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大劇《灼灼韶華》開播即爆,收視率直接沖到2.8%,本以為能成為年度黑馬,沒想到口碑一夜翻車。
差評幾乎全部指向了“老戲骨”李勤勤——她飾演的婆婆表情浮夸、動作扭曲,被觀眾吐槽像“街頭撒潑的大媽”而非大戶主母。
很多人直言“看得腳趾摳地”,甚至因此棄劇。
相比之下,女主熱依扎雖以39歲演少女略有爭議,卻用演技穩(wěn)住了口碑;老戲骨丁勇岱更是舉重若輕,一個眼神就壓住了場子。
為什么一部央視重磅劇集會因為一個配角崩盤? 李勤勤的問題,真的是“不會演”嗎?
《灼灼韶華》作為央視八套接檔《歸隊》的年代大劇,首播收視率就沖到2.6%甚至2.8%,熱度堪稱斷層領(lǐng)先。
這部劇背景設(shè)定在1916年,講述女性在亂世中堅韌求生的故事,本應靠厚重題材和細膩演技打動觀眾。
然而播出當晚,豆瓣評論區(qū)迅速被大量差評刷屏,多數(shù)觀眾憤怒點名的不是劇情也不是主演,而是飾演陳家婆婆的李勤勤。
李勤勤在劇中飾演大戶人家的主母,本該是威嚴刻薄、心機深沉的角色,但她卻用極度浮夸的方式處理表演。
她瞪大眼睛、搖頭晃腦、齜牙咧嘴,說話時語調(diào)忽高忽低,肢體動作豐富到混亂——叉腰、跺腳、雙手在空中亂劃,甚至被形容為“像鴨子走路”。
一場摔倒的戲,她演得如同舞臺鬧劇,完全不符合正常人的生理反應。
觀眾吐槽她“五官各演各的”,更像“瘋婆子”而非“惡婆婆”,徹底打破了劇集的沉浸感。
尤其當老戲骨丁勇岱登場時,對比更加明顯。
他飾演一家之主,舉止沉穩(wěn)、眼神有力,僅用一句話就能鎮(zhèn)住全場,和李勤勤的夸張表演形成鮮明對比。
觀眾發(fā)現(xiàn),李勤勤不是“不會演”,而是“故意這樣演”。
她選擇用外放甚至扭曲的方式去處理角色,結(jié)果把一個大戶婆婆演成了滑稽可笑的“紙老虎”,輕易被兒媳熱依扎飾演的褚韶華碾壓。
李勤勤其實早已是“惡婆婆專業(yè)戶”,過去在《親愛的小孩》中表演細膩生活化,深受好評。
但這次她卻陷入某種“路徑依賴”——重復自己最熟悉的表演模式,卻放大了夸張感、丟掉了層次。
她演的不是“人”,而是“標簽”,這讓看慣好演技的觀眾難以接受。
李勤勤戲外的公眾形象也加劇了觀眾對她的抵觸。
她曾因言論“只嫁老外,不嫁中國人”引發(fā)長期爭議,兩段跨國婚姻也屢被討論。
當戲外本就帶有負面標簽的演員,再飾演一個不討喜的角色,觀眾很難做到“人戲分離”,反而更容易放大對她表演的不滿。
女主角熱依扎實際上扛住了壓力。
盡管39歲演20歲少女略有違和,但她用扎實的演技彌補了年齡差距。
她飾演的褚韶華骨子里堅韌、恩怨分明,幾場情緒爆發(fā)戲細膩動人,甚至讓觀眾想起她在《山海情》中經(jīng)典的“水花”一角。
熱依扎用演技實現(xiàn)了口碑逆襲,也反襯出李勤勤表演問題的突兀。
《灼灼韶華》的演技“斷層”并不是個例。
當前國產(chǎn)劇中常出現(xiàn)“戲混子”:一類是“過度外放型”,如李嘉琪在《六姊妹》中哭戲靠干嚎,被批像“市井潑婦”。
另一類是“呆滯木訥型”,如范丞丞在《小巷人家》中眼神呆板,被吐槽“演學霸像呆瓜”。
他們要么用夸張動作掩蓋不會演,要么徹底放棄理解角色。
觀眾并非不能容忍演技瑕疵,而是無法接受敷衍和脫戲。
《灼灼韶華》投資不小、平臺力推、題材厚重,卻因為一個配角的浮夸表演幾乎毀掉整體觀感。
這反映出當下觀眾審美的嚴格——一部劇的口碑不再由長板決定,而是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