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秋日創(chuàng)作季##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十期##每日一詞#
你知道嗎?古人說雕刻硬石頭比折朽木還容易!荀子在《勸學(xué)》里寫的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藏著顛覆常識的成功密碼 —— 不是材料夠不夠軟,而是刻刀夠不夠堅持。
敦煌的畫師們最懂這個道理。他們臨摹壁畫時,光做泥板就要十多天,畫一幅大壁畫得耗七八個月,還得零失誤,改一筆就可能毀掉整面墻。就像段文杰先生,一輩子臨摹 340 多幅壁畫,用三十年時間在大漠里 “雕刻” 文明,這正是 “金石可鏤” 的生動寫照。要是他們刻一下就停手,恐怕連朽木都折不斷。
愛迪生更把這種精神玩出了花。為找合適的燈絲,他試了 6000 多種材料,連朋友的胡子都沒放過。面對失敗,他笑著說那是 “找到一萬種不會發(fā)光的方法”。就像給金石刻花紋,每一次失敗都是在石頭上留下的刻痕,終于在第 7000 多次試驗(yàn)時,電燈亮了 45 小時。
生活里哪有那么多 “朽木” 任你輕松折斷?倒是處處可見需要耐心雕刻的 “金石”。每天背的單詞、練的線條、改的錯題,都是刻刀下的痕跡。記住荀子的智慧:放棄的話,軟木頭都折不斷;堅持下去,再硬的人生金石,也能刻出花紋來。畢竟,最難的不是石頭夠硬,而是你能不能每天多刻一刀。