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扎依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因為林允演了部《足跡》就被推上風(fēng)口浪尖。 你說這事兒鬧的,演了半輩子戲,從《甄嬛傳》里那個冷艷又帶刺的葉瀾依一路走到今天,結(jié)果現(xiàn)在網(wǎng)上一搜“熱扎依”,底下全是什么“少女感沒了”“演技浮夸”“不如換林允來演”……我滴個乖乖,這瓜保熟嗎?
你說林允這小姑娘吧,在《足跡》里演那個留學(xué)歸來的林斯允,真的一下子就把我拿捏住了。 人家長著一張娃娃臉,穿旗袍、戴眼鏡,說話慢條斯理,走路都帶風(fēng),活脫脫就是民國版“知性大女主”。 關(guān)鍵是,她不是光靠臉吃飯,人家把那種外柔內(nèi)剛的勁兒演出來了——爹死了不哭崩,未婚夫跑了不尋死,哥哥欠了一屁股債她還能冷靜籌錢開醫(yī)院。 這哪是演戲? 這簡直是靈魂附體!
更絕的是,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豆瓣開分8.2,微博熱搜掛了三天,抖音上全是“林允眼神戲封神”“這才是大女主該有的樣子”的剪輯視頻。 我刷到一個片段,她站在醫(yī)院門口,風(fēng)吹著她的裙角,鏡頭慢慢推近,她嘴角微微揚起,但眼里全是淚光。 那一秒,我手機差點掉地上——這演技,什么時候偷偷升級了?
可你再看那邊,《灼灼韶華》還在苦苦掙扎。 熱扎依演的韶華,設(shè)定是二十出頭的創(chuàng)業(yè)少女,結(jié)果一出場,穿著碎花裙蹦蹦跳跳,動作幅度大得像在跳廣場舞。 不是說熱扎依不會演,她是太會演了! 但問題是,她演得太用力了,每一個表情都恨不得刻進你腦子里。 觀眾彈幕直接炸了:“這是演少女還是演更年期提前? ”“這眉毛挑得,隔壁樓都能看見了。 ”
而且實話實說,熱扎依今年都快40了,硬演二十歲的小姑娘,確實有點勉強。 不是說年紀大的演員不能演年輕角色,但你得有那種“通透的少女感”,比如周迅、蔣雯麗,人家往那一站,哪怕皺紋都出來了,你還是覺得她心里住著個小女孩。 但熱扎依這次,真的沒撐住。
最扎心的是對比。 兩部劇同期上線,一個被夸“年度最佳女性成長劇”,一個被吐槽“強行勵志狗血劇”。 有人甚至說:“要是讓林允來演《灼灼韶華》,這片子能多賣兩個億。 ”這話一出,熱扎依的粉絲坐不住了,林允的粉絲也來護主,兩邊直接在微博開撕。 好家伙,演員沒打架,粉絲先打起來了。
其實吧,熱扎依真冤不冤? 也不全冤。 她在《甄嬛傳》里的葉瀾依,那叫一個絕。 不愛說話,眼神帶刀,騎馬射箭颯得不行,連皇上都拿她沒辦法。 那時候多少人說她是“全劇最帶感的女人”? 可那是十年前了。 十年后,她還是習(xí)慣用那種“爆發(fā)式演技”,情緒上來就是瞪眼+甩頭+高聲質(zhì)問,一套連招打完,觀眾反而覺得假。
反觀林允,從《美人魚》那個被嘲“花瓶”的小丫頭,到現(xiàn)在能穩(wěn)穩(wěn)扛起一部大女主劇,這成長軌跡也太勵志了。 你知道她為了演好林斯允,專門去婦產(chǎn)醫(yī)院蹲點半個月嗎? 跟醫(yī)生聊,跟病人聊,連手術(shù)室門口都站過。 這哪是流量小花的做派? 這簡直是方法派演員的路子!
但你說林允就完美了? 也不是。 她的問題是戲路還窄,目前最適合她的還是那種“溫柔但有力量”的角色。 你要讓她去演宮斗劇、演反派、演市井潑婦,估計也得翻車。 可問題是,現(xiàn)在觀眾不看這些,他們只看眼前這一出。 你火了,你就是神;你糊了,你就是過氣。
更有意思的是平臺和資本的操作。 《足跡》播出前,宣傳全集中在“女性獨立”“民國創(chuàng)業(yè)”這些點上,林允本人反倒被藏得很深。 結(jié)果劇一火,她的熱搜立馬跟上,“林允演技逆襲”“從花瓶到實力派”各種標題刷屏。 而《灼灼韶華》呢? 開播前猛推“熱扎依十年回歸大女主”,結(jié)果劇不行,宣傳越猛,翻車越狠。
還有數(shù)據(jù)上的碾壓。 《足跡》播出一周,播放量破8億,抖音相關(guān)話題播放超15億次;《灼灼韶華》同期播放量剛過3億,話題熱度連前者的零頭都不到。 更慘的是,熱扎依的代言商已經(jīng)開始悄悄撤素材了,而林允這邊,已經(jīng)有三個新劇本在談。
你說這公平嗎? 演員拼的到底是實力,還是時機,還是觀眾的審美疲勞? 十年前,大家愛看熱扎依那種“帶刺的玫瑰”;現(xiàn)在,大家更喜歡林允這種“溫柔的戰(zhàn)士”。 審美這東西,它會變,但它從不回頭。
最諷刺的是,很多罵熱扎依的網(wǎng)友,根本沒看完《灼灼韶華》。 他們看了兩集,看到她瞪眼甩頭發(fā),立馬下結(jié)論:“演技退步了! ”可你細看,她有一場戲,在雨里跪著求投資人,聲音都啞了,手指摳進泥地里。 那場戲,其實挺打動人的。 但沒人討論這個,大家只記得她“浮夸”的表情包。
而林允呢? 她也有演得生硬的地方。 有一場哭戲,眼淚掉得不太自然,像是硬擠出來的。 可沒人提這個,全網(wǎng)都在夸她“眼神有故事”。 你看,輿論這東西,它不講理,它只講感覺。#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