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nóng)婦舍粥感天降甘露
乾隆年間,豫西大旱三年,洛水斷流,田禾枯槁,十里八鄉(xiāng)的百姓要么逃荒,要么守著干裂的土地等死。陳家坳的李秀蓮,丈夫前年餓斃在尋水路上,只留她帶著半大的兒子栓柱,靠著屋后半畝薄田和偶爾挖的野菜度日。
入夏那月,野菜也挖不著了。李秀蓮看著米缸里最后半袋糙米,正愁給栓柱煮稀粥,卻見村口歪歪斜斜來了個拄著棗木拐杖的老乞丐,嘴唇干裂得滲血,懷里還護著個面黃肌瘦的小娃。栓柱拉著娘的衣角小聲說:“娘,他好像快不行了。”

李秀蓮心一橫,把糙米全倒進陶罐,又添了兩把自家曬的紅薯干,在灶上慢慢熬。粥香飄出來時,老乞丐睜了睜眼,渾濁的眼里滾出淚來。她把粥盛在粗瓷碗里,先喂老乞丐,再喂小娃,最后才給栓柱舀了小半碗。栓柱捧著碗,舔了舔嘴唇說:“娘,我不餓,你也喝?!?/p>
連著三日,李秀蓮把僅存的糧食都熬了粥,分給路過的乞丐。第四日清晨,她餓得發(fā)昏,卻見灶臺上不知何時多了個布包,打開竟是滿滿一包新米,袋底還壓著張紙條,寫著“善念動天,甘霖即至”。她正納悶,老乞丐牽著小娃來辭行,臨走前把棗木拐杖往她家院角一插:“此杖能護你家周全?!?/p>
當天午后,天空突然飄來烏云,雷聲滾滾。百姓們跪在地上哭嚎,久旱的土地終于迎來甘霖,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雨后,人們發(fā)現(xiàn)李秀蓮家院角的棗木拐杖生了根,發(fā)了芽,長成了一棵枝繁葉茂的棗樹;更奇的是,她門前的土路變成了良田,播下的種子三天就抽了穗。

后來百姓才知道,那老乞丐原是云游的仙人,特意來試探人間善惡。李秀蓮舍粥救難的事傳遍了豫西,人們都說:“不是天不降雨,是善念先開了云?!贝撕竺磕?,陳家坳的棗樹都結(jié)滿甜棗,田里的莊稼也總比別處長得好,而李秀蓮依舊常煮著熱粥,等需要幫助的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