭,沒那么燙了。
“情緒便利貼”也很有效。在辦公桌抽屜里備著一沓便簽紙,舉個例子,如果課上被調(diào)皮的學生氣到,課間就寫下來:“剛剛小明在后排打鬧,我有點急了”“其實他只是想引起注意”。寫完把便簽揉成一團扔進垃圾桶,就像是把壞情緒也“丟”了出去——這不是否定情緒的存在,而是告訴自己“這件事暫時告一段落,下節(jié)課我要好好的”。
如果情緒來得突然且強烈,可以用涼水洗把臉,刺激感官,幫助注意力從情緒轉(zhuǎn)向當下,提醒自己:“我是來上課的,不是來生氣的?!?用這些方法在“情緒爆發(fā)”和“走進課堂”之間,隔出一道緩沖帶。
再“錨定”初心:用“小溫暖”拉回自己
情緒“接住”后,需盡快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積極的目標上,避免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在進教室前,看一看班里總是認真望著你的孩子,或者想一想學生送給自己的手工卡片——比如我常會想到一個愛畫畫的女孩筆下的“我”,那個形象總能提醒我:站在講臺上的自己,始終是被期待和信任的。
也可以聚焦于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默念將要朗讀的詩句,想象和學生互動時他們明亮的眼神,或是課堂中一個有趣的提問可能帶來的笑聲。
這些“小溫暖”像微光,能讓自己想起“我不是為了應付情緒,而是為了陪這些孩子多學一點、多笑一點”。 一想到這些,那些不良情緒就都能悄悄退到腦后了。
后“消化”情緒:做自己的“情緒復盤師”
情緒不會憑空消失,課間“壓下去”、課上“丟腦后”,其實都只是暫時的,還是需要在課后慢慢“消化”。不用花太多時間,午休十分鐘,或者放學的路上,都能做一次“情緒復盤”。
我常把情緒分成“我的事”和“別人的事”。比如,學生沒交作業(yè),我生氣——“他沒交作業(yè)是他的錯誤,我該做的是提醒他”;家長不理解教學安排,我委屈——“他的不理解是他的情緒,我該做的是解釋清楚”。分清這些,就不會因為別人的問題而讓自己內(nèi)耗。
也可以寫“情緒日記”,記下關鍵詞就可以。常常是寫著寫著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情緒都是“重復出現(xiàn)的老問題”,下次再遇到,心里就有底了:“哦,又是這個情況,我知道該怎么應對了?!?/span>
偶爾也可以跟同事聊兩句,簡單的一句“今天有點累”,對方一句“我懂,昨天我也這樣”。這樣的共鳴讓我們知道自己并不孤單,這種歸屬感本身也是情緒修復的重要資源。
老師哪里能永遠完美呢?我們可以疲憊,可以偶爾煩躁。但重要的是應當在情緒襲來的那一刻,停下來,用快速有效的方式“復位”,把溫暖安穩(wěn)的自己帶進教室。這既是對學生的溫柔,也是對自己的關懷。

感謝梁瑞蓮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后臺等著您哦!
【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期的話題:
本學科之外的靈感也常常能帶來教學的創(chuàng)新,打破學科壁壘、融合創(chuàng)新素材方能激活課堂。您是否嘗試過將一首歌曲、一項新的科技發(fā)明,或是其他社會熱點融入教學,從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更深度的思考與探索?期待您分享跨界教學的實踐案例,共同拓展課堂的廣度與深度。
每周一問
老師,您曾經(jīng)用哪些跨界元素賦能課堂?
參與每周一問,請在文后直接留言,長篇分享、圖片視頻也可發(fā)送至rmjywx@126.com郵箱,注明期數(shù)即可
亦可留言「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采用,我們將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雜志)
推薦閱讀
歡迎訂閱
①掃碼訂閱2025年《人民教育》雜志

②關注“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并設置星標,第一時間獲取精彩內(nèi)容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