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我們自始至終都知道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可我們偏偏又什么都想要,直到最后撞了南墻,頭破血流,才幡然醒悟。
俗話說:"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大抵說得就是這樣,你若什么都想要,最后反而什么都得不到。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父母的衣柜里抑或是我們的衣柜里,滿滿當當?shù)难b滿了各式各樣的衣服,可每逢換季或者變天的時候,你還是覺得沒有衣服穿。就算一櫥窗的衣服,可每個月經(jīng)常穿的也就那幾件,有的藏在了柜子的角落,有的打包在箱底,有的甚至幾年你都未曾穿過一次,總是覺得丟了可惜。衣柜里甚至放不下當下的衣服,可心里卻舍不得丟掉。媽媽曾說,那些不經(jīng)常穿的衣服,總覺得某天還會再穿,可堆起來的衣服一放就是幾年,再也沒有穿過。某天,心血來潮,把不穿的衣服整理了出來,衣柜里變得寬敞起來,雜亂無章的衣服統(tǒng)統(tǒng)走進了包裹里。我們并不一定非要丟棄,可以送給需要的人,也可以賣給收舊衣服的人。無論怎樣處理,對于自己來說并不虧,因為解決掉了一個一直困擾自己的問題。適當?shù)臄嗌犭x,會減少更多的負擔,也會讓你的心情變得好起來,誰不喜歡干凈整潔的衣柜呢?
斷舍離以后,你會發(fā)現(xiàn)心情舒暢了,空間也大了。定期清理一下我們不需要的東西,如同定期清理一下我們的負面情緒一樣。糟糕的一面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取出糟糕的那部分,我們便可以擁有更多精彩的內(nèi)容。
人生啊,總要舍棄一些東西,才能得到一些東西。但舍并不僅僅是簡單的丟棄,而是一種內(nèi)心深處的主動的選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舍棄了功名利祿、爾虞我詐,卻收獲了內(nèi)心的寧靜和自由,留下了千古流傳的詩篇。同樣比爾蓋茨,輟學投入他最喜歡的計算機行業(yè)。他舍棄了學業(yè),卻抓住了互聯(lián)網(wǎng)發(fā)展的先機。懂得舍,才能更專注地追求真正有益的目標。
得不僅僅是物質(zhì)條件的獲取,更是人們精神的的富足與成熟。比如當我們舍去了眼前的利益,短暫的愉悅,往往能收獲更多珍貴的東西。比如學生,有的沉迷于手機中的游戲、短視頻,有的反而更熱衷于讀書和學習。學習的人表面上失去了娛樂的時間,但從長遠的目標來看,他積累的知識財富會成就他以后的人生。
比如有的人可能因為意外失去了雙眼,但他卻因此擁有了靈敏的聽覺。上帝給你關了一扇窗,他一定會給你打開另外一扇門。不必因為失去的東西而悔恨,也不要因為錯過的而自責,屬于你的,終有一天會回到你身邊。
現(xiàn)實中,很多人無法參透"舍得"的精神,往往他們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得"。在短視頻迅速發(fā)展的時代,有很多人為了追求財富,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健康,沒日沒夜的工作,最后錢有了,人沒了,得不償失。
要學會抓住舍得的平衡點,用知識充實自己的大腦。那些是要舍去的,那些才是你得到的。那些你猶豫不決的時光里,也許你的機遇也在悄悄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