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總有“小意外”的地方
如果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較弱,父母不妨帶著孩子多去大自然中游玩。
很多父母總是想把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好,反而會讓孩子在面對不符合自己預期的“意外”時,感到恐懼和焦慮。大自然,就是教孩子“習慣意外”最好的地方。
比如,父母帶著孩子出去爬山,因為突然下雨無法繼續(xù)。孩子失落的時候,父母可以對孩子說:“哇!下雨啦!正好,我們穿上雨衣去感受下吧!”孩子會發(fā)現,原來就算原定計劃無法實現,仍然可以享受生活中的“小意外”。
多接觸大自然,還能讓孩子們學到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高山、河流、大海、各種不同的植物、可愛的小動物……在大自然的環(huán)境中,孩子的視野寬闊了,心胸也就寬廣了。
在大自然中,我們總會遇到些“小麻煩”,比如淋濕了衣服、覺得累了、天氣突變等等,其實都不是壞事。這就像在給孩子的心態(tài)“練肌肉”,練得多了,心里的“小肌肉”就越來越壯。以后孩子們再遇到困難,就不會大哭大鬧,而是會想:“沒關系,我再試試看!”
一個要跟別人打交道的地方
“情商”這個詞聽起來挺復雜,說白了,就是懂自己,也懂別人。知道自己為什么不開心,也看得懂別的小朋友是高興還是難過。這本事可不是看書就能學會的,必須得多跟人接觸,在生活里一點點“練”。
想要讓孩子擁有“高情商”,成為一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就要多帶著孩子去可以和別人打交道的地方。
帶孩子去菜市場。讓孩子對賣菜的叔叔阿姨說聲“你好”,買自己中午想吃的蔬菜。買完東西,鼓勵孩子對老板說“謝謝”。這個過程中,孩子會知道說話有禮貌,可以讓雙方都感到愉快;也知道了該如何向他人提出自己的需求。
帶孩子坐公交車。孩子會看到大家都要排隊,所以自己也不能插隊;車上不能大喊大叫,因為會吵到別人;看到行動不便的人上車了,要主動讓座。這些小事,就是在教給孩子,心里要裝著別人,不能自私自利。
帶孩子去圖書館。他們會知道這里要安安靜靜的,走路要輕輕的,因為大家都在看書。他們會明白,在不同的地方,要做不同的事,要學著尊重別人。
在這些可以多和人打交道的地方,孩子在里面看、學、做,慢慢就懂得了怎么跟人相處,這比父母講100遍大道理都管用。
這個周末不妨就帶孩子去公園里走一走去菜市場逛一逛和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信息來源:人民日報
統籌整合:羅湖發(fā)布
如需轉載,請注明以上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