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托關系花了 20 萬,把孩子送進了市重點初中,你看他們學校去年升學率 90%,有了這名校光環(huán),孩子以后上重點高中、名牌大學還不是輕松的事!” 在家長聚會上,手持名校錄取通知書的趙先生,語氣中滿是得意地向眾人炫耀?!皠e做夢了!我同事家孩子就在那所重點初中,天天被高強度的學習壓得喘不過氣,最后還不是沒考上重點高中,名校光環(huán)頂什么用,關鍵還是看孩子自己!” 旁邊的孫女士立刻反駁,兩人各執(zhí)一詞,爭論聲引來了不少家長圍觀,現(xiàn)場瞬間變成了討論 “名校效應” 的熱門場所。如今,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 “贏在升學路上”,不惜重金擠入名校,可 “名校” 光環(huán)加持,孩子真的就能輕松上名校嗎?
不可否認,優(yōu)質的名校憑借豐富的教育資源、良好的學習氛圍,確實能為孩子升學提供更多助力,讓部分孩子在升學路上更具優(yōu)勢。15 歲的初中生李浩然,小學畢業(yè)后考入了當?shù)刂闹攸c初中。這所學校不僅師資力量雄厚,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的任課老師大多是市級骨干教師,還配備了專業(yè)的升學指導團隊,會根據(jù)每個學生的成績制定個性化的升學規(guī)劃。在課堂上,老師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課后,學校還開設了學科競賽輔導班、自主招生特訓營,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提升渠道。李浩然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不僅文化課成績穩(wěn)居年級前 50 名,還在物理學科競賽中獲得省級二等獎。初三畢業(yè)時,他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和競賽加分,輕松考入了省重點高中的實驗班,離名牌大學又近了一步。李浩然的媽媽說:“名校的資源確實好,老師專業(yè)、同學優(yōu)秀,孩子在這樣的氛圍里自然會努力,升學也少走了很多彎路。”
還有 14 歲的女孩張雅琪,就讀于一所重點小學。學校注重素質教育與學業(yè)成績的平衡,不僅開設了豐富的社團活動,還與多所重點初中建立了合作關系,每年有一定數(shù)量的推薦入學名額。雅琪在學校積極參與辯論社、科技創(chuàng)新社團,不僅鍛煉了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還憑借出色的綜合素質,獲得了重點初中的推薦資格,無需參加激烈的升學考試就順利入學。雅琪的爸爸說:“名校不僅能提供好的學業(yè)資源,還能為孩子爭取更多升學機會,有了這些助力,孩子升學確實比普通學校的孩子更輕松。”
然而,“名校” 光環(huán)并非升學的 “萬能鑰匙”,部分孩子即便身處名校,若自身不努力、不適應,反而會在升學競爭中掉隊,讓名校光環(huán)淪為 “擺設”。16 歲的高中生王梓軒,初中時被家長送入重點中學,可他從入學第一天起就無法適應學校的高強度學習節(jié)奏。這所學校的學生大多成績優(yōu)異,王梓軒的小學成績在普通學校還算不錯,到了這里卻只能排在班級中下游。老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講課速度很快,王梓軒常常跟不上;身邊同學的優(yōu)異表現(xiàn),更讓他產(chǎn)生了嚴重的自卑心理,逐漸失去了學習動力。他開始上課走神、課后抄襲作業(yè),甚至偷偷逃課去網(wǎng)吧。高三模擬考試時,他的成績連本科線都達不到,最終只考上了一所普通的??圃盒?。王梓軒的媽媽后悔地說:“原以為進了名校就萬事大吉,沒想到孩子適應不了,反而越學越差,這 20 萬的擇校費算是白花了?!?/div>
15 歲的初中生陳諾,同樣就讀于一所重點初中。學校雖然升學率高,但學習壓力極大,每天不僅要完成 8 門學科的作業(yè),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晚上經(jīng)常學習到凌晨 1 點。陳諾從小體質較弱,長期的高壓學習讓她頻繁生病,請假次數(shù)越來越多,功課也逐漸落下。老師為了保證班級升學率,對成績落后的她關注越來越少;身邊的同學都在埋頭苦學,沒人愿意幫她補習。初三下學期,陳諾因身體和心理雙重壓力,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中考成績遠遠低于預期,最終只能進入一所普通高中。陳諾的爸爸無奈地說:“名校的光環(huán)再亮,孩子身體垮了、心態(tài)崩了,也沒法輕松升學,早知道還不如讓她去普通學校,至少能健康快樂地學習?!?/div>
更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家長盲目迷信名校光環(huán),忽視了孩子的自身特點和學習需求,強行將孩子送入名校,反而讓孩子陷入 “升學困境”。14 歲的女孩蘇雨桐,小學時成績中等,性格內(nèi)向,不擅長應對激烈的競爭??杉议L為了讓她 “沾名校光”,花高價將她送入重點初中。入學后,蘇雨桐因為基礎薄弱,始終跟不上教學進度,每次考試都排名班級倒數(shù)。老師的批評、同學的議論,讓她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不敢主動和他人交流。為了不辜負家長的期望,她每天熬夜學習,可成績依然沒有起色,最終因心理壓力過大,不得不暫時休學。蘇雨桐的心理老師說:“并非所有孩子都適合名校的競爭環(huán)境,家長盲目追求名校光環(huán),忽略孩子的承受能力,只會讓孩子在升學路上越走越難?!?/div>
其實,“名?!?光環(huán)能否讓孩子輕松上名校,關鍵在于孩子自身的努力程度、適應能力,以及名校資源是否能真正為孩子所用。名校的優(yōu)勢在于提供了更好的平臺,但平臺只是 “助力”,而非 “保障”。孩子若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利用資源,即便身處名校,也難以在升學中脫穎而出;相反,即便在普通學校,若孩子自身努力、學校能因材施教,同樣能實現(xiàn)升學目標。
16 歲的高中生劉浩,就讀于一所普通高中。這所學校雖然升學率不如重點高中,但老師認真負責,會針對每個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輔導。劉浩知道自己沒有名校光環(huán)加持,學習格外努力:每天早上 6 點起床背書,晚上 11 點前完成作業(yè)后,還會自主復習錯題;遇到不懂的問題,會主動找老師請教,甚至利用周末時間參加線上公益輔導班。高二時,他發(fā)現(xiàn)自己在英語學科上有優(yōu)勢,便主動報名參加英語演講比賽,不僅提升了口語能力,還獲得了市級獎項。高三畢業(yè)時,劉浩憑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競賽加分,成功考入了一所 211 大學,絲毫不遜色于名校的學生。劉浩說:“沒有名校光環(huán)沒關系,只要自己肯努力,普通學校也能走出升學路?!?/div>
總之,“名?!?光環(huán)加持并非孩子輕松上名校的 “萬能保障”。名校的優(yōu)質資源能為升學提供助力,但最終決定孩子能否上名校的,還是孩子自身的努力、適應能力和學習態(tài)度。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學校時,不應盲目迷信名校光環(huán),而應結合孩子的成績、性格、承受能力,選擇真正適合孩子的學校。只有讓孩子在合適的環(huán)境中主動學習、積極成長,才能在升學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真正實現(xiàn) “上名?!?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