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軍區(qū)某部昆木加哨所臨退役老兵申請推遲離哨時間——
幫帶新兵,老兵再走巡邏路
■遲浩鵬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陳武斌
抵達目標點位后,臨退役老兵楊海勇(左)帶領新兵孫小輝觀察點位周邊情況。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陳武斌 攝
9月的高原,寒風漸起。一大早,西藏軍區(qū)某部昆木加哨所響起急促的哨聲,官兵迅速集結(jié),準備出發(fā)巡邏。隊伍中,既有即將退役的老兵,也有剛分配到哨所不久的新兵。對新兵來說,他們將首次執(zhí)行巡邏任務,對臨退役老兵而言,這將是他們最后一次踏上巡邏路。
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哨所官兵擔負著邊境線的守防任務,常年巡守風雪山口、雪山界碑。高寒缺氧,峭壁懸崖……高原巡邏路,一代代哨所官兵用青春和熱血,守護著祖國的邊疆,用忠誠和擔當詮釋著軍人的使命。
“‘老帶新走一遍巡邏路’是哨所多年來的傳統(tǒng),目的是讓老兵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給新兵傳授巡邏經(jīng)驗?!痹摬款I導介紹,按照規(guī)定,臨退役老兵退伍前一周就可以離開哨所,前往海拔較低的駐點準備辦理手續(xù)。今年,由于訓練計劃調(diào)整,新兵下哨時間較以往晚了一周。哨所臨退役老兵們主動向連隊黨支部提出申請:推遲離哨時間,等新兵下哨后,帶他們走一遍巡邏路。
晨霧繚繞,官兵整裝待發(fā),哨長聞路仔細檢查物資裝備并強調(diào)巡邏紀律。此次任務,他們將前往某界碑進行巡邏。目標點位與哨所海拔高度相差較大,途中需翻越幾座海拔超過6000米的山口,是防區(qū)內(nèi)最艱難、最考驗意志的巡邏路之一。
連日來的降雨,讓碎石路面布滿青苔,巡邏隊伍剛來到山腳,天空又飄起細雨,路面更加濕滑難行。“老兵站兩頭,新兵在中間!”聞路與臨退役老兵、二級上士楊茂華商量后,迅速調(diào)整巡邏隊形。
“一定要看清腳下的路,每一步都要靠里走,小心右側(cè)懸崖……”海拔不斷升高,路況愈發(fā)復雜,有的路段僅容一人側(cè)身通過,而有的路段只能手腳并用才能通行,作為巡邏隊伍中經(jīng)驗最豐富的老兵,楊茂華走在隊伍前面。他一邊提醒新兵注意腳下安全,一邊講解經(jīng)過危險路段時需要注意的事項。
此刻,雨點開始密集落下,冰冷的雨水順著臉頰流淌,戰(zhàn)友們急促的呼吸聲仿佛就在耳邊,新兵孫小輝小心翼翼地一步步往前挪。行至山腰時,他突然腳底一滑,整個人向后倒去。危急時刻,臨退役老兵、中士楊海勇飛身側(cè)臥,緊緊拉住他的腰帶。與此同時,與楊海勇臨近的幾名戰(zhàn)士迅速彎腰,協(xié)力將他們拉了起來,山腰上,滑落的石頭徑直向山下滾去。
險情解除,隊伍繼續(xù)前進。行至一處巨石前,巡邏隊伍停下腳步。聞路走上前,從口袋中掏出提前準備好的一包糖果,放在一塊石板上。
“老班長,我們來看您了……”巨石前,大家持槍行禮,新兵們挨個進行自我介紹。聞路告訴記者,1994年冬天,時任二班副班長陸永剛因放心不下首次執(zhí)行巡邏任務的新兵,感冒初愈的他堅持帶隊巡邏。巡邏途中,隊伍突遇暴風雪,強烈的高原反應誘發(fā)急性肺水腫,陸永剛將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雪域高原。多年來,每逢新兵首次巡邏,哨所都會組織他們前來祭奠老班長。
風停雨歇,新老兵再次踏上巡邏路?!敖绫驮趯γ嫔巾敚蹅冊偌影褎?!”聞路一邊鼓勵大家,一邊觀察地勢,帶領官兵向山頂攀登,順利抵達界碑處。
雪山之上,藍天之下,首次執(zhí)行巡邏任務的新兵認真擦拭界碑。成功登頂,并拿起畫筆為界碑描紅,孫小輝難掩激動。他說:“山河無言,界碑就是戰(zhàn)士,戰(zhàn)士就是界碑,為祖國守好邊防線,是一名軍人的職責!”
描紅結(jié)束,臨退役老兵們面對界碑莊嚴宣誓:“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即將退出現(xiàn)役,我宣誓……”天高云闊,軍旗獵獵,老兵們的鏗鏘誓言在雪域高原久久回蕩。
(本文刊于《解放軍報》2025年9月14日第2版)
編輯:王麗娟
主編:孫智英
編審:任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